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感的危害、临床症状、药物治疗及免疫预防
莫太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莫太璋,. 猪流感的危害、临床症状、药物治疗及免疫预防[J]. 当代畜牧兽医,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086.
摘要:
流感病毒传播快,感染率高,是生猪养殖业的一个主要威胁。因此,在生猪养殖中,有必要对流感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控,以维护生猪的健康和正常繁殖。
关键词: 猪流感危害临床症状药物治疗免疫预防
DOI:10.12721/ccn.2023.157086
基金资助:

一、猪流感流行特点

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接触、食物和水源等途径快速传播。可以感染所有年龄段的生猪,特殊条件下,感染率可达100%。导致生猪的死亡率增加,仔猪的死亡率更高。流感病毒具有多种变异病毒型,不同病毒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和危害程度。

(一)影响生猪繁殖性能

猪流感严重影响生猪的繁殖。可能会导致妊娠期流产:猪流感病毒可以导致妊娠期流产,甚至被母体吸收,假怀孕现象,降低了繁殖率,造成生猪产仔数量急剧减少;猪流感病毒后,使其温度升高、抵抗力下降,导致新生仔猪死亡率增加,降低了存活率。生猪性功能障碍,造成生猪发生睾丸炎症,使公猪精子质量下降,使母猪阴道红肿,导致繁殖障碍,影响受精率,显著降低了猪崽的数量,养殖户造成损失;猪流感感染可能导致生猪的繁殖周期延长,降低了繁殖效率。

(二)增加控制难度

因此控制猪流感疾病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一些因素导致了控制猪流感的难度增加,猪流感病毒具有多种病毒型,不同病毒型的特征和危害程度不同。猪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接触、食物和水源等途径传播。猪流感病毒易于逃逸实验室控制和管理,并在社会传播。均使得控制猪流感的难度增加。

(三)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人身安全

猪流感是一种严重的猪业疾病,通常不对人类造成直接威胁。可在人与猪间传播,大多数猪流感病毒不能通过直接接触或食物源传播给人类。其次在超大规模企业养殖中,该病的发病特点多为群聚性,其病毒会长期存在。在猪流感疫情期间,人员有必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避免直接接触疫区猪,经常洗手等。如果您曾经接触过疫区猪,建议立即就医,以确保您的健康。[1]

二 、猪流感的症状

根据实际养殖户调查来看,猪流感与猪的其他呼吸道疾病在养殖过程中都是十分常见的,在治疗前,需要对病猪症状进行科学准确的诊断,做到根据症状对症下药。生猪被猪流感感染后,病猪最先表现的是呼吸道疾病,造成呼吸频率急促,呼吸道感染,口吐白沫,经病理检查,病猪鼻腔内有大量的黄色分泌物,严重的是会带有血丝,眼睛组织会产生红肿等症状,进一步病猪的体温高达40℃以上,严重威胁生猪生命健康安全,流感病毒还会侵袭病猪神经系统,出现食欲低下或长期不进食,此外,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病猪关节肿痛,瘫痪等症状。猪流感主要流行于成长期的猪,被感染后,生猪的抵抗力会严重降低,链球菌、其他病毒会更易感染,导致混合感染,生猪的致死率会更加增加。然而,实际情况是猪流感的感染短,在未合并其他疾病之前,一般感染发病后,月7—10天可自动痊愈恢复正常。

三、猪流感诊断方法

诊断猪流感是确定病因和确保病毒管理的关键步骤。有几种诊断方法可用于检测猪流感 (H1N1)。

(一)临床诊断

观察猪的呼吸系统疾病迹象,猪流感的主要症状是发热、食欲丧失、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喘息和腹泻等,可以提供猪流感存在的初步迹象,如果一群猪中有多只出现这样的症状,可能是猪流感的征兆。

(二)病理学诊断

实验室检测:可以收集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组织样本并在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认是否存在病毒。测试包括实时 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测试。

死后肺部检查可以提供猪流感存在的额外证据,并有助于确定畜群中呼吸道疾病的其他潜在原因。猪流感病理学检查是通过检查感染猪的组织样本,以确定病理学改变并证实猪流感病毒的感染。病理学检查通常包括对肺、肠、心脏等器官的组织学切片检查,以及对病理学改变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可以提供有关猪流感病毒感染的证据,以及确定病毒在感染猪体内的扩散情况。然而,病理学检查可能需要显微镜和实验室设备,并且通常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进行解释。因此,病理学检查通常是与其他诊断方法(如临床表现、病毒检测等)结合使用:通过实验室检测是诊断猪流感最准确的方法。

(三)传播源诊断

猪流感的传播源主要是感染的猪和污染的环境。为了防止流感的扩散,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和疫苗接种是非常重要的。

(四)免疫学诊断

猪流感免疫学检查是指在检测猪的免疫状况,以评估猪是否已经免疫猪流感病毒。常见的免疫学检查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粪便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出猪体内是否有抗流感病毒抗体,粪便学检测则可以检测猪是否感染了流感病毒。

猪流感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有助于将疾病对畜群的影响降至最低,并防止其传播到其他猪群。

四、猪流感治疗方法

猪流感 (H1N1) 的治疗涉及支持性护理和管理实践,以控制病毒的传播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畜群的影响,没有针对猪的猪流感的特定治疗方法。治疗猪流感的方法主要是缓解病症,保护免疫系统并防止病毒的传播。一些常用的措施包括:

(一)给予疼痛和退烧药物,以缓解疼痛和降低体温。

常见的退烧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和芬必得。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热释放来减少体温。在使用退烧药物之前,应该咨询专业的兽医,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适当的用量

(二)给予抗生素,预防并发症和感染。

猪流感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这是因为猪流感是一种病毒性感染,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兽医可能会在猪感染猪流感后的几天内给予抗生素,以预防并发症和附属的细菌感染。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该咨询专业的兽医,以确保抗生素的安全性和适当的用量。

五、猪流感免疫预防

免疫接种是预防人类和猪感染猪流感 (H1N1) 的重要工具。有一种疫苗可供人类使用,建议有可能因流感引起严重并发症的人接种,例如孕妇、幼儿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此外,季节性流感疫苗有助于预防某些 H1N1 病毒株和其他季节性流感病毒。

在猪身上,疫苗也可以帮助预防猪流感。所使用的特定疫苗可能因畜群中存在的病毒株而异,重要的是要与兽医合作以确定要使用的合适疫苗。除疫苗接种外,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例如适当的卫生和检疫措施,可以帮助防止病毒传播并保护畜群的健康。下面介绍几种免疫预防方法

(一)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猪流感传播的重要措施。包括: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猪场进行消毒,降低病毒在环境中的存在。隔离新进猪:将新进猪隔离一定的时间,确保其健康状况。隔离新猪是预防猪流感传播的重要措施。通常,在新猪进入猪场后,应将其隔离一定的时间,以确保其健康状况。隔离期间,应对新猪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其未被猪流感或其他疾病感染。隔离期一般为2-4周。隔离期结束后,如果新猪的健康状况符合要求,则可与其他猪放在一起。

严格遵守猪舍安全卫生标准,生猪的预防、饲料及饮用水的卫生需要定期检测。定期观察生猪健康情况,严格管理生猪健康,对于发现异常的猪要引起足够重视,做到第一时间处理。病畜恢复时,应给以少量柔软干草或清洁的绿草。起初,食物要适量,之后逐渐增多,并逐渐地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猪流感的防治要特别注意气候的变化,加强防寒保暖。舍内要保持干燥、清洁卫生,且适当通风。工作人员发生流感后不可进入猪场,育肥猪要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二)保证充足的水和营养物质,以支持免疫系统。

在治疗猪流感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因为生猪可能因发热、呼吸困难等原因而频繁地出汗,体内的水分会减少。补充水分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代谢并防止脱水。如果病猪症状严重,应补充大量水分,专业的兽医根据个体情况提供具体的饮水建议。

(三)加强环境消毒和控制,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猪流感环境消毒的方法与其他类型的流感类似。定期清洁和消毒猪舍等。使用含酒精或84消毒剂可以杀死大多数病毒。鼓励员工、客户和家庭成员使用卫生纸巾。加强养殖工人的卫生习惯。在养猪场和相关场所中,专业的兽医或农业监管机构可能会建议更加严格的落实消毒计划措施。

猪场在使用猪舍消毒剂时,要多频次、多品种交替使用消毒剂,防止长时间使用发生耐药性。发生疫病期间每天消毒1次,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引起呼吸道疾病以及免疫抑制,便于更高效更彻底的消毒。[2]

(四)疫苗接种预防

最重要的是通过预防疾病,例如疫苗接种,来防止猪流感的发生。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增强生猪对猪流感病毒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通常,接种疫苗需要2次,间隔3个月一次。

六、结语

综上,猪流感是一种全年可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秋末春初是高发期,虽然猪流感可传染,但死亡率较小。在面对猪流感时,还是要遵循“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原则,感染后的生猪,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其中最好的预防的措施是注射疫苗。

参考文献:

[1]丁庆华,闫广伟,李克鑫,等. 猪流行性感冒[J]. 猪业科学,2021,38(7):94-97.

[2]芮忠鹤.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J]. 河南畜牧兽医,2022,43(14):31-3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