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58

世纪中文出版社 ——“建设顶级中文期刊”为使命!期待与您同行......
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油气水识别图版在顺北区块验证结果
缑震宇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缑震宇,. 油气水识别图版在顺北区块验证结果[J]. 天然气进展,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183.
摘要:
对顺北区块3口井奥陶系的构造、地层及生储盖组合特征进行总结,对其录井显示用油气水识别图版进行解释,通过试油结果对解释结论进行验证
关键词: 顺北区块奥陶系构造地层储层特征识别图版解释结论
DOI:10.12721/ccn.2022.157183
基金资助:

区块位于顺托果勒低隆的北部,处于阿瓦提坳陷、满加尔坳陷与沙雅隆起的结合部,构造位置有利,油源充足,是油气长期运移聚集的有利区。近年来,沙雅隆起南坡奥陶系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进展,多井发生放空,测试均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表明顺北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主干断裂带是油气富集有利区。针对奥陶系现场录井显示油气水性质判断设立的《建立油气水识别图版》项目,在顺北区块选取了3口井进行验证。

1.构造

顺托果勒区块位于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南部邻卡塔克隆起与古城墟隆起,东北顺北地区区域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坳陷区西部,横跨阿瓦提断陷的北斜坡、顺托果勒低隆起西北部与沙雅隆起的西南部倾没端,受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燕山期、喜山期等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多套区域性不整合面,其中奥陶系上统恰尔巴克组与中统一间房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奥陶系上统桑塔木组与良里塔格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地层

2.1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O2yj)

垂厚:140.0 ~160.00m,岩性:灰色含泥质泥晶灰岩,浅黄灰、灰色泥晶灰岩、(含)砂屑泥晶灰岩(表1、图1)。

(1)岩性特征:本组地层为一套碳酸盐岩;颜色灰色、黄灰色;灰岩质较纯。

砂屑泥晶灰岩:黄灰色;成分方解石含量占100%,砂屑泥晶结构。砂屑占15~20%,粒径0.5~1.0mm,分选好,次圆状,基质占80~85%,成分为泥晶方解石;性硬脆,致密,断口呈贝壳状。

泥晶灰岩:黄灰色、灰色;成分方解石含量占100%,泥晶结构:基质占100%,成分为泥晶方解石;性硬脆,致密,断口呈贝壳状。

(2)电性特征:两条电阻率曲线基本重合,波动明显,电阻率值高;地层电阻率为70-2500Ω·m;自然伽玛曲线呈微齿状、低值,值15-30API,顶部较高,值30-60API;井径规则,略扩径。

(3)元素含量:Mg含量0.7528-0.7740%,Al含量0.3462-0.4980%,Si含量1.1699-1.5500%, Ca含量33.2869-34.4886%,Fe含量0.2124-0.3393%,Mn含量0.0188-0.0272%,V含量0.0717-0.1502%。

2.1奥陶系中下统鹰山组(O1-2y)

垂厚:60.0 ~81.00m(未穿),岩性:灰色泥晶灰岩,砂屑泥晶灰岩(表1、图1)。

(1)灰色含砂屑泥晶灰岩:灰色,色匀;成分方解石100%;砂屑泥晶结构:砂屑20%,泥晶基质80%;砂屑分布均匀,成分为泥晶方解石,粒径0.1-0.5mm,次棱角-次圆状,分选好;性硬,致密,断口贝壳状。

(2)电性特征:两条电阻率曲线基本重合,波动明显,电阻率值高;地层电阻率为300-3000Ω·m;自然伽玛曲线呈微齿状、低值,值15-30API,局部见指状高值,值50-80API;井径规则,略扩径。

(3)元素含量:Mg含量1.2686-2.0236%,Al含量0.2478-0.3983%,Si含量0.7043-1.4589%, Ca含量32.0923-34.5199%,Fe含量0.0597-0.1370%,Mn含量0.0150-0.0261%,V含量0.1678-0.3818%。

82.png

3.生储盖简述

3.1烃源岩发育条件

研究认为,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油气藏主要来自满加尔坳陷-草湖凹陷的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油气自东、南东方向对阿克库勒凸起进行运移和充注。原油物性在托甫台南部、热瓦普、跃参等区块出现密度降低、油质变好的现象;生标参数表明塔北奥陶系油气藏同源,均来自海相腐泥型母质,且哈拉哈塘北部、英买力的原油成熟度和托甫台中北部相当;塔河奥陶系油田水碘离子在托甫台南部存在一个高值区;乌鲁桥油苗为海相成因;热瓦普-托甫台南部-跃参区块奥陶系油气藏类型为挥发性油气藏,这些都证实沙雅隆起奥陶系在南西方向也存在油气充注。

满加尔坳陷与阿瓦提凹陷之间存在一个大型低隆起构造,即阿-满低梁。该隆起自震旦纪—奥陶纪开始形成雏形,志留纪—泥盆纪,继承性发育。同时,海西早期运动还造成阿-满低梁进一步抬升。海西早期后,阿-满低梁的构造面貌未发生大的变化,即阿-满低梁在海西早期已经定型。研究认为,阿-满低梁已经形成,满加尔坳陷生成的油气难以越过阿-满低梁向西部运移,因此托甫台及以西地区的奥陶系中-轻质油藏只能来自南西方向。塔里木中西部存在寒武—奥陶系海相烃源岩。海西早期构造运动发生后,满加尔-草湖海相烃源灶和中西部海相烃源灶形成东西两大成藏系统,环状供烃。

综上所述,沙雅隆起存在东西两大海相烃源灶,油气自南西、南东和东部三个方向对其进行充注,顺北地区位于南西方向油气充注的必经路径上,油气成藏条件十分有利。

3.2奥陶系储层特征

区域资料综合研究表明,奥陶系灰岩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并且为双重介质储渗系统,即灰岩基质孔隙系统和溶蚀孔、洞、缝系统。其溶蚀孔、洞、缝储集系统是本区灰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奥陶系灰岩由于受加里东晚期~海西期岩溶改造,溶蚀孔、洞、缝储集体较为发育,成为储集油气的主要空间。但是,该储集体在纵、横向上非质性很明显,可对比性差。

根据电测解释资料,3口井对奥陶系储层进行对比(表2),按照新疆工区储层物性分类标准(表3),论述、对比如下:

顺北41X井测井结果:DEN=2.11-2.84g/cm3,CNL=0.82-28.3%,AC=46.1-75.5μs/ft,综合解释3层,为Ⅱ、Ⅲ类储层。本井取心4回次,含油心长0.90m,取心无油味,未见原油外渗;见小裂缝,少数被方解石晶体半充填,证明储层及连通性均中等。

顺北42X井在蓬莱坝组上部钻揭储层相对发育段,综合解释5层,DEN=2.41-3.0g/cm3,CNL=1-18%,AC=45.1-103μs/ft,为Ⅱ、Ⅲ类储层。

顺北111X井在蓬莱坝组上部钻揭储层相对发育段, 综合解释4层,DEN=2.49-2.73g/cm3,CNL=0.01-0.23%, AC=43-84μs/ft,为Ⅲ类储层。

通过对比分析,本区奥陶系储层发育特征有如下特征:1、整体上储层较发育,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孔洞欠发育并且充填较重,以半充填为主,局部全充填,缝洞之间连通较好,多为Ⅱ、Ⅲ类储层。2、区域邻井有效储层的纵、横向分布呈较强的非均质性强,缝洞之间连通性较差。

83.png3.3奥陶系盖层特征

本区桑塔木组组泥岩段为奥陶系主要盖层,视厚1100.0-1300.0m,岩性为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含灰质泥岩。该泥质岩盖层在区内分布广泛,厚度较稳定,泥质岩质较纯,含少量灰质,分布均匀;性较硬,吸水性、可塑性好,断口平坦状;为一套区域性“好”盖层。

奥陶系内部致密灰岩作为局部盖层,岩性为致密灰岩,纵横向上分布稳定,遮盖条件优越,是本区目的层段奥陶系内部储层的良好盖层。

4油气显示及图版解释

项目选取工区59口井,油气水各类显示层253层的资料,建立油田油气水识别图版,据此建立价值区间(表4)。对顺北3口井的录井显示用图版进行解释(表5、图2),通过试油结果进行验证解释结论。

84.png

顺北41X井录井见含气2层,图版解释为油层;弱含气1层,图版解释为含油含水层。测试结果:油15.61 m3/d,气32890 m3/d,水0.39 m3/d,与解释结论一致。

顺北42X井录井见弱含气5层,图版解释为油层3层,气层1层,含油含水层1层。测试结果:油119 m3/d,气299400 m3/d,水4.96 m3/d,与解释结论一致。

顺北111X井录井见含气2层,图版解释为含油含水层;弱含气2层,图版解释为水层。测试结果:气2400 m3/d,水212.5 m3/d,基本全为水,未见油,气少量,与解释结论略有误差。

85.png

86.png

图2   奥陶系3口井图版解释图

对这3口井12层录井显示进行了油气水识别图版解释,有10层测试结果与解释结论一致,符合率83.3%,表明油水识别图版识别应用效果较好。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1)林波等:中探2井地质设计,西北油田分公司研究院,2020年7月。

(2)陈兵、缑震宇:塔里木工区气测图版研究成果报告,西南录井公司研究所,2015年12月。

(3)王科:顺北41X井录井地质总结报告,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轮台项目部,2021年2月。

(4)张勇:顺北42X井录井地质总结报告,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轮台项目部,2021年1月。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