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广播电视传输信号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措施
陈文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文君,. 提升广播电视传输信号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措施[J].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4.
摘要: 随着人们文娱体验要求的提高,广播电视画面质量逐渐优化,这意味着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工作稳定推进,进而真正满足用户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首先介绍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质量保证的重要性,接下来分析影响信号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客观分析信号质控现状,最后重点探究提升广播电视信号质量的可行性措施,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常态发展。
关键词: 广播电视;传输信号;准确性;稳定性;提升措施
DOI:10.12721/ccn.2021.157034
基金资助:

引言

近年来,广播电视节目在人们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节目获取民生信息、了解国家政策法规。然而节目信号传输效果直接影响节目收视率,对此,务必从多角度分析信号准确、稳定传输措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用户。从行业可持续发展层面来看,这一论题具有探究的现实性意义,具体内容如下。1.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质量保证的重要性信号高质量传输,能够奠定广播电视系统建设及运行的良好基础,使网络信息稳定传输,为行业发展决策科学制定提供依据,真正在业内实现良性循环。随着信号质量提升,节目在市场上受欢迎度相应增强,从而稳定用户群体。不仅如此,传输设备性能渐渐提升,因为信号高质量传输务必以优质设备为载体,否则,广播电视画面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时代,信号传输设备向高性能、多功能、多种类等方面升级,以便更好地满足信号稳定传输需求,使节目质量提升到新台阶。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如果信号准确传输,那么多频道节目间干扰较少,实现信号便捷传输的同时,统一节目声音与图像,且信号幅度相一致,为用户带来良好的视听感受。

2.影响广播电视传输信号稳准效果的因素

2.1内在影响因素

信号干扰: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建筑物层高随之增加,这无疑会对信号接收与发射设备的安装带来阻力,并影响设备使用效果,不利于信号稳定传输。当前主要使用本地同轴电缆传输介质,但这一介质间信号干扰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是因为信号接驳阶段存在信号断续等现象,无法为广播电视提供可靠的信号信息。

时长线耗:随着时间的增多,线路损耗程度相应加剧,进而信号传输稳准效果会受到影响。深层次分析可知,广播电视技术实用性不强,技术应用阶段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难以为节目优质制作提供稳定的信号支持。

2.2外在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影响信号的外部因素主要指自然因素,如果信号传输阶段突遇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那么信号传输时效性定会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偏远山区或高原地区的信号相对较差,当恶劣天气袭来,无疑会增加信号传输阻力,导致广播电视画面波动,进而降低用户与节目间的粘性[1]

人为破坏:信号传输介质的质量直接影响广播电视信号稳定度和准确率,具体来说,发射设备、接收设备一旦保护不当,极易出现外观受损现象,进而不同程度制约信号传递速度和质量,使得节目服务效用大打折扣[2]

3.当前广播电视传输信号质量控制的现状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较晚,传输信号质控经验不够丰富,尤其是多媒体时代下,信号优质传输工作面临一定压力。一旦信号传输人员业务能力不强,亦或是设备、技术不够先进,那么信号准确性和稳定性难以保障,最终会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下文结合广播电视传输信号质控的实际需求,客观总结信号质控的基本现状,希望通过问题总结,为信号优质传输、精准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3.1设备故障率较高

广播电视节目顺利播出,是信号稳定传输、设备协同联用的结果,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失误,均会影响节目画面效果,导致节目收视率受到影响。现下,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即设备故障率频发,所以经常出现信号延迟显示、信号失稳等现象。实际上,信号发射设备与接收设备的管理工作大多流于形式,部分管理员对信号设备管理片面关注,未真正做到精益化管理,因此后续设备使用阶段出现功能受限、效率低、故障率高等现象。不仅是传输设备管理效果差,而且系统设备维修、养护活动停留于表面,常因设备延迟换新、设备结构与系统软件不一致,出现信号非精准传输问题,使节目制作成本大幅提高。

3.2技术水平偏低

现下,信息技术以迅猛之势发展,这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工作起到带动作用,同时,推动行业向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3]。从中能够看出,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动态更新、有效应用,真正为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优化注入充足动力,一定程度上延续节目生命力,且信号处理与传输水平整体提升。实际上,用于信号传输的信息技术被动更新,并经常出现技术与传输设备、软件系统不匹配问题,最终信号稳定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如是往复,定会降低广播电视节目竞争力和影响力。深究原因可知,信息技术人才数量较少,并且现有技术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创新理念过于陈旧,无法为信息技术更新、升级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使得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短时间内得不到提升。

4.广播电视传输信号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提升措施

广播电视行业稳健发展的过程中,务必具体落实信号准确、稳定传输工作,然而此项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对于信号传输人员来说,务必提高重视程度,探索信号传输质量全面保障的有效方法。下文从上行系统及下行系统合理调整、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取得广播电视节目高质量制作、受众精神需求满足的良好效果。

4.1保证上行系统准确性和稳定性

这一系统包含于信号传输系统,上行系统传输信号的过程中,以数字技术为辅助,先进行音视频信号模拟,接下来对其压缩、编码、转换,为信号节奏化传输做准备。上行系统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配备相应设施,且关联紧密的技术参数合理设置,直到达到信号准确传输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优选高性能、高质量材料,确保制造后的设备具备寿命周期长、故障率低、功能丰富等优势,真正为信号稳定传输提供有力载体。为避免质量不达标的传输设备混入,工作人员细致检查、多次调试,并间隔一段时间进行信息备份,以防设备故障阶段无从应对。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动态观察设备输出表现,即借助信息设备和系统软件全过程了解设备使用情况,经参数分析进行问题总结,并相应提出问题处理措施,以便清除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阻力,使信息高速传输,进而节目质量规范化、标准化,一定程度上吸引受众关注度。在此期间,全面获取、细致分析传输设备运行参数、信号状态及数据信息,视情况调整信号功率实时动态,使广播电视传输信号准确性和稳定性成为现实。

4.2确保下行系统常态运行

对于广播电视传输信号的下行接收系统,主要指信号接收系统,一般来说,系统组成部分包括光工作站、分配器、光缆等,所接受本地信号处理效果直接影响节目画面质量、声音清晰度[4]。为保证下行系统常态运行,员工应在材料选择、干扰因素屏蔽等方面做足充分准备,取得信号优化与稳定传输的良好效果。除此之外,该系统在音视频模拟信号传递方面提供必不可少的载体,当节目内容、电视画面、广播信息选择时,相关机构务择优选择传输介质,尽最大可能减少信号传输环节的等待时间。具体来说,采购高质量光缆材料,并在信号传输阶段屏蔽干扰信号,这是下行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此时工作人员凭借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逐项完成图像编辑、信息处理等工作,使播出后的节目获得良好反响。最为关键的是,接收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及时跟进,一旦维修保养环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经协商制定问题解决对策,使信号传输工作又好又快完成。

由于信号接收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考虑到自然因素不可规避,定要在防控方面做足准备,尽可能提升广播电视传输信号的接收技术水平,并动态更新传输设备,使其在信号准确传输、稳定传输等方面发挥效用。除此之外,及时预测自然现象,针对干扰源有效隔离,使信号传输环节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4.3有效运用新型技术

4.3.1无线传播技术

借助网络载体传输长短波或者调整频率,随着技术动态革新,逐渐扩大信号传输范围,使广播电视信号稳定传输、精准传输成为可能。尤其是偏远山区、高原地区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活动,对无线传播技术实用性提出较高要求。此项技术具有环境适应性强、资金投入少、安装便捷等优势,当技术性能逐渐提升,意味着广播电视信号质量全面优化,进而为用户带来良好的视听体验,最终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分析此项技术应用原理,即借助无线调制解调器装置实现多要素映射,为不同层次有效划分做准备,满足高分辨率信号传输需求。放眼长远,大力开发新型传播技术具有必要性,这是提升广播电视行业服务水平、强化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4.3.2光纤到户接入及5G无线信号

光纤到户接入系统(如图1)包括三部分,即光线路终端、光分配网、光网络终端,它主要提供语音业务、视频业务、IP数据业务,并支持信号双工传输。将光纤到户接入系统用于广播电视行业,能够保证信号传输稳定性和准确性,让用户感受到新型信号传输模式的利好。

5G无线信号具有稳定性高、数据信息传输速度快等优点,当5G无线信号用于传输广播电视信号,定能优化信号传输效果,且5G无线信号在广播电视信号准确传输中的实践价值大大发挥。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应实现掌握5G无线信号特点,以及传输表现,在5G无线信号传输与广播电视信号质控中探索融合点。

图片21.png

图 1 光纤到户接入系统组成

5.结论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行业常态发展的过程中,应稳步落实信号准确传输、稳定传输工作,在此期间,客观分析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的因素,通过改进上行系统、调整下行系统、应用新技术等措施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准确性和稳定性。这既能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健康发展,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节目,从而丰富受众业余生活。

参考文献:

[1]晋嘉斌.广播电视传输如何确保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J].区域治理,2018(20):290.

[2]张玮芳.广播电视传输如何确保信号的准确性与稳定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9(15):240-241.

[3]刘清.关于广播电视传输如何确保信号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20(28):188-189.

[4]李长炜.基于无线发射技术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性研究[J].电视技术,2020,44(02):10-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