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幼儿园教师通过语言教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优质的语言输入环境,使幼儿在心灵感受与语言模仿中得到锻炼,同时刺激幼儿语言中枢,使其掌握更多语音、词汇知识,促进幼儿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使幼儿得到更多语言应用机会,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加深语言理解,拓宽认知面,培养综合能力,从而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应用要点
一是标准化发音。幼儿园教师应保证自身教学语言的规范性,运用普通话进行各类教学活动,同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做到终身学习,提高个人文字功底与文化素养,为幼儿树立榜样。二是了解幼儿思维习惯。幼儿有着很强的表达欲,但受到身体与语言中枢发育限制,在自我表达上存在一定问题,教师应与幼儿高效互动,主动了解幼儿的思维模式与语言行为习惯,从而调整、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更加贴合幼儿需要的教学环境。三是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幼儿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幼儿能力,实现“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与他人交流互动的平台,创新语言教学形式,使幼儿在交流实践中得到锻炼。
二、当前幼儿园教师提升语言教学能力存在的误区
(一)忽略了语言环境的价值
开展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幼儿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开朗,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无论是室内课堂还是室外广场,都是幼儿感受世界、认识世界的关键渠道。同时,游戏对幼儿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游戏中融入语言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现教学的现代化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大一部分幼儿园教师未能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且缺乏游戏互动,忽略了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导致语言教学缺乏着力点[1]。
(二)教师的引导与干预失衡
学前阶段幼儿性格活泼开朗,喜欢用眼、口、手了解未知世界。然而,部分幼儿园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过于强调教学规范,约束幼儿行为,甚至批评幼儿,导致幼儿对主动探索行为产生畏惧心理,害怕表达自己,出现情绪低落、沉默寡言的现象。对此,教师应适度引导与干预幼儿活动,使幼儿在正确的方向下尽情释放天性,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脱离生活实际
幼儿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交流、参与,通过语言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高质量社交。然而,在实际语言教学活动中,部分幼儿园教师脱离了幼儿生活实际,缺乏教学重点,教学语言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配合度不够。还有部分幼儿园教师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选材过于低幼或高深,幼儿学习困难,久而久之,将会使幼儿厌倦、抵触语言学习,不利于幼儿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幼儿园教师语言教学能力的创新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语言学习环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的,在幼儿园中开设语言教育,能够使幼儿切实感受到我国文化的魅力,促进知识内化。同时,生活又是语言的载体,幼儿在生活中能够有效锻炼语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锻炼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对此,幼儿园教师应利用这一点,为幼儿创设一个生活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早晚出入园时,部分幼儿会主动向幼儿园教师说:“老师好”“老师再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会用昵称、姓氏称呼教师,如:“苹果老师”“刘老师”等,体现区分性与针对性。对此,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小猪佩奇》动画片,并提出问题:“在动画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角色,哪位小朋友可以说一说动画片中的角色名称呢?”幼儿们畅所欲言,说出:“猪爸爸”“猪妈妈”“小羊苏西”“羚羊夫人”等,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引入称谓相关内容,体现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使幼儿形成“姓氏+职业”与“xx先生/女士”等正确语言称谓习惯,符合幼儿当前认知水平,降低学习难度[2]。
(二)做好准确全面的情感复现
在传统幼儿园语言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渠道相对单一,强调“教师教,幼儿学”,即教师口头讲解教材与绘本,幼儿跟读练习,缺乏趣味性。语言交流应是富含情感韵味的、灵活开放的,需要对文字进行准确且全面的情感复现,用高质量的语言教学使幼儿达到情感外放、与绘本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温情、富含情感变化的语调为幼儿朗读绘本,通过语气的变化引发幼儿思考,在“小兔子要上床睡觉了,他紧紧抓住大兔子长长的耳朵”中使用活泼的语气。在“他要大兔子认认真真地听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噢,我想我猜不出来。’大兔子说。”中使用缓慢、深情的语气,适当停顿,为幼儿留出思考时间。在“‘我爱你有这么多’小兔子说着,使劲儿把两只手臂长得大大的”中结合动作,体现语言的张力。同时,在情绪高潮时,教师可以停下来询问幼儿:“小兔子与大兔子是如何表达对对方的爱的?”在问题互动中与绘本作者产生心灵与情感的共鸣,在温馨的绘本故事中直观感受爱与家庭,发挥想象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与参与感。
(三)兴趣为基准优化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与基础。若将幼儿园语言教学固定在一定区域内,将会使幼儿丧失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最终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应立足幼儿年龄结构与性格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实践占比,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综合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游戏的形式,为幼儿营造一个真实化的语言表达情境。以“运动”为主题,邀请幼儿扮演“运动员”与“记者”,“运动员”即将参加跑步比赛,在赛前接受采访,扮演“记者”的幼儿向“运动员”提出问题“请问您本次比赛有信心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细致化问题,询问“运动员”比赛状况,扮演“运动员”的幼儿做出回答。在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主动向记者讲解运动问题,“记者”结合问题补充提问,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反应能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3]。教师也可以结合绘本故事,组织幼儿开展故事创编活动。例如,幼儿园教师在《我想和你交朋友》绘本教学中,带领幼儿共同阅读,结合绘本中“团子”与“小桃”的交友过程鼓励幼儿展开合理想象,提出问题“团子与小桃还可以采用哪种交友方式?”引导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如“团子与小桃分享零食”“团子与小桃一起做游戏”等。此外,在聆听幼儿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应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幼儿,使幼儿在绘本续写创编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收获情感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媒介,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针对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创新语言教学形式,采用创设生活化语言教学环境、做好全方位情感复现、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三种形式,从情感上影响幼儿,拓宽幼儿视野,提高幼儿全方位能力,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尚悦.提升幼儿园教师语言教学能力的创新研究与对策[J].科技风,2023,(31):52-54.
[2]周婷.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策略[J].家长,2022,(23):120-122.
[3]王萌萌.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的功能及提升策略[J].青春岁月,2017,(2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