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畜牧业作为第一产业的重要构成,随着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当前畜牧行业发展前景尤为良好,相关产值逐年递增。生猪养殖作为最常见的养殖种类,部分养殖者为进一步提高经济利润,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从而在缺乏专业养殖知识等因素影响下,无法及时掌握养殖场内疾病传染情况,进而出现大规模疾病传染问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猪场猪病的发病特点
1.1混感严重
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霉菌毒素中毒往往有至少二个因素相互作用于猪体。在多因素作用的混感病例中存在着免疫抑制因素,不易被发现。
1.2猪病传播依然很广
病原的亚临床感染、猪群的亚健康状态、种猪和康复猪的带毒、不重视动物福利的管理方式,以及联防联控机制不健全,导致猪群易感性增强,疫病容易传播。
1.3典型症状少见
亚临床型病例的比重加大,典型的病例比例越来越少,当饲养管理条件突然改变时,往往会引发猪群疾病的暴发。
2猪病诊断中存在问题分析
2.1消毒问题
消毒是有效预防猪病发生以及控制疾病或疫病传播的主要手段,但在实际猪病防治以及生猪养殖过程中,无论是兽医还是养殖者均未形成良好的消毒意识,进而导致消毒工作缺失,无法起到疾病预防的作用。其中相较于养殖者在消毒方面的认识不足,基层兽医作为受过专业教育培训的人员对消毒工作处于漠视态度,一方面无法为养殖者提供科学的消毒指导,以及无法针对生猪养殖场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消毒计划,进而导致养殖场内病毒积聚,容易导致生猪患病甚至产生传染性疾病。另一方面当基层兽医消毒理论知识与技能缺失时,也无法为养殖者提供合理的消毒药品,进而容易出现药品配比不当、药物效果不佳等问题。
2.2猪场的生物安全意识淡薄
生物安全措施空白,如:随处抛弃病死猪体,屠宰户或猪肉经营个体户私自收购病死猪,粪便粪水四处横流,蚊虫老鼠肆虐猖狂,外来人进猪场如入无人之境等。很多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不够完善,消毒设施形同虚设,或干脆不消毒,猪群密度过大,没有隔离圈舍,不施行全进全出制度,猪一批接着一批的养,不空舍,不消毒,造成病原在猪场内蓄积,疫病的防治只单一地依靠疫苗或药物。
2.3基层兽医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需要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支撑,同时随着我国对畜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基层兽医的要求日益严苛,因此当前多数地区基层兽医人员均为专科院校或长期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员。在此背景下,我国基层兽医群体得到有效优化,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基层兽医多为年龄较大的技术人员,其不仅对先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接受程度较低,还可能存在无资质与行医资格问题,极易在猪病防治中出现诊治失误与用药失误等问题,进而引起相关疫病。
3猪病诊断治疗的措施
3.1猪瘟及治疗措施
猪瘟属于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病症,当感染猪瘟病毒之后,主要会出现高温、厌食、鼻腔脓液以及粪便带血等症状。另外,猪瘟发病初期,猪耳朵、臀部以及腹部一般会出现红点或者点状出血等一系列症状。在猪瘟感染初期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治疗,将会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另外,猪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会对小规模养猪模式产生巨大的威胁。治疗猪瘟时,需要结合病猪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在前期治疗时以注射高热金针为主,将用量控制在7.5mL/kg,进入治疗后期,应当适当减少药量至5.0mL/kg。为了有效避免继发性感染问题,应当使用磺胺类抗生素药物进行预防。在生猪成长阶段,及时接种疫苗,以及对生猪进行紧密免疫都可以有效防治猪瘟,应避免随意增加疫苗的用量。
3.2定期注射疫苗
注射疫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能够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肌肉注射猪流感二价灭活疫苗,接种21d后会产生抗原,保护作用可达6个月左右,定期还要对猪群进行抽检,保证疫苗的接种率,对猪群进行疫病检疫,及时掌握猪群的健康状况,发现疫病并进行治疗;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流感疫苗,在专业的兽医指导下完成疫苗的接种,确保疫苗接种率的免疫效果。
3.3猪流行性腹泻及治疗措施
小规模养猪还比较常见猪流行性腹泻,其属于接触性肠道传染疾病,一般分为消化道或者呼吸道感染。这一疾病症状前期与后期的差别十分明显,一般在前期主要存在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进入后期之后则会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在养殖过程,如果发现猪只存在此类症状,应当及时隔离。在治疗猪流行性腹泻时,主要选择诺氟沙星,也可以注射高热金针联合刀金素。藿香正气水同样可以用来治疗猪流行性腹泻。
3.4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
在以往的养殖思想观念影响下,部分养殖户没能重视生猪养殖的环境管理,更多的给生猪养殖提供了猪食,生猪生存的环境比较杂乱,增加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使得生猪容易患有某种疾病。所以养殖户要给生猪的生存提供良好环境,特别是具备良好的通风性,定期做好猪舍的清理以及消毒工作,适当栽种一些植物吸附粉尘,使得生猪能够存在于高质量的环境中,促进生猪的养殖以及发育。
3.5科学化的饲养管理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选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地面、围栏、墙壁进行消毒,多购买一些不同类型的消毒剂,不能重复使用同一个消毒剂,否则会降低消毒效果;饲养人员根据生猪的生长发育状况合理搭配饲粮,满足生猪的营养物质需求,购买优质的饲料原料,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可适宜的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提高生猪的抵抗力。
3.6全面开展生猪疾病的预防工作
养殖生猪的阶段,防疫意识比较关键,科学与规范的防御可以切断病毒滋生以及传播,使得生猪的免疫水平能够不断提升。设计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的方案,整体上把握疫苗的种类和注射,最佳时机,以免注射的疫苗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对于养殖场引进的生猪,养殖户要对生猪提前隔离一个月,在不出现生猪患病的情况进行混合饲养。积极参加生猪防疫的讲座和实践活动,吸取先进的生猪养殖经验,妥善处理生猪存在的疾病,不断提高生猪疾病预防的效率。养殖户还需要对生猪提前进行疫苗注射,提高疫苗接种的效果,如果发现有生猪患病的情况,要及时采取合理方式进行处理,降低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从根源上阻断病毒传播路径,使得患病生猪能够健康生长。
结束语
小规模养猪属于很多农村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面对养殖过程的技术、卫生局限,如果养殖缺乏科学性,将会增大猪疾病发生概率,导致养殖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养殖户应当正确认识小规模养猪的常见病,并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降低猪疾病的危害。在平时饲养过程,应当注重日常喂食、卫生以及免疫方面的科学性,全方位预防可能发生的猪常见病。
参考文献
[1]吉兰英.猪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常见病治疗方法[J].中国畜牧业,2022(23):103-104.
[2]殷搏.兽医在猪病诊断治疗中的用药方法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22,24(11):19-20.
[3]黄祥航.影响猪病治疗效果因素分析[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20):14-15+81.
[4]张良.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动物保健,2022,24(07):7-8.
[5]许柳柳.猪病诊断中存在问题及常见病治疗[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