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模式在创面换药中的实践与优化研究
陈清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清云,. 基于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模式在创面换药中的实践与优化研究[J]. 国际护理学,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80.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互联网+的上门护理服务模式在创面换药中的实践与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整形外科创面换药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服务模式分为基于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模式组(互联网+的上门护理组)、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情况、瘢痕增生情况、日常自理情况、生活质量、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率、临床疗效、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外观等满意度。结果:互联网+的上门护理组患者的VAS评分、BWAT评分、VS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P<0.05),ADL评分、SF-36评分、创面VEGF、EGF、TGF-β、PDGF、IGF浓度均高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P<0.05)。互联网+上门护理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P<0.05),创面感染率低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P<0.05)。互联网+上门护理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P<0.05)。互联网+上门护理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少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P<0.05)。互联网+上门护理组患者的外观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模式在创面换药中的实践效果较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好。
关键词: 创面换药;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模式;创面愈合情况;瘢痕增生情况
DOI:10.12721/ccn.2024.157080
基金资助:

创面换药是目前整形外科等科室研究的热点。目前创面修复中除了应用皮瓣修复以外还有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用于治疗一期创面[1]。创面不愈合指正规治疗1个月以上仍然没有愈合趋势或未愈合的创面,诱发因素多种多样[2]。本文统计分析了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整形外科创面换药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研究了基于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模式在创面换药中的实践与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2023年4月本院烧伤整形外科创面换药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服务模式分为基于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模式组(互联网+的上门护理组)、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两组,各50例。互联网+的上门护理组50例患者年龄60~87岁,平均(73.25±7.65)岁,女性22例,男性28例。在病程方面,1~3个月19例,4~6个月31例;在Wagner分级类型方面,2级18例,3级19例,4级13例。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50例患者年龄60~86岁,平均(72.56±7.25)岁,女性21例,男性29例。在病程方面,1~3个月20例,4~6个月30例;在Wagner分级类型方面,2级19例,3级18例,4级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纳入标准:①残余创面个数均在2个以上;②伤后1个月创面均未愈合。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引发的溃疡;②有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肺疾病。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

对患者创面进行详细检查,主要观察患者创面皮肤红肿、溃疡等情况,并认真观察患者创面动脉搏动情况。细致护理患者创面皮肤,在皮肤干燥、皲裂部位涂抹赛肤润。指导患者适当运动,为腓肠肌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将碘伏纱布准备好,妥善覆盖伤口,用碘伏纱布填塞潜行伤口。换药后用棉垫或无菌纱布包扎好创面,依据渗液情况定时换药,每1~2 d 1次。持续干预1个月。

1.2.2 互联网+上门护理组

①医院护士将微信公众号注册下来。微信的医疗与护理成员主要为专业护士、护士长、主治医生,并将群聊创建起来;②出院前2 d让患者对微信官方账号进行关注,并向群聊进入,将在微信咨询的方法教给患者,并让其在出院前将问题及时提出来;③微信公众号定期将创面换药相关知识推送给患者,每周1次,并采用视频、图文指导将讲解发放给患者,使患者对创面换药知识进行更好的了解。并定期将健康提醒发放到群里,每天1次,使患者及时自查、恰当饮食、适当运动等得到有效保证;④通过微信公众号将有奖活动开展起来,对患者创面换药知识进行了解,帮助患者将错误认知及时纠正过来;⑤上门护理内容。如果患者伤口严重感染,则给予其个体化抗感染治疗;如果患者有压疮伤口出现,则首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为其减压,使压力再分布,对压迫伤口的现象进行避免。然后处理伤口,严格依据伤口愈合的TIME原则。通常情况下,伤口在护理1个月后逐渐愈合。之后对护理该部位的力度进行进一步强化,在创口上贴敷薄型泡沫敷料,以对伤口进行保护,对其受到创伤的现象进行避免。最后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定期自我检查创面并进行专业评估,每天1次,对复发进行避免。持续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情况、瘢痕增生情况、日常自理情况、生活质量。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Bates-Jensen伤口评估量表(BWAT)、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总分分别0~10分、13~65分、0~15分、0~100分、0~100分,分别表示无痛~剧痛、优~差、轻~重、低~高、低~高[3];②创面生长因子浓度。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素(IGF);③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率;④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⑤外观满意度。分为不满意、较满意、很满意。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护理后患者创面完全上皮化,无渗出物与红肿出现在创面周围组织;显效:护理后患者具有较小的创面范围、极少的渗出液量;有效:护理后患者具有基本干净的创面,渗出液量少;无效:护理后患者创面未愈合或扩大,具有较大的深度[4]

1.5 统计学分析

临床数据处理结果分别以率/百分比、均数±标准差(x̄±s)形式描述。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x2、t 检验。采用SPSS28.0,以双侧 a=0.05为假设性检验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情况、瘢痕增生情况、日常自理情况、生活质量、创面生长因子浓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BWAT评分、VSS评分、ADL评分、SF-36评分、创面VEGF、EGF、TGF-β、PDGF、IGF浓度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BWAT评分、V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ADL评分、SF-36评分、创面VEGF、EGF、TGF-β、PDGF、IGF浓度均高于护理前(P<0.05),互联网+的上门护理组患者的VAS评分、BWAT评分、VS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P<0.05),ADL评分、SF-36评分、创面VEGF、EGF、TGF-β、PDGF、IGF浓度均高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情况、瘢痕增生情况、日常自理情况、生活质量、创面生长因子浓度比较(分,x̄±s)112.png

2.2 两组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率比较

互联网+上门护理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84.00%(42/50)高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66.00%(33/50)(P<0.05),创面感染率8.00%(4/50)低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24.00%(12/50)(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互联网+上门护理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113.png

2.4 两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互联网+的上门护理组患者的换药次数(5.08±1.20)次少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24.70±4.71)次(P<0.05),创面愈合时间(25.24±4.92)d短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42.94±7.96)d(P<0.05)。

2.5 两组外观满意度比较

互联网+上门护理组患者的外观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外观满意度比较[n(%)]114.png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上门护理组患者的VAS评分、BWAT评分、VS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ADL评分、SF-36评分、创面VEGF、EGF、TGF-β、PDGF、IGF浓度均高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互联网+的上门护理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创面感染率低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互联网+上门护理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互联网+的上门护理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少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原因为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模式将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增加,使护患关系融洽,能够使护士对混着的内心想法进行及时掌握,进而及时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从而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等提升[5-6]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互联网+的上门护理组患者的外观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原因为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模式一方面将优质护理干预提供给患者,另一方面还具有简单的操作、灵活的形式,能够随时通过短信、视频等方式将创面换药相关知识讲解给患者,时间与地点不会对其造成限制,使患者获取延续性护理服务得到有效保证,患者极易接受,从而将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及预后提升,将患者的自信心增强,最终将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提升[7-8]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模式在创面换药中的实践效果较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雪梅,彭梦苗,李海燕. 互联网+网约护士一体化服务模式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1):145-147.

[2]陈立群,汤惠君. 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转归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123-126.

[3]唐艳华, 王嘉琪, 杨娟.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互联网+居家护理”在老年重度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8):126-129.

[4]刘晏兵. 互联网+网约服务模式在居家慢性伤口患者护理的应用研究[J]. 临床护理进展,2024,3(1).

[5]李育梅,郑文娴,徐苗桑,等. 互联网+网约服务模式在居家慢性伤口患者护理的应用研究[J]. 医院管理论坛,2020,37(5):109-112,56.

[6]杨红芳,王巧娜,黄秋环,等. 专科护士主导下1例左足背浅Ⅱ度~深Ⅱ度烫伤患者的居家护理[J]. 中国当代医药,2024,31(3):29-32,43.

[7]高秀花,谭惠仪,叶雪梅,等. 网约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 广东医学,2023,44(1):112-117.

[8]袁书琪,杨筱曼,蔡青,等. 社区居家老年人糖尿病足监测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23,38(22):120-12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