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成了许多养殖户的致富之路,这不仅带动了部分地区养殖户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推动了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小户养殖的情况,且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对于这类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来说,由于其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且为了提升经济效益选择了不科学的养殖密度,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动物疾病的爆发率大幅提升。这对于养殖户本身以及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都会造成较大的打击,因此需就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展开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对策,以期为畜牧养殖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
1.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主要类型
1.1普通疾病
作为一种动物群体中的常见疾病,普通疾病虽然不会对畜牧养殖动物造成生命威胁,也不会在大范围内传播,但是仍会影响到畜牧养殖产品的质量,并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常见的畜牧养殖动物普通疾病主要有呼吸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产科疾病等。这类疾病虽然较为容易治疗,但是发病率较高,需注重对疾病的防控[1]。
1.2传染疾病
传染疾病往往会在畜牧群中大范围传播,并且一些严重的传染疾病还会导致人畜共患病,给畜牧养殖动物和人们都造成了健康和安全威胁,并且会给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影响。传染疾病一般具有潜伏期、前驱期和发病期三个阶段,并且会通过空气、饲料、粪便等多种路径进行传播,需要额外加强对于传染疾病的防治。
1.3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具有治疗难度大、控制难度大的特点。寄生虫病在任何一种动物中都有可能产生,且对于人类也会造成一定的健康危害。寄生虫病的产生过程是寄生虫以动物为宿主,并寄生在其体内使宿主产生疾病。一般来说,寄生虫会寄生于动物的体表或体内。寄生虫病的存在会导致动物体内的营养被吸收,降低饲料的转化率,直接影响了畜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2.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
2.1养殖环境恶劣
生长环境是导致动物产生疾病的主要因素。若动物的生长环境条件较差,环境中便会滋生出大量的有害病菌,直接对养殖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如今,大多数养殖户都并未重视养殖环境的管理,且为提高经济效益一味地增加养殖密度,过多的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养殖环境急剧恶化,从而导致动物发病率的增加[2]。
2.2外界环境刺激
季节变换导致的温差、恶劣天气等外界环境也会对动物造成刺激。譬如降雨、降雪等导致温度急剧下降的天气会使动物遇冷,降低动物的免疫力,并对动物的气管或肺部产生刺激,导致感冒或肺炎等疾病的产生。
2.3未能定期驱虫
寄生虫病产生的原因有养殖户并未定期给养殖动物进行驱虫、养殖户所使用的驱虫药物和驱虫方式不合理、驱虫时间间隔较长导致药效失去作用等。同时,养殖户并未重视定期给动物接种疫苗,失去了对动物疾病建立防御屏障的机会,也会导致动物疾病频发。
3.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控对策
3.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畜牧养殖户应做好养殖区域的卫生管理,需定期对养殖圈舍内的粪便进行清理,避免这类废物长时间堆积产生有毒气体或滋生有毒病菌,将动物疾病的传播途径切断,为养殖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养殖户安装自动处理设备,将动物粪便和尿液收集后进行干湿分离,并经过处理后将其转化为可以应用到种植活动中的肥料,如此便可构建生态循环养殖体系。若资金情况不允许,养殖户应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粪便的清理,将其收集到指定的处理区域,减小其对养殖圈舍卫生环境的影响。此外,养殖户应定期对圈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处理,并且要轮换使用消毒剂,防止病菌出现耐药性。
3.2做好日常饲养管理
日常饲养管理的水平也体现着畜牧养殖户对动物疾病的防控能力水平。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首先应做好饲料管理,养殖户需要根据动物所处的生长阶段来选择合适的饲料进行喂养,并要做好饲料的存储保管,避免饲料变质引发动物疾病。其次,应做好饮水管理,养殖户应对动物饮用水的水源进行合理选择,避免水源遭受污染。同时,养殖户应根据具体天气情况为动物提供温度合适的水,避免动物饮用冷水出现应激发应或者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疾病。此外,应考虑动物数量和圈舍大小之间的平衡关系,保证养殖密度的合理性,这不仅可为动物留出足够的运动场地,也能够保证圈舍内的空气质量水平,有助于预防动物疾病[3]。
3.3定期驱虫接种疫苗
养殖户应对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进行了解,如蛔虫、肝片吸虫等,养殖户应根据动物疾病的特征来确定寄生虫病的类型,对症用药。在驱虫药的选择方面,应保证其具备低毒性、效果好和使用方便等特点,便于对大规模的畜牧动物群进行驱虫处理。为加强对于畜牧动物疾病的预防,养殖户还应根据相关规定定期为动物接种疫苗。不仅要选择质量合格的疫苗,还应保证疫苗接种时间的合理性,并且要做好疫苗接种的工具管理,此外应对已经接种过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动物进行区分,便于日常管理中对动物抗体水平进行检测,了解免疫屏障的形成情况。
结束语:综上所述,畜牧养殖业作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关系到经济发展和食品健康等多个方面,因此需加强对于畜牧养殖业的监管,保证畜牧养殖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但近年来在畜牧养殖业中频发的动物疾病问题,反映出了我国畜牧养殖业目前依旧存在多重问题。通过结合畜牧养殖业中动物主要的发病类型进行分析,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养殖环境、养殖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进一步完善。畜牧养殖户应重视养殖环境的卫生把控、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以及定期驱虫和接种疫苗,提高畜牧养殖的专业水平,为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孟换换.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策略浅析[J].吉林畜牧兽医,2022,43(07):127-128.
[2]刘文英.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2,24(02):69+71.
[3]包尚义,高红梅.探究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21,3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