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熊银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熊银,.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现代康复医学,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7015.
摘要:
目的:以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接受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组之后,实验组患者接受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评价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示,实验组护理后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模式满足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需求,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科学性。
关键词: 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脏康复护理;心理状态
DOI:10.12721/ccn.2022.157015
基金资助:

前言: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主要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而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耐受性差,所以在临床上还需要对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我院经过研究发现,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于改善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详细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本组病例的入选时间为2018年11月-2020年2月,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09±5.18)岁。对照组患者26例,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63.85±5.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遵照介入治疗后干预的基本要求,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主动预防并发症、合理膳食等;叮嘱患者在术后24h保持卧床休息,术后根据身体康复情况适当做功能锻炼。

实验组患者接受心脏康复护理,方案包括:(1)做好环境管理。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考虑到患者对环境的要求优化病房环境,如摆放绿植、保持舒适的光照与温度等,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2)强化患者行为管理。护理人员与主治医师共同制定渐进性活动计划,并对患者的早期活动行为进行指导,包括患者床上的肢体活动、床边活动、术后第一次走台阶等;向家属介绍心肌梗塞介入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包括如何缓解疼痛、活动限制要求以及日常饮食管理等。在整个运动期间,要保证患者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00次/min,其无胸闷气喘现象为佳,若感觉疲劳要停止锻炼。(3)强化日常饮食与排便管理。在介入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的日常饮食情况进行控制,例如保持低盐、低糖、低脂肪等;每天摄入充足的新鲜蔬菜水果,避免便秘。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戒烟戒酒,不断改善身体机能。(4)心理支持。针对老年患者普遍对预后的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在介入治疗后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心理宣教,告知患者介入治疗取得成功,消除患者的担忧情绪;护理人员适当倾听,鼓励患者向护理人员倾诉心中的不畅,使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干预,如感觉焦虑后可选择读书或者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

1.3观察指标

使用SAS、SDS(焦虑、抑郁评估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取得越高证明患者不良情绪越严重;使用SNCS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得分越高证明对护理越满意;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值检验差异,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

2.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心理状态(x̄±s)

11.png

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 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x̄±s)

12.png

3.讨论

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的常见方法,该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对于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而考虑到临床上心肌梗死患者普遍为老年人,存在身体机能差等问题,对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差,所以为了能够加快老年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康复,还需要采取科学的护理支持[1]

本文针对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根据表1、表2的相关数据可发现,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与SNCS评分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心脏康复护理具有满意效果。

心脏康复护理是基于患者心脏康复要求而实施的一种科学护理方法,能够加快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康复,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本文研究显示,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心脏康复护理能够针对患者介入手术治疗要求实施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例如在手术治疗后对患者的日常运动进行管理,严格控制患者的日常运动方案。优化患者的饮食,避免高盐、高脂肪饮食加重心脏负担;同时便秘也会加重患者病情,因此在饮食管理中需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2]。对于患者而言,心脏康复护理也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过程,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可在心理支持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对介入治疗形成全面了解,并对疾病预后充满信心。最后环境护理能够使患者保持舒畅的心情,并且护理人员通过湿度锻炼,也能改善临床症状,保证正常血运,放松情绪,改善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在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可加快患者康复,并改善护患关系,因此应该成为介入治疗后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吕艳梅,韩月.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2):95+97.

[2]丁雪茹,张慧娜.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临床疗效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6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