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初中美术课程而言,如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成为了当前美术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强调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符合“双减”政策下美术教学的要求。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双减”政策下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应用。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深化学生美术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初中美术课程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发展。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美术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深化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在教授“色彩搭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色彩搭配现象,如衣服、家居用品、广告海报等。通过让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的色彩搭配规律,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色彩搭配的技巧,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色彩搭配的原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趣味性,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运用美术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拓展学习空间
生活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例如,在教授“手工制作”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手工作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生活化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环保意识等综合素质。例如,在教授“自然风景画”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写生。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然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从而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同时,在写生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环保意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画自然风景画,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优化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路径
(一)深化生活实践,构建真实教学情境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真实情境的构建。通过将美术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美、发现美,从而深化对美术学科的理解和热爱。
1.开展户外写生课程
传统的美术课堂往往局限于教室内,而户外写生课程能够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观察真实的世界。例如,在教授“风景画”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进行户外写生。在写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景物的特点、光影的变化等,并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进行表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
2.利用生活物品进行美术创作
生活中的物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美术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美术创作,如废旧报纸、布料、瓶罐等。例如,在教授“手工制作”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报纸制作纸艺作品,或者利用布料和瓶罐制作布偶和花瓶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结合生活热点开展主题创作
社会热点和时事话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时事话题,引导学生开展主题创作。例如,在环保日到来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环保”主题进行美术创作,如制作环保海报、绘制环保漫画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话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创新教学模式是优化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1.采用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例如,在教授“民间艺术”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民间艺术项目进行学习和创作,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引入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授“名画鉴赏”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名画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习体验
拓展教学资源是优化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1.利用社区资源
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环境,社区提供了多样化的美术资源,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场所。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可以主动与社区合作,策划各种美术教学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定期参观社区的美术馆,让学生亲眼目睹各类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或者带领学生走进艺术工作室,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了解艺术创作的背后故事和技巧。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作灵感,为他们今后的艺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入校外专家
校外专家具有丰富的艺术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示范等活动,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艺术大师和作品。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优化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深化生活实践、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拓展教学资源,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茁壮成长。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梅.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2(10):154-155.
[2] 李东然.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2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