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电水利体系中枢纽大坝是非常好重要的一个环节,近些年我国对大坝的施工正处于一直上升的趋势,枢纽大坝建设方法在被不断的完善,枢纽大坝中原有的质量问题得到了完温泉的消除,枢纽大坝的强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除了需要对枢纽大坝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处理外,施工者还要提高对坝体基础部位进行处理的意识,不同的基础部位所使用的处理方法也是不同的,枢纽大坝基础部位的工作处理应当是在设计阶段就开始展开的,同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下面文章将会对处理枢纽大坝基础部位的方法展开详细的阐述。
1水利枢纽大坝基础处理的重要性
近些年我国水利枢纽工程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大坝地基问题的处理受到了各界关注和重视,在这一过程中大坝地基处理技术越来越完善,基础设计在大坝建设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加强对大坝基础处理的设计是有必要的。
2水利枢纽大坝基础常见的处理技术
2.1固结灌浆处理技术
固结灌浆处理方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基岩的弹性模量和其整体性进行改善,由此来提高基岩的抗压和抗剪程度,同时还可以减少大坝基础渗透量,这种技术虽然在操作和性能上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但是整体来看却具有较大的工程量,需要对灌浆材料进行合理而对选择、对施工时间和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规范。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孔内进行循环式的分段灌浆,为了浆液的浓度更够更具合理性,一定要将钻孔位置调节到最佳位置,尽量在进行钻孔时让其角度能够保持平稳,当在钻孔过程中出现偏斜则必须要保证其偏斜量能低于1.5%的孔深,但是偏斜度如果超过了所规定的范围则必须要将其做好调整,当孔深和孔的垂直度都符合要求后才能埋设灌浆管,最后根据大坝基础情况来最终确定选择何种液压钻孔、灌浆塞和灌浆压力,大坝碾压高度会随着施工的后期而不断提高,这时必须要严格的把控钻孔和灌浆操作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大孔段,这种大孔段对浆液的消耗量也是比较大的,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为了对这种情况进行解决可以采用降低灌浆压力、限量等方法来进行解决。
2. 2帷幕灌浆处理技术
帷幕灌浆主要是指在钻孔中将浆液注入其中,使得注浆体之间能够在相互连接下形成一个混凝土防渗墙,通过该防渗墙达到截断水流以达到防渗堵漏的目的,该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很广适合应用在很多的以提高抗渗能力为目的的基础但阿忠。帷幕灌浆的施工方式为全孔分段的灌浆手法,其施工工序包括了钻进、钻孔清洗、压水试验等环节,帷幕灌浆处理对施工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施工方位为从上而下的施工,会同时将下游和上游设置成两排帷幕孔,将钻孔孔径和终孔孔径二者的直径分别设置为91mm和56mm,在对进行钻孔时需要将孔的倾斜度控制在5~10mm之间,而在对灌浆压力进行控制时则主要是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而决定的。为了避免发生穿浆的情况,首先需要提前对穿浆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灌浆孔之间都是相互串通的,则需要在存在问题的灌浆孔中设置灌浆泵,使用灌浆塞对钻孔进行封堵,以避免串浆和漏浆的情况发生,从而让灌浆的质量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
3枢纽大坝的基本施工情况分析
本文选择某地的拦河大坝为分析对象,先对其枢纽大坝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解析,以此来明确大坝处理工作要求,其工程建设情况如下:
某拦河大坝为混凝土的重力坝,坝顶高程在139m,最大坝高达79m。坝基工程与水文的地质条件简便,发育有6条NNE向断层和河床基岩浅槽,能够给建筑物造成影响的断层包括右岸F1、河床F2断层等。基岩软弱夹层与剪切裂隙情况良好,主要是NE向陡倾角和NW向的中倾角。以夹层的性状可将其划分成玉类破碎夹层、域类泥化夹层等2种形式,而D2y层下部是其主要的分布位置。坝基岩体属微中等透水岩体,具有良好的防渗条件,裂隙水是地下水的重要构成,而裂隙性承压水是局部的主要组成,相对不透水层(q臆1Lu)埋深:河床在35~60m,两岸在50~90m。大致上看出,坝基岩体力学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达到混凝土重力坝建坝的需要。但会出现下列工程地质造成的种种问题,这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处理措施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两岸岩体层位错位;软弱夹层问题;坝基渗漏问题。
3.1开挖基础
在对枢纽大坝开展基础处理工作时,首先需要对基础进行开挖,开挖处理建议如下:
3.1.1选择可靠的开挖方法
在对基础进行开挖时,工作人员需要对大坝已经建成的部位进行检查,从众多可用的开挖方法中选出最优的开挖手段,根据前文对工程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大坝的基础形态,现有的大坝之中,台阶形式的大坝是相对常见的,因此在开挖基础部位时,可以参照台阶式的大坝形态来完善基础开挖部位。
3.1.2构建稳定的大坝基面
为了保障大坝基面的稳定性,施工人员可以充分利用高程数据,了解坝基的岩石的情况有助于优化大坝基面施工工作,需要了解的情况包括风化厚度、岩性以及岩体的完整程度等。
3.2处理现有地质缺陷
在基础处理工作中,地质缺陷是重点处理对象,如果大坝位置存在着严重的地质缺陷,坝体在对基础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其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地质缺陷的处理,当大坝位置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地质缺陷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坝体的稳定性。不同的坝体类型所产生的缺陷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采用解决方法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缺陷进行确定,如果是对软弱夹层问题和断层问题进行处理,为了能够使用到更为有效的方法,施工人员可以使用掏挖和利塞的方法来获取优良的方法,不过在对方法进行确定时有必要提前确定处理深度,从而达到提高处理行为精度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对水利水电系统中的枢纽大坝的施工基础处理设计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首先是对基础部位处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又对基础部位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的解析,从施工者的角度出发应当在施工过程中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良问题进行解析和解决,掌握枢纽大坝中的重要数据例如渗压情况和坝基情况等,文章主要是对枢纽大坝的施工案例为例,对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处理方案,针对其建设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并且这些处理建议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大坝的降压和排渗能力,为后续的大坝施工提供了珍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邵奇. 水利大坝工程基础的处理设计[J]. 农家参谋, 2020, No.666(17):207-207.
[2] 加娜尔古丽·沙冷别克. 水利水电大坝工程基础的处理设计分析[J]. 2021.
[3] 于宝珠. 水利水电枢纽大坝基础处理的设计[J]. 科学与财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