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强化的策略分析
马海利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马海利 ,.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强化的策略分析[J]. 体育研究,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9012.
摘要: 初中体育教学在培育学生体能的同时,亦肩负健康教育的使命。为增强健康教育实效性,实践中尝试将健康理论与体育实践结合,通过多样体育活动培育健康行为,并利用体检及运动监测设备全面评估学生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这些探索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更促进了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健康知识的深入掌握,成效显著。
关键词: 初中体育;健康教育;强化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9012
基金资助:

随着健康观念的不断增强,初中体育教学的健康教育内容愈发显得重要。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偏重运动技能传授,忽视了健康理论知识的融合与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培育。本文旨在通过实践探索,解决此问题,强化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全面了解健康知识,并养成良好健康习惯。

一、将健康理论知识融入体育实践

将健康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深度融合,是提升初中体育教学健康教育内容有效性的关键路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尽管运动技能的教学占据主导地位,但健康理论知识如运动生理学、营养学原理以及运动损伤预防等内容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然而,这些知识往往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出现,缺乏直观性和操作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学习兴趣。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积极探索将健康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详细讲解篮球的基本规则、动作技巧,还巧妙融入运动生理学知识。在教授投篮、运球等动作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作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如投篮时的快速呼吸与心跳加速,运球时的节奏控制对耐力的提升等。通过实际操作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篮球技能,还加深了对运动生理学原理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运动中的生理变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并设置心率监测设备。在比赛中,学生不仅可以享受运动的乐趣,还能实时观察自己在运动中的心率变化,从而更加科学地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运动损伤。通过这种将健康理论知识融入体育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显著提高。他们不仅能够在运动中体验到乐趣,还能在无形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避免运动损伤。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对健康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为他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健康行为习惯

体育活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如田径、球类、体操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能通过活动过程中的规则约束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习惯。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类体育活动,紧密结合健康教育的目标,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田径项目中,教师组织了接力赛和越野跑等活动。接力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速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还通过接力棒的传递,培养了学生的默契和信任。越野跑则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挑战自我,培养他们的耐力和毅力。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特别强调了运动前热身的重要性,如进行慢跑、拉伸等活动,以避免运动损伤。同时,教师还提醒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注意水分的补充和呼吸的调整,确保他们能够科学地进行运动,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球类项目中,教师组织了篮球、足球等比赛和训练。通过比赛,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训练中,教师则注重教授学生正确的运动技巧,如如何传球、射门等,并强调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利用这些机会向学生传授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佩戴护膝、护肘等防护装备,以及在受伤后如何进行冷敷、包扎等处理。在每次训练结束后,教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拉伸放松,帮助他们缓解肌肉疲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体育活动,如校园定向越野和体育趣味运动会。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让他们在参与中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通过健康监测与反馈机制促进个性化健康教育

健康监测与反馈机制是初中体育教学中强化健康教育内容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监测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表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个性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及健康监测与反馈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法,但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检设备和运动监测设备,如身高体重秤、肺活量测试仪、心率监测仪等,定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指标进行测量和记录。同时,结合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实际表现,如跑步速度、跳远距离、球类技能掌握情况等,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制定了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如对于体重超标的学生,教师在课程中重点安排体重控制和有氧运动训练,如组织慢跑、游泳等活动,并教授学生正确的饮食知识,帮助他们控制体重。对于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加强基础体能训练,如进行力量训练和协调性训练,并耐心指导他们掌握各项运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在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非常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反馈。通过课后的面谈和交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健康监测和评估活动,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表现,从而激发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积极性。通过以上教学活动,教师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在健康方面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更加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而学生也能够在参与中逐渐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变化和进步,更加珍惜和关注自己的健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健康理论知识融入体育实践、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健康行为习惯以及通过健康监测与反馈机制促进个性化健康教育等实践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健康教育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这些实践探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周梅.关于初中体育融入健康教育的实践优化[J].体育学院学报,2020(17).

[2]何洋.初中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审视与路径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22(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