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必须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使其更好地满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确保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识需要,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索,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有效地学习和提高数学能力,从而使小学数学课程的质量达到全面落实。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完善教学体系
健全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迫切要求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例如,教师通过大力实施导学互动教学方法,能够使“学思结合、以导促学、变教为导”更具有融合性、互动性和渗透性,这对于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使教师的导向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完美结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作用。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众所周知,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从根本上说,现代教育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教学方法中,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步入“内涵式”发展的轨道,此时,教师将更加重视“以质量提高为核心思想”的原则,充分体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系统性、创新性、时代性。
(三)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新课改要求不断改革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要更加重视融合性、互动性、渗透性,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学”与“做”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更大的突破。因此,教师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模式创新得到有效的落实。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转变角色,将课堂交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自身更倾向于助力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构建协调联动、沟通联络、交流互动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探究,这对更有效发挥“两个主体”作用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对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现在的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尚未发育完全,他们更加注重自身的认识和情感。所以,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能树立起一定的权威,使他们对老师产生更多的信赖和指导。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在学生心中树立自己的印象,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心理和需要。课程结束后,可以协助同学们解答或提出有关人生问题的意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此外,在课堂上,老师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断地创造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易于被接受。
(二)坚持以人为本
教学方法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体系更加完善,特别是对于丰富、优化、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体系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目标和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教师应进一步创新“分层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简单化分层的做法,大力推动“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的有机结合,特别是要积极探索“隐性分层”的科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自尊心,如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不能过难或过易,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时,要使学生能通过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就得出正确答案,而采用“正激励”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改变教育理念
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关注学生的表现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总之,教师要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为,改变陈旧的教学原则,转变教学方法,以简单、清晰、易懂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例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关注教材的内容,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接受程度等。它通过将学生作为备课的一部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规划和讲解,明确数学教育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强化创新意识
无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现代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相对较多,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核心素质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已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才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当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大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重中之重的就是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落实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核心素质观和“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在教学思路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
例如,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参与得更加广泛并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可以从意向导向、图解式导入、悬念疑问关联导向、故事导入等诸多方面开展教学,既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又能具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想大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教师还要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改变单一授课的教学方式,通过有效的“知识学习反馈”,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五)广泛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数学教育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动力。这种新的学习标准提供了一种以渐进和信息丰富的方式促进教学和学习的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育水平。教师可以以微课的形式组织课堂,不仅可以增加数学的重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更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组织教材,在教学中提高数学水平,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结语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方法也在发生着改变。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同时,应采取新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并通过实施“因材施教”来实现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又要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由于传统的老师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必须进行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徐占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新课标教学(电子版),2021(1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