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徐一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一冉,. 网络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管理与科学,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4.
摘要: 网络文化盛行背景下,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窘境,教育创新迫在眉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优化要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原则,充分利用网络文化育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适配性,推动学生在更具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自我。因此,本文从网络文化育人视角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组建教育团队,优化评价模式四方面进行探究,以期借助网络文化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思想高度。
关键词: 网络文化;育人视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2721/ccn.2025.157014
基金资助:

引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校中的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是主要阵地、途径。但基于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逐渐显露,不仅需要拓展教育内容,还要创新教育形式,组建专业的教育团队,完善评价模式,守住意识形态主要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学生思维、内心,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将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结合。

一、网络文化育人视角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网络文化不仅包含网络育人形式,还包含丰富、多元的文化内容,网络育人形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文化内容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相互配合、相互渗透。而高校学生对网络技术的运用在中国网民中占据较大比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重要途径,强调学生思想高度、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强化和提升,包含但不限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教育,与网络文化资源具有较强适配性。所以,基于网络育人视角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必然趋势,可以作为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力工具,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变为符合学生兴趣、审美的内容,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文化资源,即技术资源和文化资源,让学生自选课题进行钻研、探究,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共享特色、文化多元传播形式自主搜集课题所需信息和选择呈现形式,而教师则基于学生进度予以指导,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增加师生间的互动频率,让学生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和丰富中,使学生在自主探究、钻研中充分吸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如此,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要重视网络文化在课堂中的运用,还要围绕常见的节日文化,借助不同载体组织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如生活中常见的节日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促使高校学生了解、认同中国文化。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注意网络文化资源的调控,注意对不良信息的甄别和举报,为学生学习、吸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良好环境。

二、网络文化育人视角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快速融入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工作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不仅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发生变化,学生学习方式也趋近于信息化、数字化,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不能一成不变,要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优化,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各类载体、途径、呈现方式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元展现。

例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宏观视角”的内容,通过网络文化为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并充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切实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中的体现,如关于理想教育,可以利用微视频的形式讲述警察、军人、医师护士等英雄故事,还可讲劳动楷模、十佳人物的故事,以生活的微视角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深深走进高校学生的内心和思维中[1]。与此同时,还可让高校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其内涵,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公众号,面向高校全体学生征集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素材,包含但不限于短剧形式、讲坛形式,推动高校学生在趣味环境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网络文化育人视角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团队

网络文化育人视角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要具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文化活动、方式、产品、观念集合中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建设一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在网络文化育人视角下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的职责,提升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例如,高校要加强网络文化育人视角下的人才培养,使其具备较强的信息搜集、辨别、运用能力,深层次了解网络文化传播形式、特点的同时把握学生常用的小程序、抖音、快手等媒体形式和运用技巧,构建符合网络文化育人视角的网络专业团队,将育人主动权把握在学校手中[2]。不仅如此,网络文化育人形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的打击较大,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文化育人视角适配度较高,但具体落实形式仍然是高校面临的挑战。因此,高校要立足网络文化育人视角,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使其将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运用网络宣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此,设计出符合高校学生需求、兴趣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并利用网络文化的共享性和多元交流平台,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使其形成夯实的思想、意志基础,具备丰富的精神世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价值。

四、网络文化育人视角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网络文化育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需要客观、公正的反馈确定,并借助客观、公正的反馈完善不足之处,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而基于网络文化育人视角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多元、公正、客观、科学的考评体系,包含但不限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准则。教师根据时代变化适度调整教学,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而评价标准的设计又与多个因素相关,而最关键的是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反馈。第二,网络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教师团队发生变化,所以,网络文化育人视角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判方式也要做出相应变革。许多地区的高校仍然采用考试评价形式,虽然能够检测网络文化育人视角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但实际上,缺乏全面性,无法正确反馈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运用程度、思想的提升和品德的发展程度等,因此,网络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要全面考虑学生,结合新时期网络文化实际情况,设计评价模式。

例如,高校可以将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发布到网络上,而后,让学生从思想政治视角谈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方式,并放宽评价标准,三观正确、言之有理即可,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运用情况和内化情况,也可在网络上公开学生提交的答案,由广发网民和学生校友进行评判,发表独特的看法,让学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网络媒体上发布议论类文章或参与网络实践活动,也可让学生参与网络举办的弘扬正能量活动,在其中担任一定角色,实现自我价值。但在开展上述考评活动时,高校要注意良好网络环境的维护,保障评价活动的有效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基于网络文化育人视角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为高校发展的关键,亦是时代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完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提供良好契机。通过网络文化育人视角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组建教育团队、完善评价模式,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合学生需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的教育作用,凸显网络文化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杨玉梅. 全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 44 (24): 238-239.

[2]张苏.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研究 [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 44 (24): 240-241.

作者简介:徐一冉(1996.10-),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翻译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