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高中生物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育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高中生物教学并没有彻底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教师在课堂上依然是按照教材内容宣讲,讲完后让学生做题,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高效传播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生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储备军,面对时代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加强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是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立足的保障能力。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2.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加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虽然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教学主体,只有认清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活跃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去学习[2]。
以“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这部分课堂的内容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负责这一课知识的讲解。课前先安排学生查阅资料、准备课件,后面由学习小组选派代表来讲解课堂内容。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胆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准备课件的过程中增强对生物知识的感知,培养生物知识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生物知识,运用生物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2.2活用生物实验
生物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生物教材上的知识较为复杂、抽象,生物实验可以很好地帮助高中学生消化生物知识,并在生物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生物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引导高中学生喜欢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加快知识向技能的转化[3]。如,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这一课中,结合这一课内容,教师可以先演示一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观察,记录教师的操作步骤,在教师演示结束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动手操作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物知识的神奇,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生物知识,并在探究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
2.3科学提问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问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反之,学生则容易觉得生物知识枯燥、乏味、难学。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系统的生物知识以更加有趣、形象的问题呈现出来,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发展思维,让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4]。如,讲到“遗传因子的发现”这一课时,课堂上,我提出了一个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化问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的同学很自然地就回答:“种瓜当然是长瓜,种豆自然也是长豆子。”这名学生知识从字面上对这句话进行了表示。那么我接着问:“种瓜为什么不会得豆子呢?”我的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学生纷纷表示:“种瓜怎么可能会长其他东西。”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到课堂,让学生知道要想弄清种瓜为什么得瓜,种豆为什么得豆,就需要学习本堂课内容。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激发,学生也纷纷参与到课堂学习,主动与教师探讨问题。在这种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思考、发展思维,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消化知识,提升能力。
2.4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就是借助多媒体来呈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媒介,它融合了视频、图片等多种媒介元素,在多媒体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教材上的文字知识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带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如,在“体内受精和早期坯胎发育”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受精卵形成过程的视频,然后结合视频,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命形成的不易。在多媒体的支持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好课堂内容,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保持严谨、务实的心态。另外,多媒体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借助多媒体,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2.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思维,只有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才会主动思考、质疑,进而不断创新。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敢于质问,提出自己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想法,多与学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压善于应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另外,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帮助。
3.结语
综上,创新能力是高中学生必备的一项素养,这也是学生立足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生物知识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提升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冷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2(23):116-118.
[2]边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2(19):62-64.
[3]曹丽娜.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现代盐化工,2021,48(05):181-182.
[4]赵友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界,2021(21):44-45.
[5]吴可语.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32-233.
作者简介:姓名刘燕雅,1984年05月出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泉州,学历硕士研究生,省市邮编354300,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