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审计学课程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它要求学生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主要以教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灌输为主,纵使有案例讲解,也都不切实际相当粗浅。在这样单一的理论学习模式下,学生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学习的内容晦涩难懂,审计学课程的教与学进入了恶性循环的过程。学生对审计课程兴趣的不断下降,也直接导致了审计教学质量的下降。所以,一定要加强审计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1.高职审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
1.1审计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不紧密
对于当前审计的教学,还有不少的授课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思政"仅点到为止。在传统的审计课程教学设计中,过于关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缺乏对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设计,忽视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因此审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计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关注的知识重点不仅要放在如何开展审计工作上面,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法律责任和审计工作的价值与意义等相关内容。除此之外,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喜欢采用的教学模式,但是两种实践教学收效甚微。校内实践大多因为学校内部客观环境的限制而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相比校内实践,更多的学生喜欢选择亲身感受实地实习的工作氛围。然而,校外实习地点一般是会计师事务所,但因大规模的事务所并不乐意接受实习生,小规模的会计事务所能提供的岗位不多,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业务有限。
1.2审计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学生在审计课堂上面被动学习课程知识技能时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被不断地降低,综合能力素养难以得到全面有效提升。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大背景下,为了提高审计课程教学的质量,更加需要以学生作为课题教学的主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审计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专业知识讲授尚且困难重重。审计课程教学过程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团队针对具体的知识技能体系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并融入课堂的建设能力还不足。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推进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审计授课教师在熟悉审计课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积极学习思政方面的知识和授课方法,最终才有可能达到审计课程思政授课的育人效果。
2.高职审计教学改革初探
2.1改革审计教学内容
现在的高职审计教学关注点大多放在注册会计师审计方面,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的内容较少。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审计教学应该把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更加关注高职学生的就业需要,教学内容不应拘泥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方面适当时候应进行必要的拓展与延伸,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放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顺利就业的目标。
2.2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实践环节是审计教学的重要环节。加大高职院校审计课程的实践课程比重十分重要。实践教学应循序渐进,实际运行中可将学生分为审计小组,根据审计实务具体设置相应的岗位;学生按照各自选择的岗位进入角色,使用当前事务所实务操作中使用的专业软件,开展工作并出具相关报告,从而提高实习的效力。
3. 高职审计教学与思政教育融教学策略
3.1形成特色的"大思政"格局
学校着力于构建具有交通行业特色"大思政"教育格局,课程体系建设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人文课程为主干,以专业课程为协同,注重思政与专业的融合,充分体现行业、专业特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校育人工作的各环节中,专业课程应以"课程思政"为指南,挖掘育德功能,体现行业特色,优化课程设计,推进育人成效。推动学校在党建工作、教育教学、校园环境、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呈现新气象,真正满足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它强调的是"创建更加完善的育人发展格局",将其合理化应用于学科教学,从某方面来讲不仅符合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求,此外在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以及保障其自身全方位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性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引领思政专题课题研究,学校立项开发课程思政、核心素养系列教材,成效显著;实施学生社团"百团计划",创新社团活动载体,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创新,打造"三有"(有效、有用、有趣)课堂,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学校引入数字教材制作平台,创建智能教学资源中心,构建校本教材供给平台,每年开展新型教材建设认定工作,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同时出台学校集体备课实施方案,教研室定期召开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围绕前期选定的授课专题,开展教学研讨,大家集思广益,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思考,探讨教学方案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面对当前的新趋势,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线上教育平台培训,围绕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等开展教学设计,因地制宜开展教学设计,结合专业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3.2建设审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在开展基于智慧课堂平台的审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形成"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下的审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审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随着教学的深入不断积累,主要包括审计课程相关的课程思政政策文件、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案例、课程思政微课、课程思政论文、课程思政视频等内容。开展基于智慧课堂平台的审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设计,积极推广教学改革成果。在考虑课程思政成效相关指标的基础上,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展开对学生的教学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个别学生访谈,对基于智慧课堂平台的审计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进行验证,对审计课程思政教学开展反思、总结、优化和成果推广。此外,还要注重加强审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团队的专业化建设,审计课程授课教师要想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自身要有非常健全的师德修养,授课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授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审计课程的专业教师还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不断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审计课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不断修正自己在课程思政教学当中的不足,要注意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要结合学校实际落实好上级各部门关于思想政治课建设的各项通知、决策、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思政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优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提供资金保障,重点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师资培训、科研立项、评优表彰等工作,在学校公共资源配备中优先考虑思政课教学科研需求,并且尽可能为其配齐配足各类软硬件条件。
4.结语
高职审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能力强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然而,传统的高职审计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审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要求。改革审计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成为当前高职审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课程思政视域下教育数学优化路径的探寻[J].俞健.教育导刊,2021(07)
[2]三全育人背景下审计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构建研究[J].王文燕.质量与市场,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