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综合实力的迅速发展,电力资源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是,由于地区安全发展的不平衡,有的地区电力系统由于标准化安装、运行水平不高,系统稳定性不足,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对电力企业带来不良影响。这些企业一是在安全管理方面不符合标准规定,缺乏安全管理措施,会导致电力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安全事故。二是没有大力开展安全创新,保障设备运行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比如在电力运行中,可借助继电保护、弱电控制强电等技术手段,提高设备运行及操作维护的安全性,用技术手段实现本质安全。在电力本质安全工作管理中,可以通过制度、管理、技术层面逐渐从根本上消除生产中存在危险的方式,实现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因此在本质安全企业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和管理体系,从源头防控风险问题。
一、电力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人的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事故突出
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生活的提升变迁。然而,社会生活中的基础设施不足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善。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有的地区对电力安全工作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安全稳定是电力企业生产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企业生产力的综合体现,对于电网企业发展来说必须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性,才能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能,提升用户的满意度。然而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供电企业员工并非都具备强烈的安全管理意识。在电力安全生产方面,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意识不强,安全管控能力不够,安全管理措施无法得到及时的落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会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其次,部分供电企业在发展过中,忽视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危害。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造成的巨大的损失,也会影响后期的分析和防控机制的建设工作,比如在突发停电事件发生时,员工因客户催单急,担心因抢修时间长被客户投诉,而把应有的工作票制度等暂放一边,未按安全操作规程逐一开展,停电检修作业未认真落实到位,现场核对、勘察、检查、安全交底等步骤不规范或未开展,也会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
2.过程管理不力,本质安全未能真正落实
在电力高速发展过程中,电力设备不安全、不稳定问题的存在也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为进一步确保电力安全生产和电网健康运行,这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用体系的管理思路,扎实推进科学管理。在电力系统建设的前期,在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要系统性考虑设备的选型,匹配,线路、变电站的布局、走向,是否存在风险及冲突等;在运行过程中对设备进行高质量的巡回检查,做好运维。然而在当前电力工程中,有的设计、施工单位水平不高,在设计时套用其他工程图纸,并未真正结合本工程实际进行设计策划,导致工程本身存在永久性缺陷,从而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而部分建设、施工单位能力不足,工程施工安全、进度、质量等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一是影响工程项目按期投运,造成损失,二是可能造成永久性质量缺陷,从而引发电力安全事故事件等。特别在设备选型上,如果选择不匹配的系统设备的设备,将会极大的提升安全隐患风险。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得不到保障,会对工作的进度造成影响,同时还会严重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导致人电力事故事件问题的出现。而部分设备存在质量问题,也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生命全周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稳定造成巨大影响。
3.责任落实不到位,检查力度不够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层层压实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对企业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落实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加强安全责任制管理,科学、认真制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严格检查考核。避免人浮于事,责任存在真空。然而,有的地区有的企业,安全责任落实还存在形式主义,把说了当作了,把做了一点就当全做了,企业内部存在部分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安全职责不清楚、职责不明确,从而导致安全质量问题加剧。在实际当中,一旦真检查,很多单位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虽然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等,但未真正定期检查考核责任落实情况,运用到绩效考核中,导致责任不明确,考核无依据,看似都在管,实则都没管,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不深入,存在真空。
二、电力本质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1.合理规划,保障人才队伍
为推动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转,减少后期不必要的维修和检验工作。在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性发展。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对电力系统的配电网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通过引进、培养优秀人才等多种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尽可能减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稳定,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
2.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为支撑,共享安全管理成果
引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方式,采用PDCA的方式进行不断总结改进,进一步规范各业务领域、各岗位对本工作制定规范的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等,从而科学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隐患排查和风险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健全,从管理层面强化本质安全。
3.加大安全技术创新,实现本质安全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企业本质安全安全创新作为保障。电力企业高层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企业可以通过成立技术创新部,加强创新投入等方式,每年选取与企业安全生产稳定强相关的课题立项,组织引进、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针对性开展技术和管理创新研究,从而不断提升企业安全创造力,逐步实现本质安全。如在电力运行中,通过设计继电保护、行程保护、弱电控制强电等控制设施,提高电力设备运行及操作维护的安全性。策划、总结好的管理方式方法,形成管理创新成果,从而建立科学、系统有效的安全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推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以信息为平台,全过程跟踪
可以充分调动信息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线下全过程信息通报的方式,及时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分析和控制。开展月度例会制度的方式,及时了解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存在的问题苗头,避免问题的扩大化。其次也需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通过设置动态机制等各个信息交流平台的方式,对存在的信息隐患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保证各级人员都可以及时掌握公司隐患的管理动态,明确相关的工作重点。
总结语:
总而言之,需要结合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研究。必须遵循国家安全理念和人民至上的观念,统筹安全发展问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为总抓手,强化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本质型安全企业,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为广大人民提供优质稳定的电力供应。
参考文献:
[1]程健,袁圆.探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装备.2021,(3).
[2]韩金池.基于本质安全理论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策略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1).
[3]孙吉昌.以本质安全理论为基础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探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