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新课程中的游戏化教学模式研究
马跃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马跃 ,. 小学体育新课程中的游戏化教学模式研究[J]. 体育研究,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8996.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及要求,探讨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及应用效果。研究表明,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体育课堂的参与度和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 小学体育;新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8996
基金资助:

一、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体育课程迎来了新一轮改革。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综合素质,而非单纯的技能训练。在此背景下,游戏化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创新路径。本文旨在探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内涵、理论依据及在小学体育新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二、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1. 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游戏化教学模式指通过引入游戏元素、情景设置和互动体验,将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

2.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游戏化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

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多样化的游戏形式,满足学生在运动智能、社交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等方面的发展需求。

动机理论:游戏化教学利用挑战性、目标性和竞争性游戏元素,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三、小学体育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与挑战

1. 新课程要求

小学体育新课程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健康与体能并重: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要促进其身体健康。

培养社会性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和游戏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和趣味化的教学方式。

2. 当前教学面临的挑战

学生兴趣不足: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部分学生缺乏参与动力。

技能掌握不平衡:部分学生对复杂动作技能学习困难,导致课堂参与度差异明显。

课堂氛围不足:部分体育课内容缺乏趣味性,课堂气氛沉闷。

四、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 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依赖于明确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为活动的规划和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标性原则:游戏活动的设计需紧扣教学目标,确保学生通过游戏掌握特定的体育技能或知识。例如,在传接球练习中设计“传球接力赛”,不仅让学生体验游戏乐趣,还能有效提升传球技巧。

趣味性原则: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和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设计过程中可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热门话题,使游戏更具吸引力,例如将跑步练习融入“穿越丛林”的情景游戏中。

参与性原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从中受益,通过合理分组、分层设计任务等方式避免学生因能力差异而产生挫败感。

2. 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 热身环节

游戏案例:传递呼啦圈

规则: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手拉手站立,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将呼啦圈依次传递一圈,速度最快的小组获胜。

目标: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起到热身作用,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效果:这种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为接下来的技能学习奠定了基础。

2. 技能学习环节

游戏案例:趣味障碍赛

规则:设置多个障碍(如跳圈、跨栏、小球投掷),学生以接力形式完成任务,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

目标:通过多样化的运动环节,锻炼学生的灵敏性、爆发力和平衡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效果: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多项技能训练,提高了运动能力,并增强了自信心。

3. 综合活动环节

游戏案例:小型运动会

规则:将学生分组,设置如50米短跑、跳绳接力等比赛项目,模拟奥运会形式进行团队对抗。

目标: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竞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技能。

效果:学生在游戏化的比赛中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和团队协作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4. 放松环节

游戏案例:集体模仿秀

规则: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如青蛙跳、鸭子走),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放松身心。

目标:通过趣味性模仿动作缓解运动疲劳,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效果:学生对这种放松形式表现出极高的兴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达到了调节情绪和身心放松的目的。

3. 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观察和数据分析,游戏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参与度显著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显著增强,课堂参与率由原来的75%左右提升至95%以上。学生普遍表现出对游戏活动的浓厚兴趣,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幅提高。

技能掌握效果突出:在多样化游戏的引导下,学生掌握技能的效率显著提高。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动作技能得分平均提升了20%以上,尤其是在协调性和灵敏性等方面进步明显。

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团队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默契度。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分工合作和互相支持,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得到提升。

课堂氛围持续改善:游戏化教学模式为体育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更加有趣,学习压力明显减轻,许多原本对体育课兴趣不大的学生也逐渐爱上了这门课程。

五、游戏化教学模式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 适应学生特点

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和身体素质设计游戏活动,避免一刀切。

2. 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需适时调整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的达成

确保游戏活动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避免游戏化变成单纯的娱乐化。

六、结论与展望

游戏化教学模式为小学体育教学开辟了一条极具潜力的发展路径。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契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与游戏化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游戏化教学的形式和内涵,为小学体育教学注入更多创新活力,推动其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杨. 游戏化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2, 14 (28): 167-170. 

[2]武玉亮.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化学习策略研究与实践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0, 5 (18): 95-97. 

[3]陈霞. 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小学体育情境式游戏化教学研究 [J]. 教育界, 2021, (25): 86-88.

[4]龚元胜.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N]. 科学导报, 2022-07-12 (B03). 

作者简介:马跃(1985.12~),男 ,满族,北京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小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