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病是引起猪急性败血性和淋巴结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通常为化脓性淋巴结炎、败血症、脑膜脑炎和关节炎等病型。
一、猪链球菌疾病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分为败血症型、脑膜脑炎型。
败血型:体温升高达40℃以上,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眼结膜潮红,眼分泌物增多,便秘、粪便干燥或腹泻。颈部、耳根、腹部皮肤发红,有红斑或瘀血斑点。全身皮肤发红或呈紫红色,皮下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同时会存在呼吸困难、口鼻流出血性泡沫、心包积液等情况。个别猪耳朵、四肢下端出现紫红色或暗紫色斑点。有的有角弓反张症状。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四肢僵直、不能站立)或突然死亡,部分病猪出现肢蹄病。【1】
脑膜脑炎型: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皮肤发绀,有的突然倒地抽搐死亡。病猪体温升高达40℃以上,部分病猪耳根、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和瘀血斑,眼结膜充血发红。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病程一般在1~2个月左右。该病会对生猪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生猪无法正常进食或生长缓慢,甚至会死亡。另外,该病还会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导致生猪感染其他疾病,严重时还会引起败血症和脑膜炎等疾病。
二、猪链球菌疾病的诊断措施
针对猪链球菌疾病可以通过临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进行初步诊断,但由于该病毒菌具有较强复杂性,导致病症形态多变,所以有关人员应对其展开严谨实验,进而得到准确的诊断。
(一)直接镜检
针对不同的病症,应采取相应的病料。在无菌环境下,应将养殖猪肝脏、脾以及淋巴等进行病料切片检测。在检测中,应使用革兰氏染色镜以及碱性美蓝染色镜,通过显微镜,能够观察单个球菌、长链形状的球菌、短链球菌以及成对的球菌,甚至部分情况下还能观察到菌体周围还存在荚膜。若通过直接镜检观察到以上现象,就可初步确认养殖猪患猪链球菌疾病。此外,在检测中,有关人员也可将病料切片直接涂抹在鲜血琼脂上,如果鲜血琼脂在一段时间后长出了菌落,或者出现菌种溶血等现象,那么就可以确定养殖猪患有猪链球菌疾病。【2】
(二)动物接种
针对动物接种,可将已经病死的动物身上取出肝脏、脑,以及脾等组织,并将其研磨,再给研磨后的组织成分加入一些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之后,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接种液的离心操作,得到离心后的接种液时,有关人员可将接种液注射给小白鼠,如果小白鼠在接种之后的12至71小时内出现败血症或者是死亡,并且能在实验小白鼠身上提取出猪链球,便可确认猪链球菌疾病。
三、发病原因
(一)饲养不当
导致猪链球菌疾病出现的原因较多,通常来说,饲养不当是最常见的原因。例如,在饲养时,给猪喂食霉变饲料、过期饲料,或者是饲料配比不科学,未及时给猪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使得其机体缺乏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最终造成猪免疫力低下,被病毒侵害。此外,工作人员未按照养殖场规定计划进行饲养,未遵守规章制度,随意进出猪场,不重视猪群运输、气温下降等多方面内容,导致养殖猪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导致猪链球菌疾病出现。
(二)随意应用抗生素
为防止养殖猪出现问题或爆发疾病,很多养殖场会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生素。但由于专业性不足,抗生素的使用没有依据,进而导致猪肠道菌群被破坏,不仅免疫力下降,同时还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出现耐药性,造成疫苗接种防治或者是药物注射、喂食等手段失去效用。
四、猪链球菌疾病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
为了给养殖猪建设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有关人员要及时对养殖猪舍进行清洁,做好猪舍内与猪舍外的打扫工作,同时还要把控好猪舍的温湿度、含灰尘量,以及有害气体浓度等等,尤其是在温度变化快、整体气温较低的季节,工作人员要做好相应的防寒保暖工作。此外,工作人员应进一步加强猪舍的消毒工作,第一时间消灭各种病原细菌以及微生物,尽可能减少养殖猪患病的可能性。养殖场工作人员、养殖场运输车辆本身也可以携带各种病原细菌,因此,对于进入猪舍的各类人员以及车辆,养殖场方面要做好消毒工作。再者,为了保障养殖猪质量,强健养殖猪体魄,促使养殖猪能够在日常进食中获取足够的营养,养殖场方面应当为其提供高质量的饲料进行喂养,坚决不能让变质的饲料进入养殖场内。同时,养殖场以及工作人员要确保养殖猪饮水水源的卫生程度,定时定期对养殖猪饮用水进行消毒。并且,养殖猪场必须使用分区管理以及全进全出的措施,这种措施对预防各类畜禽流行性疾病有较强的预防作用。最后,养殖场方面要掌控好猪群养殖密度,针对仔猪要采取断奶隔离以及科学应用抗生素等措施,借此做好猪链球菌疾病的预防工作,保障养殖猪的质量以及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二)定期消毒处理
应对被污染的猪圈进行充分全面的消毒,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周边环境以及应用器皿的消毒。针对新生猪仔,应使用碘酊进行消毒,规避由于幼猪身体素质相对薄弱,在日常养殖中被链球病菌侵入体内。最后,为了落实全面消毒,养殖场还应建设完善的消毒机制,对于生猪的排泄物,应第一时间进行发酵处理。在消毒时可选用过氧乙酸等消毒剂;也可选用有机磷类、有机氯类等高效低毒消毒剂。但应注意消毒药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药物的效果。
(三)做好人员进场管理
不是养殖猪场内部的员工,从原则上来讲,是不能进入养殖猪场的。而养殖猪场内部的员工,在进入养殖场地之前,应当先全身淋浴一遍,并着重清洗头发,同时换上消过毒的防护衣帽鞋袜。猪场严格禁止非养殖猪场内部员工的人,携带猪源性的产品进入猪场,所有携带的物品,都必须经过猪场物品消毒间的消杀,然后才能带入工作场地。工作人员在离开生产区的时候,也应当洗澡并且将身上的衣帽鞋袜都换下来。猪场生产区所穿戴的衣帽鞋袜,不能够离开生产区。养殖猪场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循单向流动原则,坚决不能出现逆向进入生物安全等区域,严禁工作人员在养殖猪场内随便串门串猪舍。与此同时,养殖猪场内的工作人员坚决不能随意地进出猪场,不管是进入猪舍,还是离开猪舍的时候,工作人员应当换上专用的防护鞋袜,并做好洗手清洁工作以及相应消毒工作。
(四)免疫接种
通常,疫苗可以提升动物体内抗体,增强其免疫力。因此,在养殖时,养殖场方面可对生猪进行定时定期的疫苗接种,促使其对猪链球菌有一定抵抗力,降低猪链球菌疾病发生的概率。
(五)药物的预防
在养殖中,一旦出现猪链球菌疾病,应当立即将有效药物添加到饲料当中,规避大面积爆发。养殖人员应当在100千克饲料中添加12.5克的四环素,在喂养几周后,还应搭配阿莫西林消炎药物。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养殖猪,则需要专业人员通过肌肉注射青霉素的方式,实现紧急预防的目的。此外,当出现猪链球菌疾病时,专业人员应当第一时间进行病情控制,针对病猪采取隔离措施,规避健康猪群被影响感染,降低猪链球菌疾病对养殖场带来的恶劣影响。
结束语: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病原体为链球菌,患该病的猪临床症状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40℃以上)、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等。病死猪表现为全身苍白、痉挛式抽搐和昏迷等。我们只有更好的掌握这些临床症状,辨证施治,科学防控,才能有效防治,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生.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03.068.
【2】刘乐明,姚茂华.生猪养殖中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7-07-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