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大峪林场沙棘育苗技术研究
南红亮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南红亮,. 甘肃省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大峪林场沙棘育苗技术研究[J]. 中国科学研究,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7258.
摘要: 采集中国沙棘和采购大果沙棘,研究在相同气候、土壤、水分、肥力条件下,中国沙棘在地膜覆盖、营养钵和大田(不覆盖)对沙棘发芽率、株高和根径生长量、成活率的影响;大果沙棘在地膜覆盖、营养钵和大田(不覆盖)对沙棘发芽率、株高和根径生长量、成活率的影响;分析对比形成数据,为后期管护中心开展沙棘产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生态建设管护;沙棘;育苗技术
DOI:10.12721/ccn.2024.157258
基金资助:甘南藏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23JY2SZ002,项目完成单位:甘肃省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

一、实验方法

1 供试材料

试验所用的乡土沙棘种子采自大峪林场管护区,于2021年10月采集,选取籽粒成熟饱满,大小均匀,褐色,光滑坚硬,无病虫害,净度95% 。

2 催芽处理

沙棘种子皮厚且硬,于 2022年3月播前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之后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放入 3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 48h后,待种子吸水膨胀后,将种子与细河沙混放在10~15℃左右的温暖处,当有40%以上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3播种

3.1 覆膜播种

在预先选好的试验圃地内,每亩施入有机肥 2000kg,化 肥 50kg ,再 将 土 壤 深 翻30cm 、打 碎、耙 平,按 宽 100cm 、高 20cm 、步 道 宽40cm 的规格做床,南北走向。床面要求平整、细致。然后选用宽幅120cm 、厚度 ≥0.008mm 的地膜进行覆盖,之后采用覆膜打孔机打孔,采用人工点播方式种植,再浇透水。

3.2大田播种

同样每亩施入有机肥2000kg,化肥50kg ,再将土壤深翻30cm 、打碎、耙平,按宽110cm、高20cm、步道宽40cm 的规格做床,南北向。床面要求平整、细致,适度镇压保墒,用手工均匀的将混沙的沙棘种子撒于床面,然后覆盖细土 2~3cm ,覆土后用75%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进行消毒,再浇透水。

3.3营养钵播种

将每亩施入有机肥2000kg,化肥50kg 的土壤混合均匀后装入规格为6.5*6.5的营养钵,采用人工点播的方式种植,再浇透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乡土沙棘不同覆盖育苗对出芽率、株高、地径生长量、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1不同覆盖类型种子出芽率的影响

由于覆膜机播深浅较一致,苗床紧实,出苗快而整齐。通过对试验地覆盖、大田(不覆盖)与营养钵出芽率测试结果,覆膜、大田(不覆盖)与营养钵出苗率相互对比,覆盖比营养钵出苗期提前2天,出苗天数缩短了4天,出苗率提高2.3%;覆膜比大田(不覆盖)出苗期提前3天,出苗天数缩短了8天,出苗率提高 5.7%;营养钵育苗比大田(不覆盖)出苗期提前1天,出苗天数缩短了4天,出苗率提高3.4%。

2不同覆盖类型对株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

地表覆盖地膜后,杂草光合作用减弱,生长缓慢,颜色发黄,数量减少,大大减弱了对养分的吸收。覆盖对株高和地径生长量变化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营养钵育苗土壤养分及水分不易流失,大大提高了幼苗对养分的吸收,同时黑色营养钵能够较好吸收和贮存热量,营养钵育苗对株高和地径生长量也证明了这一点。

3 不同覆盖类型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沙棘成活率是在翌年幼苗发芽时测定。通过三种不同方式育苗,对3个样地苗木成活率均产生影响,各个样地间的成活率也有所不同。第1个样地取样时,覆膜苗木成活率为80.2% ,营养钵苗木成活率70.2%,大田(不覆盖)苗木成活率64.6% ;第 2 个样地取样时,覆膜苗木成活率为78.8% ,营养钵苗木成活率69.8%,大田(不覆盖)苗木成活率62.3% ;第3 个样地取样时,覆膜苗木成活率为78.2% ,营养钵苗木成活率67.2%,大田(不覆盖)苗木成活率60.3% ;地膜覆盖条件下平均成活率为 79.1% ,营养钵苗木平均成活率为 69.1%,而大田(不覆盖)平均成活率为62.4%

(二)青海大果沙棘不同覆盖育苗对出芽率、株高、地径生长量、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1不同覆盖类型种子出芽率的影响

由于覆膜机播深浅较一致,苗床紧实,出苗快而整齐。通过对试验地覆盖、大田(不覆盖)与营养钵出芽率测试结果,覆膜、大田(不覆盖)与营养钵出苗率相互对比,覆膜比营养钵出苗期提前3天,出苗天数缩短了4天,出苗率提高1.8%;覆膜比大田(不覆盖)出苗期提前4天,出苗天数缩短了8天,出苗率提高 6.3%;营养钵育苗比大田(不覆盖)出苗期提前1天,出苗天数缩短了4天,出苗率提高4.5%。

2不同覆盖类型对株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

地表覆盖地膜后,杂草光合作用减弱,生长缓慢,颜色发黄,数量减少,大大减弱了对养分的吸收。覆盖对株高和地径生长量变化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营养钵育苗土壤养分及水分不易流失,大大提高了幼苗对养分的吸收,同时黑色营养钵能够较好吸收和贮存热量,营养钵育苗对株高和地径生长量也证明了这一点,因覆膜育苗当年实生苗平均苗高为18.2cm ,平均地径为0.28cm ;营养钵育苗实生苗平均苗高为18.1cm,平均地径为0.28cm;而大田育苗当年实生苗平均苗高为15.2cm ,平均地径为0.22cm。

3 不同覆盖类型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沙棘成活率是在翌年幼苗发芽时测定。由表7可见,通过三种不同方式育苗,对3个样地苗木成活率均产生影响,各个样地间的成活率也有所不同。第1个样地取样时,覆膜苗木成活率为79.8% ,营养钵苗木成活率74.3%,大田(不覆盖)苗木成活率61.9% ;第2个样地取样时,覆膜苗木成活率为78.1% ,营养钵苗木成活率73.2%,大田(不覆盖)苗木成活率62.1% ;第3个样地取样时,覆膜苗木成活率为77.8% ,营养钵苗木成活率73.9%,大田(不覆盖)苗木成活率60.3% ;地膜覆盖条件下平均成活率为 78.5% ,营养钵苗木平均成活率为 73.8%,而大田(不覆盖)平均成活率为61.4%

(三)结果分析

1本土沙棘在不同覆盖处理(地膜覆盖、营养钵和大田)条件下,沙棘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在地膜覆盖条件下成活率及生长量效果均比营养钵和大田(不覆盖)环境下生长效果要好,地膜覆盖条件下沙棘的成活率为79.1% ,高于营养钵条件下的69.1%,高于大田(不覆盖)条件下的62.4% ;地膜覆盖条件下沙棘的平均株高为17.8cm ,高于营养钵条件下的16.3cm,高于大田(不覆盖)条件下的14.3cm ;地 膜 覆 盖 条 件 下 沙 棘 的 平 均 地 径 为0.24cm ,高于营养钵条件下的0.22cm,高于大田(不覆盖)条件下的0.19cm ;地膜覆盖条件下沙棘的最终出苗率82.4% ,高于营养钵条件下的80.1%,高于大田(不覆盖)条件下76.7% 。

2青海大果沙棘在不同覆盖处理(地膜覆盖、营养钵和大田)条件下,沙棘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在地膜覆盖条件下成活率及生长量效果均比营养钵和大田(不覆盖)环境下生长效果要好,地膜覆盖条件下沙棘的成活率为78.5% ,高于营养钵条件下的73.8%,高于大田(不覆盖)条件下的61.4% ;地膜覆盖条件下沙棘的平均株高为18.2cm ,高于营养钵条件下的18.1cm,高于大田(不覆盖)条件下的15.2cm ;地 膜 覆 盖 条 件 下 沙 棘 的 平 均 地 径 为0.28cm ,与营养钵条件下的0.28cm相同,高于大田(不覆盖)条件下的0.22cm ;地膜覆盖条件下沙棘的最终出苗率79.2% ,高于营养钵条件下的77.6%,高于大田(不覆盖)条件下69.5% 。

根据当地的小气候环境,通过覆膜和营养钵可有效增加地温、保墒保湿、避免土壤板结,改善了种子生长的微环境,延长苗木生长期,提高了苗木抵抗灾害性天气的能力。同时节约种子,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劳动投入。

通过不同沙棘种子在对照组相同的播种条件下,本土沙棘的出苗率和成活率要高于青海大果沙棘,但是后期的生长量,平均株高、平均地径青海沙棘均要大于本土沙棘。

作者简介:南红亮(1974—),男,汉族,甘肃通渭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技术推广。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