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探究
王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爽,. 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探究[J]. 中国医学研究,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014.
摘要: 在大力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背景下,医院耗材在管理流程、信息化建设和成本监管等方面不断加强,部分医院探索了二级图书馆管理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医院耗材信息化建设情况,探讨了耗材信息管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二级数据库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成本核算;绩效考核
DOI:10.12721/ccn.2023.157014
基金资助:

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成本核算已成为公立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医院高价值耗材的成本逐年增加,这已经成为许多患者看病昂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药品流通“两票制”和医院药品零加成改革实施后,降低成本的高值耗材管理成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点。

1国内外耗材精细化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早就认识到,利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人力资源转型、合理配置、优化原有流程,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医疗部门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医疗流程再造中引入更高效、更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吴丹峰等国内学者开始对手术室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他们认为,基于目前手术室二级仓库耗材的管理现状,通过搭建手术室二二级仓库管控平台,可以实现耗材的标准化管理。同时,预算的前端控制和精细化成本核算可以保证医疗质量的同质化,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这是加强医疗成本控制、规范医疗卫生物资使用的有益探索。

2、耗材管理信息化建设

目前,国内外高值耗材管理系统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人工高值耗材的管理阶段、电子高值耗材系统阶段和移动条码高值耗材控制系统阶段。

2.1传统手工高值耗材管理阶段

器械部采购高值耗材时,由出入境记账员登记入库,临床部根据实际需要向器械部开具申请单申请领取。在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信息是人工交互的,不仅效率低下,信息传输不及时,而且难以管理和统计。

2.2电子高值易耗品管理系统阶段

设备部集中采购高值耗材。根据设备公司提供的发票,耗材通过耗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登记和入库。临床科室根据临床实际需求,通过电脑申请高值耗材。设备部根据其电子采购订单离开仓库。护士根据出站信息通过计算机计算患者的费用。最后,医生为患者使用高价值耗材。现阶段,利用自动识别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高值耗材的采购、入库、出库以及患者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管理。这一阶段的管理效率远高于第一阶段。但从高值耗材全流程来看,它只实现了耗材的采购、收发货管理,没有实现高值耗材的溯源管理。

2.3移动条码高值易耗品管理系统阶段

设备部根据实际情况采购高值易耗品,将设备公司的数据信息整理录入管理系统,并为每个高值易消耗品分配相应的二维码。入库时,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自动识别高值耗材的相关信息。当临床部门需要申请出库时,耗材管理部门会根据相关信息将条形码扫描到病房进行出库,病房护士会开始扫描条形码以计算成本。临床医生在患者身上使用高值耗材时可以识别高值耗材,以便在未来的复查中根据需要对高值耗材进行可追溯性管理。现阶段,随着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普及,高值耗材开始使用从制造商资格审查、采购、仓储到交付,再到计费和最终可追溯的信息技术,整个过程越来越标准化。

3.使用二级仓库系统管理消耗品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近年来,医院开始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对耗材进行管理,但大多只在一级仓库层面进行信息管理。随着医院耗材管理的不断精细化,一些医院开始逐步加强耗材二级仓库的信息化建设,学者们开始深入研究二级仓库管理系统。张元峰等人认为,医用耗材收费管理是医疗机构价格管理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二级医用耗材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实现了物资收费的精准管理,对保障医疗收费质量、增强科室成本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陈洪志认为,大多数医院都在HRP系统中建立了科室耗材二级库,大大节省了临床科室管理耗材二级库存的工作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吴红霞等人分析了医用耗材虚拟二级库的管理以及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文献以医用耗材使用中的流量控制和流向监管为方向,从管理机构到网络管理软件的设计,探索建立医院耗材虚拟二级库的管理模式,实现宏观调控与供应实践的结合,科学合理的设备使用管理方法。李显军等阐述了医院医用耗材二级仓库管理系统的实现和应用。医院制定了相应的医用耗材二级管理制度,旨在提高医用耗材管理水平,有效降低耗材运营成本,保障医用耗材质量和临床安全。陈爱芬等人分析了基于HIS平台的医用耗材二级仓库实际库存管理模式的应用。在文献中,计算机信息系统被用于辅助建立二级医用耗材数据库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在流向控制和流向监管的方向上,探索出科学、合理、规范、精细化耗材使用管理的新方法。

4二级仓库在易耗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目前,许多医院开始应用耗材二级仓库。在精细化成本核算的要求下,实施二级仓库管理是大势所趋。然而,要成功地将二级仓库应用于成本核算,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注意。姚恒柱等人认为,传统的带头不消费的方式不利于绩效考核,医院应逐步采用将工作量与物质消耗挂钩的绩效考核方式。

5耗材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医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广泛管理医用耗材库存。许多医院只在一级仓库管理耗材,而不在二级仓库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高值医用耗材的非编码管理和事后库存管理。二是适用范围小。虽然很多医院都开展了耗材信息化建设,甚至使用二级仓库进行耗材管理,但大多只停留在业务层面。例如,有许多关于手术室二级仓库耗材管理的研究。整个医院层面涉及的医疗业务部门、行政部门和财务部门较少。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各级管理者都无法做出科学决策。第三,由于医院层面耗材管理缺乏信息化,医院信息系统、办公系统和财务会计系统无法有效衔接,耗材成本无法科学准确计算,将影响各科室耗材管理绩效评价。第四,大部分医院耗材支出的成本核算仍然是以“随收随支”的核算方法,容易造成绩效考核的较大波动。第五,由于使用一级仓库“以收代支”,很容易导致部门经理私自挪用、倒卖耗材。

6展望

国外对精益管理的研究比较早,国外学者对医院业务流程信息化精益管理的实践也比较深入。近年来,在深化医改、大力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背景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国内学者也开始通过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有意识地加强耗材的精益管理,如建设耗材二级仓库管理。国内外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具体的业务层面,关于耗材二级仓库与科学成本核算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加强耗材精细化管理方面,只有改变“以收为支”的一级数据库核算方式,降低耗材成本,规范医疗行为,堵塞财务漏洞,减轻患者负担,才能真正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主要参考文献

[1]Collar R M,Shuman A G,Feiner S,et al.Lean Management in Academic Surger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2012(6).

[2]T L Stoutzenberger, S A Kitner, et al.Use Lean Strategies to Improve Operating Room Efficiency[J].OR Manager,2014,30(1).

[3]吴丹枫,吴晓隽,葛言,等.基于临床路径的手术室二级库卫生材料管控平台的建设[J].中国卫生资源,2016(3).

[4]徐志荣,李铁军,徐汀,等.医院高值耗材条形码精细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1(11).

[5]褚光华,姚勇,田桂凤.高值医用耗材产品条码可追溯性调查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09(2).

[6]张远凤,张怡,谢丽玫.医院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系统应用与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3(11).

[7]陈宏志.医院科室医用耗材二级库自动补货模式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7(11).

[8]吴洪霞,张公文,孙国楠,等.基于HIS平台医用耗材二级库实库存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9).

[9]李宪军,薛鸿,张恩科,等.医疗耗材虚拟二级库管理及系统开发和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4).

[10]陈爱芬,陈兆军,邱艳.医院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7).

[11]蒋巧兰.心导管室介入耗材的零库存和二级库房管理[J].微创医学,2011(4).

[12]王播,梁宇晖.医用高值耗材二级库管理中PDCA循环应用与风险揭示[J].经济师,2017(4).

[13]姚恒祝,周新燕.建立卫生材料二级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卫生经济研究,2015(1).

[14]翟永华,王淑美,李卫华.精细化管理在大型现代化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