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手功能障碍病患的康复护理体会
武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武雁,. 浅述手功能障碍病患的康复护理体会[J]. 现代康复医学,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010.
摘要:
目的:探讨手外伤后活动受限的康复护理。方法:对手外伤术后患者 60 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手法康复治疗、物理器械治疗疗的方法,并针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护理。结果:通过系统的康复和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肢手部功能恢复良好,达到了预期康复效果。结论:手外伤术后有效的、系统的功能锻炼及护理,能够促进手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手外伤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DOI:10.12721/ccn.2022.157010
基金资助:

引言

手功能是人类日常生活、工作、社会生活的重要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和职业动作中很多是手的精细动作,大部分偏瘫、手部骨折、神经损伤患者在功能恢复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手的功能障碍,这些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回归社会的职业能力。手外伤如轻度软组织挫伤,单纯单处骨折等多预后良好,但严重的手外伤,治疗复杂,术后功能恢复差,其功能的恢复情况直接影响到生活质量。同时手外伤,尤其是致残的手外伤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强的刺激。因此,术后患者的功能训练合康复护理显得非常重要。

1 手康复治疗概论

手是运动器官,在生活和劳动中最易遭受创伤,其发病率约占创伤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创伤后,遗留的功能障碍与创伤的类型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如:切割伤,切面较整齐,早期修复后遗留功能障碍较轻;而压砸、撕脱、碾挫伤,虽经清创修复,伤口愈合后仍遗留严重的伤残。手外伤后的功能障碍是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组织缺损、伤口长期不愈合等造成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手外科是应用外科诊治手段研究手的创伤性疾病、畸形等的学科,手术是主要方法。而手康复是在手外科诊治的基础上研究手功能障碍原因、防治及如何恢复或补偿手功能的学科。精湛的医学已渗透到整个手外科临床,从受伤到手术前后,从组织愈合到功能恢复,从职业训练到重返社会,都需要康复治疗。

基于此,现将我们在一段时期内的临床护理中,收集了 60 例严重的手外伤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60 例严重的手外伤病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 9 例,年龄 在21~62 岁之间。损伤类型:手外伤致神经肌腱血管损伤 43 例,单纯肌腱损伤 5 例,多发骨折 12 例。

2 康复治疗

2.1 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的摆放针对腕关节功能位的摆放针对关节活动范围避免后期影响患者ADL 功能。

2.2 运动(PT)治疗:手部关节的被动运动、关节松动术、牵伸技术、肌力训练、耐力训练、主动运动等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范围、增强肌力耐力、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牵伸关节和伸展挛缩的组织。

2.3 作业(OT)治疗:手关节训练、感觉训练、灵活性和协调性的训练、肌力训练来改善手的整体 功能,维持各关节通过松动技术所改善的活动度,并给予压力治疗消除水肿。

2.4 物理因子疗法(蜡疗、超声波等):消炎、减轻肿胀、软化疤痕、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2.4.1 矫形治疗: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辅助器具,包括自助具、静止或动态手部矫形器的应用等。

2.4.2 水疗:有助于减轻水肿、松解关节、改善关节活动度。

以上治疗每项目、每天共 1-2 次,每次 30 分钟,每周 6 天,具体治疗量由治疗师根据病情灵活掌握。

2.5 职业培训:可加强手的灵活性,为回归社会、重返工作岗位或转换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 康复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本组患者多因突发外伤,无心理准备,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紧张、焦虑,因此,护士要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健康教育,入院评估,以了解或掌握患者心理反应,以及从生活上关心体贴患者,尽力给予帮助,理解患者的痛苦,针对性的宣教相关疾病知识。耐心仔细的讲解病情、预后,说明康复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增强治病信心。

3.2 术后病情观察

术后一般手指应尽量制动于功能位,即保持腕关节背伸 30°,掌指关节屈曲 45°,指关节稍屈和拇指对掌位。注意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即手指末端皮肤的血运、温度、颜色、弹性等情况。

观察患侧肢体固定位置,按时观察体温和伤口渗血情况,若伤口敷料浸湿,渗血较多,应给予更换,对发热的患者应采取降温措施,以免影响伤口愈合。神经损伤术后,应观察原失去神经支配的区域是否有所恢复,麻木区的范围有无缩小,手指活动功能,肌肉增长等神经恢复情况。

3.3 消除手部水肿

外伤及术后手部多会出现明显水肿,而且水肿时间会持续较长,如不及时消肿,必将有纤维蛋白沉积而导致组织粘连。同时持续肿胀还可会加重韧带关节囊等纤维组织的挛缩,加重关节活动度障碍。因此应使患肢抬高,指导其做前臂和手部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和放松,同时,可以运用红外线、微波等疗法以加强患肢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来促进静脉、淋巴液回流,加速渗出物的吸收,进而减轻水肿。

3.4 术后伤口的护理

术后前 3 天每天更换敷料,同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肿胀、血肿及血液循环情况。 3 天后隔日更换敷料,持续1周。更换敷料时,要轻柔揭去敷料,尤其在处理粘于伤口的干痂敷料时,要先用温热的1∶2000 洗必泰浸泡后,再轻轻揭去,不可硬揭。贴于伤口上的凡士林油纱布和近伤口的干纱布,要剪成小块状敷上, 不可大块纱布缠绕包裹。

3.5 康复护理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对手外伤治疗的重要性,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回到病房后将每日进行的各项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自我练习,加速或维持治疗效果。但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并通过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来完成。

3.6 出院指导

为了使手部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对出院的患者要做好指导工作。出院时为患者评估,根据患者评估情况由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的具体康复训练方法及训练时间,并由责任护士按照训练方法指导患者,使患者掌握各阶段功能锻炼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功能锻炼应遵循个体化、渐进化、全面性三大原则。即使出院后在家中也能自行逐期进行康复锻炼。

4 结果

通过以上康复功能锻炼,有效地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腱黏连、关节僵直、肌肉萎缩,60 例患者均能主动配合训练和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肢手部功能恢复良好,达到 了预期康复治疗效果。

5 结论

手外伤术后有效的、系统的康复护理介入越早越好。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家庭的特点结 合合理的心理支持疗法,培养乐观、积极的自我康复能力,帮助患者消除悲观及恐惧心理,使患者及家属很快对自身疾病及康复有关注意事项等有所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鼓励病人尽可能去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改变不良习惯、给予正确生活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手功能康复疗效,能够促进手功能恢复,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克.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89.

[2]张雪珍.护理人文关怀在手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6.278.

[3]文以君.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9.

[4]马丽霞,杨青,杨小平,崔艳丽手部深度烧伤功能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 2014, 22(3):88-88

[5]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5-22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