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由充分的运动时间和体验,要认识到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主要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主要依靠大量的练习和比赛。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堂以单一技术为主,学生未能真正掌握运动技能。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课堂教学中要探索以“赛”为育人导向的新模式,构建教学评新生态,使学生通过体验比赛、参加比赛,真正掌握运动技能,并能运用运动运动技战术,享受比赛,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落实新课标理念,提高高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以水平五体育与健康乒乓球模块一《左推右攻》为例,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乒乓球左推右攻运动技能,并能把所学技战术运动到乒乓球比赛中,本文进行了乒乓球模块一“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二、确定《左推右攻》教学整体内容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发 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课程理念。本节课培养学生基本掌握左推右攻战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赛促学”(赛、学、赛)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逐步掌握乒乓球左推右攻战术及实战运用,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
左推右攻战术是(水平五)高一年级乒乓球模块一中的第十一课时。左推右攻是以 近台正手攻球为主,以反手推挡等技术为辅的战术方式,是快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之一。当比赛双方进入到相持阶段,在运用中要以“变”为核心,即通过落点调动跑位,或通过旋转、节奏的变化给对方造成较大的威胁,使对方回球质量下降,当出现机会球 时再突然发力进攻得分。通过乒乓球左推右攻战术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左推右攻的技术动作,养成动作技术间的衔接与连贯,且能在对战中灵活运用。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击球时机的判断能力和回球落点的准确性,以及敢于挑战的精神,促进学生技能、体能和心理能力的同步提升。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水平五高一乒乓球选项班的学生,有学生 30 人,学生水平存在分层现象,少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乒乓球基础,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较好。大部分学生 为零基础。学生对乒乓球运动兴趣较高,求知欲强,体能充沛,心理上正逐步走向相对 稳定阶段。他们善于思考, 乐于学习,追求上进,课堂常规执行能力较强,能自觉主动地开展练习,能不断要求自觉,在学与练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
(四)学习目标
1.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乒乓球左推右攻战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养成动作技术间的衔 接与连贯,且能在对战中灵活运用。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腰腹核心力量、反应速度、灵敏性等体能。
2.健康行为:与同伴相互合作,适应练习中的人际关系;运动前后积极进行动态热身和静态拉伸,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良好锻炼习惯,预防运动损伤。
3.体育品德:在练习中表现出勇于尝试、积极进取, 尊重他人的体育精神;在比赛中遵 守规则,公平竞争,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学习:步法移动与攻球技术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在移动中找到合适的击球点,果断进攻。
2.教学内容:掌握正确的乒乓球左推右攻战术,引导学生在比赛和活动中积极运用。
3.教学组织: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小组竞赛。
4.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巡回指导法、比赛法,引导学生有序练习。
(六)教学内容
1.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乒乓球左推右攻。
2.基本部分:一对二积分赛,左推右攻练习、擂台争霸赛。
3.体能练习:平板支撑传球、蜘蛛爬、波比跳追逐跑、滑步比快 。
三、“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本课中的设计
(一)以“赛”为导向的《左推右攻》教学设计
提出以“赛”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目的为了让学生在赛中感受和体验左推右攻的动作技术,同时学生在体验赛的过程中发现左推右攻所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问题进行分层学练,再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分组进行基于真实情景中的比赛,学生不但学习到乒乓球左推右攻的动作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在真实情景的比赛中正确运用技战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提升乒乓球的比赛能力。
(二)《左推右攻》教学中比赛的安排
1.体验赛:一对二积分赛。进行动态热身环节之后,3名学生一张球台,一对二进行11分一局的比赛,随后进行轮换。先是a同学对阵b同学和c同学,然后进行轮换,b同学对阵a同学和c同学,依次类推。在体验赛中教师观察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为下一个练习做准备。
2.体验赛后学练:根据一对二积分体验赛的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A组学生继续进行比赛教学;B 组学生进行多球练习,继续巩固左推右攻的步法移动和攻球技术,学会根据来球的情况和自身的位置调整拍形,找到合适的击球点,提高回球质量;C组学生进行徒手动作练习,熟练掌握左推右攻的方法。教师可安排A 组学生担任小老师,帮助B组和C组的同学。
3.擂台争霸赛。3名同学一张球台,其中两名同学进行比赛,比赛采用10比10,三局两胜。另外一名同学担任裁判员。赢的同学守擂台,输的同学进行轮换,灵活运用比赛规则,提高比赛的趣味性。
四、“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心得、启发与建议
(一)教学心得
1.这堂课在教学中运用“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初显成果。学生在一开始的体验赛中,对左推右攻的动作技术进行体验和探索,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索和体验时间,真正做到新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
2.学生体验了比赛以后,教师再进行分组练习,其中有乒乓球运动基础并掌握左推右攻动作技术的学生可直接晋级比赛,初步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技术加强学练,完全没有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则分为一组学习左推右攻动作技术,体验赛就是为了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分组能让兴趣、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一起,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
3.赛、练之后就是真实情景的教学比赛,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比赛,设计擂台争霸赛,为了鼓励学生多运用左推右攻的技战术进行比赛,所有学生轮流参与比赛和担任裁判,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执裁能力。新课标明确规定,学生要有一定担任裁判工作的能力,能对教学比赛的胜负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启发
1.“以赛促学”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堂课的根据学生掌握运动能力的差异,设计教学内容和比赛,学生全程主动参与体验比赛、左推右攻技术学练、进行实战比赛,而不是单一的技术教学,教师教,学生被动学。“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有利用创新性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主动讲解和示范教学,教学方式单一。以“赛”为向导,课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制定比赛规则,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教学建议
1.始终要把学生健康第一放在首位,并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作为“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2.“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将“赛、练、赛”三个环节有机衔接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的优化。
3.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最新政策和理论知识,结合教学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以赛促学”教学模式。
4.课内“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与课外体育有机联动。课内落实“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技战术的运用水平,但是仅仅靠课堂远远不够,教师应该利用课外各种体育比赛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掌握1-2项运动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于素梅.从一体化谈“学、练、赛”及其应用[J].体育教学,2020,40(08):17-19.
[3] 卢中伟.“以赛促学”理念下学赛结合对高中体育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22.
[4] 夏慧彬.“以赛促学”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1,(52):121-122.
[5] 刘国良,申德利,张洪宾.基于体育课程标准下篮球大单元比赛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J].体育教学,2020,44(09):68-69.
1作者简介:曾结冰,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教师,湖南大学同等学力申硕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