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骨折康复期需要做什么?
第一,饮食指导
确保饮食正确性与合理性对骨折康复有着积极作用,一般骨折患者建议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食材应选择含有较多的钙质与铁质,保证机体所需营养物质,不仅可促进切口愈合,还可机体免疫与抵抗能力。饮食应遵守少食多餐原则,比如水果、蔬菜、奶制品、鱼汤等食物,主要以维生素、蛋白质为主,减少含脂肪过高等食物,避免影响患肢消散情况。针对存在盆骨骨折与脊柱骨折患者,建议多摄入维生素较高的食物,这样可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情况发生。同时,骨折患者应多饮水,促进机体代谢,从而控制尿路感染情况发生。
第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骨折部位肿胀、疼痛以及机体行动障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内心易出现烦躁、焦虑以及害怕等情绪,负性情绪不仅不利于疾病好转,还可引发负性情绪,从而抑制骨折愈合速度。所以,患者可通过观看视频、看报纸以及听音乐等多种方式,缓解内心压抑情绪。此外,家属应多陪伴骨折患者,给予其安慰与照顾,从而消除其内心错误的思维方式,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积极进行治疗。
第三,并发症的预防
骨折患者需卧床休养,骨折断端越严重,休养时间越长,若长期卧床、制动,会引发泌尿系统感染、静脉血栓、褥疮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患者间隔2h翻身一次,家属对其肢体进行按摩,患者健康肢体可自行活动,调节机体血液循环,同时,多饮水,控制细菌入侵,进而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状况。
第四,康复运动
理想的康复运动在骨折康复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一定要根据自身状况进行运动,合理掌握运动量,控制好运动时间,每日检查运动,对疾病康复有着积极作用。力量锻炼:患者通过握拳、抬手、腹式呼吸、深呼吸、做广播体操等形式均可增强机体力量。拉伸有助于舒展关节与肌肉,从而改善肌肉僵硬症状。坐姿侧倒:患者坐在床上,双手交叉举过头部,夹紧双耳,身体慢慢倒向一侧,尽自己所能倾倒,停留5-10s,再恢复原位。倾倒时,臀部保持不动,左右两侧腰部尽可能伸拉。但,此方法不适宜腰腹部骨折患者。
2 适当的康复运动很有必要!
机体活动都是依靠力量而驱动的,肌肉活动结果就是力量,若肌肉质量下降,力气自然就小,而且机体还易出现疲惫感。人们多数都知道骨骼肌,而肌肉还包含血管中的平滑肌、内脏以及心肌等,心肌是确保心脏调动的主要力量,若心肌能力低下,心脏极易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其他器官功能。骨折患者为调养患肢,长时间休养,其机体极易出现疲惫感。
骨折康复期患者能下地活动,就可开展走、跑锻炼,可通过扶墙、他人辅助、拄拐逐渐过渡到散步、快走以及慢跑等。康复运动时,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状况或者听从医师的安排,进行合理性运动。走步是日常生活基本技能之一,也是锻炼全身最好的方式,有效的开展走跑活动,对增强机体心肺能力、肌肉骨骼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也是最理想的锻炼方式,还可有效的控制骨钙与肌肉流失情况,减少关节黏连、肌肉萎缩等症状发生。建议每日锻炼30-60分钟,初期活动时间为15分左右,患者不断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与运动时间,当自我感觉良好,在机体承受范围之内,可大步快走、慢跑等。
通过有效的康复运动促进机体机能康复有一定作用;走、跑可增强机体耐力,力量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拉伸可提高机体柔韧性。此外,患者还可通过打太极、练气功等方式开展有效运动。骨折断端彻底愈合后,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感兴趣、适宜自身的活动,坚持不懈的开展,从而有效改善自身体质,早日回归社会。
骨折康复期可有效预防肌肉与关节僵硬、关节黏连等并发症,还可有效的调节机体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但,在康复运动过程中,患者承受疼痛与心理压力较大,只想依靠药物或者仪器被动训练是不可取的。所以,患者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初期锻炼出现疼痛、肿胀等情况属于正常,不必慌张,当骨折周边软组织恢复正常,肌肉有力量后,可增加运动次数,延长运动时间。
综上,骨折康复期若不开展运动锻炼会增加软骨退化、关节黏连等并发症发生,而且长期卧床还会诱发尿路感染、肺炎以及压疮等症状,不仅不利于骨折好转,还会降低其生活水平。所以,加强康复运动对骨折恢复期患者机体健康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