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为了更好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为患者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笔者在本文中针对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来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4月,截止时间为2019年6月,期间入选患者一共为106例,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共设置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将其命名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所有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平均的分入两个小组之中,每组之中存在患者53例。在所有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之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50例以及56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7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48岁,经计算得出患者的中间年龄为(56.4±2.6)岁;在随机分组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并不存在明显的一般资料差异(P>0.05),因此本研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所有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均选择为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选择护理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护理的力度进行强化,在患者卧床期间为主动为其调整姿势,并在每天的固定时间为患者进行按摩放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还需要为患者开展被动训练以及主动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的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真实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的避免患者的不良心理对其治疗以及预后产生影响。最后,护理人员应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来引导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大声发音联系等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1.3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n(%)以及(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在HAMA、ADL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比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比
3. 讨论
作为一种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引发的那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常出现脑组织软化或者坏死,基恩人导致其全身的神经功能产生障碍。在临床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从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当前病情入手,结合患者是否存在各种功能障碍来科学的制定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方案,以此来更好的保证护理质量。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护理之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临床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方式,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庞培敏.早期康复护理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889-1890.
[2]甄艳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06):754-755.
[3]杜美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7):3324-3325.
[4]王晓静,杨敏.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6):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