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稻种植想要实现高产,务必做到因地制宜,考虑地方气候特点,趋利避害的推广高产种植技术。而实现高产栽培,相关的技术环节居多。但是,前期工作做好育苗和播种,中后期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和关键。文章由此而展开讨论。
1 育苗和播种
1.1 育苗
好的秧苗是实现高产栽培的基础,为此,确保育秧质量,首先选好育秧苗床,要求:地势平坦、背风向阳、运输方便。同时,壤土最好偏酸性,土质肥沃。具体要育秧数量,应根据移栽数量、地域特点、秧苗质量等等而定。做苗床时,可用充分腐熟的猪类,增加肥力。用肥方法,前翻地,配施肥,用3-5kg/667m³。而后,耙细整平。苗床营养土的配置,40%的腐熟猪粪,60%的无盐碱园土,配用适量的水稻壮苗剂,经调配混合均匀后,有着不错的育秧效果。育苗是实现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不能有所忽视。
1.2 播种
播种用品种务必抗逆性强,而且熟期要适宜。准备播种前,做好种子的处理。要选择在通风背阴处晒种,一般经2~3天,即可打破种子的休眠状态,有利于提升种子的萌发率。晒种后,需用种衣剂包种,经浸泡消毒后能降低各种病虫害的感染几率。当芽长1mm时,为播种的最佳时机。黑龙江地区最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初,4月末要完成播种工作,最适宜的日播种气温应在5~6℃,要陆续完成播种、覆土、盖膜,然后用营养细土对插种播种盖严实,覆盖厚度在05~1cm,选择小棚盖膜出芽率更好些。
2 田间管理
2.1 施肥
施肥是满足水稻生长营养需求的关键措施,在黑龙江本地水稻种植普遍采用的施肥方法,为前中后轻三段五次全层用肥。施基肥,耕地前配施尿素,3kg/667m²;磷酸二铵,10kg/667m²;硫酸钾,6kg/667m²,上述调拌均匀后,用4kg/667m²,配合深耕施加5~10cm的土层。分蘖肥,用于水稻缓苗后,用硫酸铵,25kg/667m²;或者,用尿素,7.5kg/667m²;硫酸钾,每亩地7.5kg;硫酸锌,1.5kg/667m²,配均匀后用肥效果不错。调控肥,用尿素,1kg/667m²。如果长势不均,叶片显黄,应再追施1次尿素。孕穗肥,拔节孕穗期是水稻长势迅猛营养需求量的时期,可用硫酸铵,7.5kg667m²。此期合理用肥尤为重要,需肥量占到整个生长期需肥的一半。为此,重施拔节孕穗对实现高产很重要和关键。
2.2灌水
在水稻生产期间,水分管理是很重要的关键环节。而且,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水分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为此,做好水分管理,很重要和关键。通常情况下,除地势高燥、施肥期等关键时期,在分蘖期后都要做到勤浇浅灌。而遇到高温干早、风雪等气候,则适量多浇水。用水的水层,控制在5cm即可。个别种植的稻田,排水不畅处于低洼地带,应注意水层管理,做好排水切记不要过深。后期总茎数达到合理群体时,注意晒田,增加土壤通透性,有利于扎根促生长。到灌浆后期,尝试浅、湿交替的灌溉方式,一直持续到成熟期。
2.3除草
稻田杂草的存在,与水稻争夺养分,制约水稻的生长发育。最主要的防控杂草方式,在做好田间管理的同时,还是以化学除草为最重要。日前,田间影响水稻生长最主要的杂草,有;稗草、稻稗、李氏禾、千金子、水莎草。用于移栽田的除草剂,有:稗剂(如禾大壮、稻思达、噁草灵、莎稗灵、丙草胺(含安全剂)、苯噻酰草胺、二氯喹啉酸)与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复配剂,或现混现用,防除以稗草为主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等。用于早育秧田的除草剂。有:丁草胺、扑草净、柔草丹等。
3 水稻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不同病害防治措施
3.1.1 稻瘟病
在我国北方地区,这种水稻病害是比较常见的。与南方相比,北方气候相对寒冷,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发生稻瘟病,水稻产量将受到大面积影响。为了取得良好的稻瘟病防治效果,需要相关稻农在管理稻谷时严格遵守水稻叶片和穗,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防治。
3.1.2 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虫害,在纹枯病的防治中,应以预防为主,结合其他预防方法。水稻种植者在种植时应选择抗病性好的良性种子,以有效减少水稻的菌核残留,有效降低纹枯病的发生。此外,在水稻栽培中适当增加磷,钾肥,及时在稻田中排水,确保稻田干燥。在根茎的控制中,一些药剂被使用和喷洒在水稻的下部。
3.1.3稻飞虱
水稻虫害比较严重,如稻飞虱。这种害虫相对来说比较小,而且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所以在针对这类害虫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充分确保水稻品种的优越性,除此之外,要结合不同季节和温度的实际情况,采取与之相对应的药物处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水稻植株对产量的影响。
3.2 具体防治要点
3.2.1物理防治
水稻在生长期较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在水稻生长之时,也恰好是病虫害的产卵孵化期,在这些害虫中,以二化螟以及三化螟最为典型。一般而言,在水稻栽插之时,这些害虫就会在秧田之中产卵,这就给秧田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例如,对耕地进行翻耕,或者是采用浇水灌溉等,在幼虫孵化阶段,可以采用猛灌水的处理方法,然后再开展灭虫、灭草的工作,就能够将大部分的过冬螟虫杀死。
3.2.2 农药防治
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农药防治的应用较为常见,也最为广泛。但是,在防治过程中,切忌使用一些剧毒的农药,这样会导致农药残留,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另外这种做法会导致害虫产生较强的耐药性,不利于后期消灭害虫。因此,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种植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在病虫害发生之前,就有针对性的喷施农药,将害虫扼杀在萌芽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农药的喷施不宜过于频繁,种植人员需要对喷施的间隔时间进行控制,要根据药效决定,以防止造成农药污染。
3.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不仅非常的科学,而且较为环保,是病虫害防治中广受推崇的一种防治方法。例如,“鸭稻共存”的方法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就非常的有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因为一些害虫是鸭子的食物,所以将鸭子放在稻田之中,让它们自由觅食,就可以起到松动土壤的作用,有助于水稻的更好生长。除此之外,鸭子的粪尿有着一定的营养,可以将其作为有机肥来补充水稻生长势的原料。生物防治一方面能够消灭病虫害,另一方面还不会污染周边的环境,所以是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首选。
结束语:总而言之,通过上文的分析和探讨,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要着重关注水稻种植的相关技术,把握一系列相关环节,进一步落实好各项技术要点,与此同时,要着重关注相关方面的病虫害,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使各项策略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要针对相关技术进行不断的推广和普及应用,在水稻的种植和栽培过程中呈现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充分把握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各类自然因素,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坚持和谐发展的理念,以此确保水稻的品质和产量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促进我国的农业实现良性发展,使农民能够持续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