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政府及相关部门逐渐提高了对畜牧业的重视力度。在此背景下,农业畜牧业内猪养殖规模较大,促使畜牧兽医行业不断发展,目前人们开始利用临床实践的方式,为猪病防治工作树立统一的发展目标,并运用独特的方式来建立学术体系,达到猪病防治的目的,以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1常见猪病的流行特点
1.1危害性强,杜绝难度大
在生猪养殖期间,对于许多常见病来说,其具有危害性强以及杜绝难度大的特点,现如今随着农户生猪养殖数量不断增多,许多养殖户不仅开始养殖本地土猪,同时也开始大规模的引进一些新品种,新品种的引进,对于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其不可避免的也暴露出了多种多样的问题。比如说,部分养殖户的养殖经验并不是十分丰富,养殖期间防疫意识缺乏。如在引种过程中,没有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在曾经发生过流行性疫病的地区引种,或者是在引种之后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对新引入的生猪进行防疫处理,及时的接种疫苗,而是立即将其与养殖场内原有生猪一起混养。这种错误的养殖方法,导致养殖场内生猪常见病的发病率大幅度增加,疾病的危害性进一步提升,各类疾病难以从根源上有效杜绝。
1.2混感严重
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霉菌毒素中毒往往有至少二个因素相互作用于猪体。在多因素作用的混感病例中存在着免疫抑制因素,不易被发现。因复合因素作用引起的病例其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理变化不明显,过去季节性流行的疾病季节性已经不明显,老病新表现,新病异常表现给动物临床诊疗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2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消毒问题
消毒是有效预防猪病发生以及控制疾病或疫病传播的主要手段,但在实际猪病防治以及生猪养殖过程中,无论是兽医还是养殖者均未形成良好的消毒意识,进而导致消毒工作缺失,无法起到疾病预防的作用。其中相较于养殖者在消毒方面的认识不足,基层兽医作为受过专业教育培训的人员对消毒工作处于漠视态度,一方面无法为养殖者提供科学的消毒指导,以及无法针对生猪养殖场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消毒计划,进而导致养殖场内病毒积聚,容易导致生猪患病甚至产生传染性疾病。另一方面当基层兽医消毒理论知识与技能缺失时,也无法为养殖者提供合理的消毒药品,进而容易出现药品配比不当、药物效果不佳等问题。
2.2猪场的生物安全意识淡薄
生物安全措施空白,如:随处抛弃病死猪体,屠宰户或猪肉经营个体户私自收购病死猪,粪便粪水四处横流,蚊虫老鼠肆虐猖狂,外来人进猪场如入无人之境等。很多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不够完善,消毒设施形同虚设,或干脆不消毒,猪群密度过大,没有隔离圈舍,不施行全进全出制度,猪一批接着一批的养,不空舍,不消毒,造成病原在猪场内蓄积,疫病的防治只单一地依靠疫苗或药物。
3猪病防治对策
3.1猪肢蹄病的防治措施
该疾病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容易导致病猪的腿关节肿大,在病情比较严重时,病猪无法正常的站立和行走,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猪舍卫生环境比较差,因此大量病菌滋生,生猪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内,四肢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湿气和病菌,所以往往是蹄部最先发生病变。针对该疾病在防治时,首先可以从改善养殖环境方面着手,保证猪舍卫生清洁,做好通风与消毒工作,避免猪舍内过于潮湿,在生猪养殖期间要注意加强观察,如果发现有患病的生猪,需要第一时间将其与健康生猪隔离。其次可以适当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常用的药物有醋酸波尼松龙、醋酸可的松等等。
3.2制定完善的消毒措施
首先,开展定期消毒,对养殖场的圈舍、圈栏、食槽等采用1000mg/L的84消毒液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空气可采用喷雾式消毒手段,物体表面可采取擦拭消毒手段,消毒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如口罩、手套等。其次,针对发生猪病且确诊动物曾多次碰触过的物品与滞留过的环境应采用6000~12000mg/L的84消毒液进行多次空气消毒,以及对被污染过的物体表面则应在采用高浓度84消毒液喷洒消毒半个小时后,再次对其进行擦拭消毒。最后,针对确诊动物长时间滞留的环境应采用1000mg/L的84消毒液进行空气、圈舍墙壁多次消毒,为避免消毒遗漏,应采用从里至外,再从外至里消毒原则,对圈舍的墙壁进行消毒,每次消毒必须持续半个小时以上,消毒次数必须为2次以上。
3.3健全生猪免疫系统,防治猪流行性感冒
结合病猪的日常患病状态进行分析,在治疗猪流行感冒时,可增加常见药物的应用,在最短时间内将病猪进行治愈。但由于目前社会对药物的监控力度较大,为避免抗生素残留问题的出现,需给予病猪治疗工作一定的关注,通过畜牧兽医的不断探索可增加中药的利用,有效防治猪流行性感冒病。如利用病毒灵、中药进行猪流行性感冒疾病的预防,以避免流行感冒疾病的发生,从而优化畜牧兽医工作水平。若生猪出现高热、混合感染等严重问题,则需尽早进行病情的防治,根据生猪的生长发育状态进行分析,若其出现少食问题,则由畜牧兽医对生猪进行测温诊断。如:生猪出现高温症状,则可加大药物剂量,运用病毒灵青霉素混合注射剂、复方氨基比林等药物在生猪皮下进行注射,控制注射时间为4h以上,确保生猪的高热症状有所改善,若其高热现象减退,则可通过口服抗生素、柴胡注射液等方式进行巩固治疗,保证生猪的免疫系统得到健全,确保其猪流行性感冒在3~5d内能够痊愈。
3.4猪圆环病毒病的预防
疫苗接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每猪每次2mL/头后备母猪配种前做基础免疫二次,间隔3周,产前1个月加强免疫一次2mL/头母猪产前1个月接种一次,2mL/头。仔猪有母源抗体的3~4周龄首免,间隔3周加强免疫一次,0.5~1mL/头,无母源抗体的可以提前到2周龄免疫。猪圆环病毒病的治疗,黄芪或免疫增强剂+抗生素。
3.5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和腹泻,患病比较严重的生猪可能会因为快速脱水最终死亡。在对该疾病进行防治时,重点在于日常养殖中加强对生猪水分的补充,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比如说,日常养殖期间可以定期给生猪补充盐水。而针对已经患病的生猪,则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相关疾病,比较常见的药物有磺胺嘧啶。此外,猪舍的卫生条件以及生猪食物安全等领域也应当加强防控,如果猪舍内的食槽没有及时的清洁消毒或者是给生猪喂食变质的饲料,也将会增加生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的可能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面临着消毒、基层兽医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用药缺乏合理性等问题,而通过做好消毒工作、提高基础兽医人员专业素养、提高基层兽医用药水平等措施则可以有效应对解决,进而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莉.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20
[2]魏明娟.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农业,2020
[3]王安民.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
[4]张良富.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
[5]刘家训,李娟,葛芝伶.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J]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