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
​胡江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胡江红,.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J]. 现代康复医学,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008.
摘要: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开展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开展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人数相等。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无统计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程度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DOI:10.12721/ccn.2022.157008
基金资助: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危重症,本病发病率高,患者致残率、死亡率高,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本病常用的治疗方式,其能够快速改善病情,降低患者死亡率,对其康复十分有利。但对于患者来说,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例如情绪、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等,因此在治疗后若不能加强自我管理和康复管理则会增加疾病复发几率[1]。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是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的护理管理模式,本次研究将针对其在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深入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开展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为调查样本,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患者入院后完成相关影像检查,明确诊断。患者均开展介入手术治疗;无其他心血管意外;无多脏器功能衰竭无法抢救者;无精神异常者;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57.5±11.2)岁,男性19例,女性16例,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2±0.6)h。

观察组:患者年龄平均(57.6±11.3)岁,男性18例,女性17例,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3±0.5)h。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手术侧肢制动12h,术后3d可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观察组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人员管理:每位患者均配备2-3名护理人员,并结合院内康复、心理、营养、医疗等学科共同合作,从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状况入手,制定营养、康复、健康指导计划。责任护士要全程陪伴患者,并要指导患者在心电监护下进行训练。

训练管理:训练前3天以低强度训练为主,若患者出现烦躁、情绪不稳定者要给予正向疏导,提升患者配合度。护理人员也要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记录其心电图、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患者卧床休息4-6h后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按压穿刺点,并要适当帮助患者按摩、活动关节。

术后2d每日帮助患者按摩背部,可尝试让患者取坐位,鼓励其翻身、更换体位并开展呼吸锻炼。术后3-4d让患者尝试坐位,悬空下肢,同时协助患者下床站立,指导其扶着墙缓慢行走,一旦患者出现不适则要立刻停止活动。术后5-7d要指导患者缓慢行走,以200m为限,活动时间为10min,日三次,同时让会人员指导患者缓慢上下楼梯,机体功能恢复良好者可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行走时间。术后8-10d时患者基本能够生活自理,可让患者尝试到室外行走,无明显不适者可考虑出院,其余患者可延时出院。

患者出院后可叮嘱其开展自我训练,叮嘱患者严格遵照康复训练计划开展训练,全程要由家属陪同,出现明显不适要立刻停止训练,并要到医院就诊。术后叮嘱患者按时来院复诊。

1.3观察指标[2]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不事件应发生率,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进行评估。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共分为8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统计患者住院时间。

1.4数据统计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详见下表。

表1 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6.png

2.2心功能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干预前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无统计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详见下表。

表2 心功能指标变化

7.png

2.3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住院时间统计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程度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详见下表。

表3 生活质量、住院时间

8.png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患者心肺功能显著低下,运动能力减弱、生活自理能力差。对于患者来说,若开展治疗后不能够及时进行康复、不能保持科学、规律的生活则会增加疾病反复发作的几率,也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管理能够帮助患者调整休息体位,缓解机体疲劳、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血液回流。且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见,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其心肌各项功能康复效果更理想。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证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其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迎迎,葛雅婷,梁秀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199-200.

[2]赵伊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5(29):108-1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