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运用
杨洪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洪霞,. 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运用[J].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7.
摘要: 无线数字覆盖技术是融合了无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卫星传输技术的一种通讯系统,能够拓展和延伸信号的覆盖范围,提升传输效率,与以往的有线数字技术相比应用优势较为明显。将其应用到广电工程中不需要进行有线架设,减少了资金成本上的投入,而且拓宽了数字信号的传输面积,能够实现全方位覆盖。要想将这项技术的优势作用充分体现出来还需要了解技术的具体内涵,制定完善的应用策略和技术方案,让其在广电工程中得到高效运用。
关键词: 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广电工程;运用分析
DOI:10.12721/ccn.2021.157037
基金资助:

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的项目内容比较多,要了解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应用要点,确定其各系统中的建设方案,结合广电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设计,以此提高无线数字覆盖技术的应用水平,推动广电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1.无线数字覆盖技术的广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1.1 项目概述

该广电工程项目建设意在解决某地区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范围过窄,通讯效率较低等问题。项目选址海报高度为421m,为自立式铁塔结构,高度为45m,底座间距6.12m,配套机房占地规划面积201m2,建筑占地规划面积为456m2。实际建设中的项目参数选择为:(1)无线数字电视覆盖传输发射频率波段为DS47~DS58频道,共计12个标准电视频道;(2)无线数字电视覆盖频率范围为745~863MHz;(3)无线数字电视覆盖频率带宽为88M;(4)无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为CAS系统。

1.2 数字前端系统

前端系统是接收信息信号的重要结构。本系统以监控平台和节目集成平台混合构建,其中,监控平台主要负责对系统中各端信号进行运作监控,涵盖设备覆盖监控、无线网络覆盖监控、节目源信息监控、TS 监控等内容。节目集成平台主要负责地方电视节目与中央台电视节目之前的对接,完成不同电视节目之间的编码、复用及转换处理。此外,系统中无线数字电视前端和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公用一套信号源、复用器和编码器,考虑到无线频率资源十分有限,为最大化提升系统无线数字覆盖的范围和效率,针对该地区农村区域的无线数字电视只传输高清信号,不传输超清信号。

1.3单频网络调试系统

这一系统在广电工程项目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对系统前端接收的TS码进行转换与调整,将其融入到TS码流中从而形成完整的广播电视数字码,便于节目信号的传递与运行。在实际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加入 CRC 校验码问题。以单频网构建系统的无线数字覆盖体系,需要解决各发射站电视节目码流的配置和传输问题,本系统采用 TS 码流进行相应的配置及传输,具体的设计配置中需将 SIP 包中的 CRC 校验码加入到发射站系统中,以体现出 CRC 教研环节在 SIP包中的设置过程。其次,提升 TS 码流输出保持问题。为确保所有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有效运行,将 TS 码流输出保持功能增加至项目工程单频网适配系统中,采用该设置模式能够有效确保系统向全国各地发射台传递TS码流。

1.4 卫星传输系统

卫星传输系统是该技术应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主要进行信号的采集与传输。实际进行系统设计时卫星传输系统可以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编码调试和加密,而后通过卫星链路进行各类信号的全范围传输,能够满足不同区域电视信号的接收要求,实现本区域信号内容的大范围传递,其他区域在进行信号接收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该区域的卫星传输系统对信号内容进行解调转化成可以接收的形式。要想保证各地区的卫生传输系统与相关标准相适应,还可以通过在调节器中插入TS空包的方式实现对信号的解调与编码,为了避免误删空包的情况还需要采用特殊形式对其进行处理。在实际进行信号传输时可以对TS码流进行适配处理,不会对内部信息形式和数据传输顺序造成影响,所以整个传输系统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可以得到保障。

1.5多频网络系统

多频网络系统与单频网络系统相比其覆盖范围比较大,传输效率比较高,广电信号传输的时效性可以得到保障。在进行广电数字系统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卫星传输链路的作用构建覆盖范围广泛的数字信号传输体系,能够体现多频网络系统的优势。在具体构建时需要建立多个无线发射频道,在系统运行期间能够完成地面信号的快速传输,改善了以往单频网络系统信号传输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不同区域信号的同步传输,传输期间信号能够划分成不同形式以适应多频网络系统环境,从而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的快速、有效传输。

1.6地面数字广播系统

地面数字广播系统在广电数字系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与地面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效率有着密切关系,在实际进行广电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中央广播电视前端系统的方式发挥地面数字广播系统的作用,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信道编码和形式调节,为了保证该系统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对其前端系统进行加密处理,利用多种类型网络进行信号数据的接收与传递,同时还能够进行信号备份,接收平台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信号形式切换,利用地面发射系统能够实现信号的全面传输,覆盖范围比较广泛。

2.广电无线数字覆盖项目建设优化方案

2.1 基站合理建设

要想提升无线数字覆盖技术的应用效果,在进行基站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科学选址与合理布设,对基站运行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干扰和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实际需要设置抗干扰设备,保证基站收发频率清晰高效。实际进行广电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对各类干扰信号进行屏蔽。同时也要保证选址的合理性,要充分考虑基站建设区域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了解各方面因素对信号传递产生的影响,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隔离处理,保证传输效率。同时也要考虑到系统建设的经济性,尽可能建设功率较小的基站。

2.2 注重传输损耗的控制工作

在进行广电数字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也一定要考虑到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问题,通过合理设计能够在满足信号传输需求的同时减少传输损耗。技术人员在系统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地理条件、天气环境等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要想能够及时了解无线传输过程中的功率损耗程度则可以安装专门的检测仪器进行实时测量,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控制传输损耗提供参考依据。

结语: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广电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为了更好的发挥这项技术的功能作用还需要加强对技术系统的优化设计,对运维方案也要进行深入研究,使其能够满足广电工程的建设需要,构建先进性的广电数字系统使其能够高效运行以满足各地区人们的电视观看需求,这对广播电视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提升整体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符建.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19,(12):1332-1334.

[2]杜辉.广播电视台的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分析[J].中国有线电视,2020,No.425(12):107-109.

[3]舒冰.基于中央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收发系统的研究[J].山西电子技术,2018,(05):66-6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