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舞竹龙、彩带龙)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身体康复中的应用及价值
袁望球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袁望球,. 民俗体育(舞竹龙、彩带龙)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身体康复中的应用及价值[J]. 体育研究,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8927.
摘要:
本论文旨在民俗体育(舞竹龙、彩带龙)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身体康复中的应用及价值。通过对特殊教育学校实施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实证研究,发现舞竹龙、彩带龙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研究表明,这些民俗体育活动有助于特殊教育学生的康复,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整体身心健康。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民俗体育舞竹龙彩带龙应用及价值
DOI:10.12721/ccn.2024.158927
基金资助:

一、前言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学生往往面临身体、智力、情感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更为综合和个性化的教育。体育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体育项目往往难以满足特殊学生的需求,因此,探索适合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项目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择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舞竹龙和彩带龙,旨在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引入,探讨其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堂的应用及价值。

二、特殊体育教学理念概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历史上,特殊教育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发展的影响下发展蜿蜒曲折,相继形成与完善了“一体化”、“回归主流”、最少限制环境以及“零拒绝 ”等先进教育理念。其中,“全纳教育”理念成为新世纪特殊教育发展的核心思想。

特殊体育教育作为我国特殊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新思维”前提下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应该树立全纳性教育理念,满足所有儿童的需求,为这些儿童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教育条件。所以本研究认为特殊体育教学理念应该是为了保障特殊学生实现“平等、共享、尊重、参与”的合法权益,并实现其对体育与健康的需求和对体育教育的价值追求而构建的有异与正常体育教学思维的全纳性体育教学理念。

三、舞竹龙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一)舞竹龙的特点与适用性

舞竹龙作为一项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堂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适用性。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操控竹竿、团队协作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首先,舞竹龙的动作涉及到手眼协调和身体各部分的协同运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运动协调性,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其次,通过学生共同操控竹竿,强调了团队协作和集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舞竹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能够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浓厚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舞竹龙对学生的影响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教学中,舞竹龙这一项目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效果。首先,通过操控竹竿,学生不仅锻炼了手部灵活性和眼手协调能力,还提高了身体的平衡感和空间意识。其次,参与舞龙活动的学生在共同协作的过程中培养了相互理解、信任和协作的团队合作观念。这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全面的发展机会。此外,舞竹龙作为一种集体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增进他们与同学之间的感情,促进班级的凝聚力。

通过引入舞竹龙这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民俗体育项目,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堂得到了丰富和拓展。舞竹龙的特色使其在满足身体锻炼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文化兴趣。在特殊教育环境中,通过体验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彩带龙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一)彩带龙的特点与适用性

彩带龙作为一项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体育活动,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参与者手持彩带,通过旋转、摆动等手臂动作,使得五彩斑斓的彩带在空中形成美丽的图案。这一特点不仅注重手部协调,更强调对艺术性表达的追求。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堂,彩带龙显示出其良好的适用性。相较于其他传统体育项目,彩带龙更容易适应不同学生的身体特点,尤其对那些在身体上存在一定障碍的学生,提供了更友好的参与环境。

(二)彩带龙对学生的影响

实际的教学实践表明,彩带龙项目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通过手持彩带进行各种动作,学生锻炼了手部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促进了他们的运动发展。这对于特殊教育学生来说,是一种全面的身体锻炼。其次,彩带龙的表演性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审美体验,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这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最后,彩带龙的参与需要学生之间的紧密配合,这促使了学生培养出团队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通过引入彩带龙这一独特的民俗体育项目,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彩带龙的艺术性、趣味性和适用性,不仅有助于学生锻炼身体,提高协调性,更能够激发他们对艺术和团队协作的兴趣。在特殊教育环境中,通过引入富有文化内涵的体育项目,学生的身心发展将得到更全面的关注和促进。

五、舞竹龙、彩带龙的文化价值

舞竹龙、彩带龙作为中国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而积极的影响。

(一)舞竹龙的文化价值

舞竹龙源远流长,其不仅是一项具有观赏性的体育活动,更是中华文化的活态传承。在舞动龙身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手眼协调、肌肉运动等方面的锻炼,促进身体康复。同时,龙的舞动动作往往富有象征意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这种文化元素的注入不仅为活动赋予了深厚内涵,也为学生提供了感受和体验中华文化的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彩带龙的文化价值

彩带龙作为富有创意和艺术性的民俗体育项目,通过操控彩带的动作,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在审美和创意方面得到提升。此外,彩带龙的起源与发展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方的彩带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这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和尊重地方文化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三)文化价值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舞竹龙、彩带龙的文化价值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层面的体育活动,更是一种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文化体验。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文化的热爱和理解。这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身心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在身体层面带来锻炼,更在文化层面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六、舞竹龙、彩带龙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实施与效果

通过在特殊教育学校实施舞竹龙、彩带龙等传统体育项目,我们深入观察到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参与态度和取得的身体康复效果。

(一)积极的参与态度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实施舞竹龙、彩带龙等传统体育项目,我们观察到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这一积极性体现在他们对活动的热情投入,主动学习和参与各种动作。相比于传统的体育项目,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体育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愿意参与,从而更好地达到康复的目的。

(二)身体协调能力的提升

舞竹龙、彩带龙这两个传统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提升效果。通过对龙身或彩带的操控,学生需要进行精细而协调的动作,从而锻炼肢体的协调性。这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富有趣味性的身体康复方式,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

(三)柔韧性与身体灵活性的促进

舞竹龙、彩带龙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动作设计,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尤其是在彩带龙的活动中,学生需要灵活地运用手部和身体的协同动作,促使身体各部分的柔韧性得到综合性的发展。这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康复过程中,有助于改善其身体的机能状态,提高运动能力。

通过以上实施观察,我们能够看到舞竹龙、彩带龙等传统体育项目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对学生身体协调能力、社交技能以及心理健康方面产生的积极效果,为特殊教育领域的体育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七、民俗体育与特殊教育学生康复的关联机制

通过对舞竹龙、彩带龙等民俗体育项目与特殊教育学生康复的关联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窥见其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的具体促进作用。

(一)运动锻炼的关联机制

舞竹龙、彩带龙的运动过程涉及到学生对身体的灵活运动和协调掌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各种肢体动作,包括手臂的摆动、腿部的协同运动等。这种全身性的运动锻炼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提升身体协调能力,还对骨骼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积极的刺激作用。通过反复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锻炼中达到身体的平衡发展,为康复提供了有益的生理基础。

(二)社交互动的关联机制

民俗体育项目往往具有集体性和团队性,尤其是舞竹龙、彩带龙等需要多人协同合作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伴进行紧密的合作,共同完成各种动作和编排。这种社交互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特殊教育学生来说,这种社交互动有助于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技能,为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结束语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采用舞竹龙、彩带龙等民俗体育项目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身体康复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传统文化体育项目既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满足了特殊教育学生多样化的康复需求。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优化这些项目的实施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徐瑞芳, 肖文艳. (2015). 舞龙舞狮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身体康复的作用研究. 中国民族体育, (6), 152-154.

[2]刘婷, 李磊. (2017). 彩带舞蹈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身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33(12), 107-108.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民俗体育(舞龙:舞竹龙、彩带龙)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堂中研究》,课题编号: 22ZXYB039 的阶段性成果。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