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保证质量检验合格率,以某装配式建筑项目为例,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研究。从人员结构配置管理、机械设备配置管理、物料优化管理、施工设计蓝图及方法管理、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等方面入手,设计了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并通过对该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得出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将该管理方法运用于实际可保证质量验收合格率,达到提升施工质量的目的。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1建筑设计标准化
装配式建筑将建筑构成模块化,所设计的建筑构件具有标准化的尺寸、规格、原材料用量以及加工预制工艺等,以便于构件生产厂家根据建筑构件设计标准开展大规模工业化构件生产加工,保证构件装配的模块化集成。
1.2构配件生产工厂化
在建筑构件设计标准化的基础上,生产厂商对照设计规范、设计要求、构件三维仿真模型等标注的规格、尺寸、用材等进行统一、批量生产,确保加工预制生产出的构件在流程化生产作业下高度一致且具有较高的精度,有效规避传统建筑工程现场浇筑时人为操作等主观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负面影响。
1.3施工过程装配化
建筑构件加工预制后经由运输车辆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科学存贮,并对照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计划,利用吊装等安装方式对构件进行组装装配、测量与纠偏,并对部分关键节点填缝灌浆,完成建筑构件装配工作。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装配化与机械化水平较高,有效管控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过程对现场及周边的环境污染与噪声污染。
2装配式建筑施工问题分析
2.1构件质量不佳
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预制板材均由厂家进行加工养护,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厂家对构件的加工或者养护不当都可能对后期安装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预制构件加工的质量管理以及对工厂的日常抽查至关重要。如果构件加工质量不佳,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则后续安装施工可能存在翘边、起拱等质量风险,维修工作也会因此增加,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顶板平整度、水平度也将受到影响。现场施工中若个别预制构件出厂质量不佳,将导致部分施工构造节点连接复杂,安装施工难度大等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采取措施使安装快捷、可靠。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预制构件质量,项目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首批构件制作前到加工厂对模板拼装质量及钢筋制作、混凝土浇筑进行驻场检查,查看首件样板施工质量,严格执行公司的样板先行制度,联合技术、质量、工程部门对预制构件施工进行组织策划,将构件在厂家加工、运输、现场堆放、安装、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工序进行合理的规划,并要求管理人员落实跟踪,明确质量标准及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同时细化现场装配式施工工艺,促使吊装质量更加可靠。
2.2方案、图纸深化问题
由于现阶段房地产施工工期压缩严重,从拿地到出图再到结构深化时间非常短暂,设计院的出图批量化,现场施工许多的施工节点未能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时深化,导致预制构件部分结点出错,施工受阻,甚至施工质量也将受到影响。当预制构件在排产阶段才发现问题时,想要重新深化更改则需要更大的成本,因为厂家生产预制构件均是相同模板,一旦出错全都要报废。因此,装配式施工要求项目技术部门以及PC构件厂具备较强的图纸深化能力,在施工前预先审图找出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并进行深化设计。
2.3构造柱及下挂梁深化处理
由于项目标准层为铝模+爬架的施工模式,铝模设计单位已对标准层户内全部门垛、门槛及下挂梁进行深化,在混凝土浇筑时一体浇筑成型,同时在叠合板及桁架板设计过程中也对该部位进行深化,在板跨中预留构造柱洞口,确保钢筋、混凝土施工,避免二次施工,部分项目未深化此洞口,导致构造柱无法进行插筋,需后开洞施工,同时下挂梁钢筋在板面桁架板安装后无法绑扎施工及后期混凝土浇筑后下挂梁成型质量不佳存在蜂窝麻面,在装配式施工深化过程中应重视此项深化。
3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优化举措
3.1落实精细化设施设备与材料方面的管理
开展精细化设施设备管理工作,一方面全方位把控相关设施设备的技术方法、施工工艺以及性能参数等,从而结合施工需求合理调配。另一方面,严格把控机械设备的贮存、使用以及养护、检修等工作力度。成立专项设备检修小组与监督管理部门,全天候无死角地监控机械设施的使用与储存情况。全面性加强原材料、建筑构件、半成品、零部件等所有材料的管理与采购工作。结合施工需求合理考察周边区域的材料供应商,合理利用材料质量、运输距离、成本等条件,达成最优质的材料采购组合。依照我国施工标准以及地区法律进行材料选择与采购工作,面对不具备批准书与标签的材料,不得使用。
3.2提高构件生产水平
装配式建筑的重点就在于预制构件,构件的质量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直接挂钩。因此加强预制构件质量成为了重中之重,其源头就在于提高预制构件的生产水平。因此,装配式建筑企业应当为构件生产工厂更新先进生产机器,提高生产工人的专业水平,改善作业间的生产环境,着重于生产高质量的装配式建筑构件。
3.3全面引进信息技术管理措施
实际施工项目中,环境因素是最不可控且不断变化的,不同的环境会对项目的质量、效果以及安全性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环境因素的管控涉及范围较广,其与工程工艺方案、施工技术措施等密不可分,需全面分析,方能达到有效地控制效果。一方面应设立专项预警小组,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变化、气候变化等进行全面监测与应对方案设计,避免环境条件对施工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实际作业环境,落实环保、节能、绿色作业,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确保施工现场管理的秩序化、统一化、文明化,为装配式建筑项目创造更优质的施工环境。
3.4加强操作人员专业能力
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组装难度较大,有连接、接缝、吊装和安装等步骤,都需要较高水平的操作人员来完成。因此,为了进一步改进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提高现场各工种的专业能力成为了重点。应当多培训、多交流,定期给操作人员补充新的专业知识,时常召开技术交流会以促进不同工种之间的交流,避免出现在操作过程中因技术不过关或工种之间协调不当而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的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装配是建筑工程在我国社会中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该建筑形式在施工中的不可控制处以及技术不足势必会逐渐显现。由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从而为相关施工工程质量的不断提升而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优势,以更好地造福人民,福泽百姓。
参考文献
[1]林胜利.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建筑发展,2021,4(10):11-12.
[2]冯兴凤.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6):2.
[3]赵峰,刘刚.基于BIM和物联网的预制装配建筑信息管理平台的研究及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21,13(3):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