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种子被誉为农业科技的“芯片”,乡村振兴的基础为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必须依靠现代农业科技的强有力支撑与驱动,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关乎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保障,关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健全,关乎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关乎农民群众的持续稳定增收,为此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种业振兴行动。当前在种业振兴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应对国际种业行业的日趋繁荣和激烈竞争,种业市场以更加开放和包容姿态面对全球种业领域,而人才之间的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高校目前是人才培养输出的主阵地,打造复合型、综合型、高水平的种业人才队伍,高等院校首当其冲。
一、校企合作模式在种子科学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高校运用和企业合作的方式,把学生送到企业的经营生产一线,建立课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这样能够让企业在前期就筛选出符合各岗位和战略发展需求的潜在储备人才,在人才的培养上更有针对性,输出质量也会更高,对于高校方面可以达成相应的实践教学目标,可谓是一举两得。在诸多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这样的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在学校人才输出品牌打造和企业学校深度合作方面,都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1]。例如西北某知名农林高校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把暑期实践教学的时间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列为人才培养计划的关键环节,在与多个种业公司洽谈衔接的基础上,本着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签订了联合培养等合作协议,学校把校外实习基地免费作为企业顶岗实习、暑期劳动实践、企业科技攻关创新的平台载体,校企合作育人的机制初步形成。同时,该校还在师资力量的充实优化上下功夫,学院聘用了企业的骨干人员作为双聘教师团队成员,在基地担任实践指导员,提升协同育人的作用。经过这一阶段的暑期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顶岗实习收获较为丰富,一是在理论学习的前提下,实践动手能力不断提升,尤其在企业综合组织管理、种子外包装、市场销售和市场分析方面能力得到了质的改变。更多的创新性成果向种子科学工程等领域集聚,企业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得到了及时传达,促使培养方式的即刻变革,不断提升了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改革优化的敏锐性和灵活度[2]。当前,该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已经在生物、种子生产、种子加工检测、种业经营管理等课程上做了系统地学习,那么利用这一时机及时地去开展校企合作下的暑期实践活动,将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实习环节、企业实践锻三者的有效结合,从而推动学校和资源信息共享新模式生成。此外该种实践模式让学生的实操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也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岗位。求职就业,创新创业岗位晋升等,打好了前期的专业基础与技能积累。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实践教学主要着力点
(一)持续拓宽学生视野
农林类高校和中毒种业科技企业以及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单元,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且主动担起基地建设管理的重要责任,这样的举措正在吸引更多企业前来签约合作。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暑期综合实践,各平台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并不断地拓展实习基地的功能作用。学校还聘请了企业负责人,校外时的实践指导教师作为专业授课人员,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种子生产科技研发,加工销售等关键领域,开展专题讲座与培训,让学生了解到课堂之外种子行业发展的现状,前沿和趋势。这样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阅历,提升学生学习境界,为之后的职业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力的平台和机会。
(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有力提升
校企合作的暑期实践,重在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学生进入企业各部门,实践学习跟踪老一辈员工师傅一起开展种子相关工作,并且接受相应的专业化培训。这样学生在种子收购,检测,加工储藏,在之后的事实习过程中还接触到了更为专业的课程培训包括了种子包装,种子存储,种子流通等各项好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和企业负责人之间直接对话,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地感受到一名创业者,经营者本身的风范品质,提前介入到相关岗位,做好认知和感悟,对于日后职业发展和人格健全有着较为良好的促进意义。在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起发挥了更为关键作用[3]。
(三)强化综合素养淬炼
学生在种子各类企业中顶岗实习,并且身体力行投入到单位人员的具体实践操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企业的发展情况做出判断和评判,同时利用现有资源和外部支持,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并编制相应的企业发展规划和应对策略。实习指导员把实习报告做一切分,结合学生能力特点和知识方向,来对学生做好分类分层指导,向各个小组下派不同的内容,之后还要各小组之间通力合作,互通有无,互相进步。这样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同具体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相互的交涉衔接中,学生本身的组织、协调、联络、控制、调和以及实际问题的应对解决与预判等各方面能力也能得到一个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也有大的改善促进。
三、做好校企合作,暑期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部署
该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综合实践教学在前期统筹规划上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成立工作专班,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和种子企业相关负责人为专班组长, 种子科学系主任、主管教学的秘书、学生辅导员以及实践教学课程负责老师为专班成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课程教师主要在教学计划设计、实践内容设置、企业对接、后勤保障、组织纪律、考核评价等方面谋划跟进落实。打造专门化的教学实施团队,全程跟进督促实践教学过程。种子科学工程专业学生在昨天、调研、访谈、实操、查阅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前的实习情况,在问题分析、报告起草、规划编制方面各显神通,形成多媒体形式的汇报材料,接受工作专班和校企双方的共同考核[4]。考核团队由企业专家、骨干人员、教师代表等组成, 最终学生的实习成绩,不同成员按比例评分,实习报告和答辩也纳入一定分值,通过实践结果来看,“开阔视野、提升技能、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构成,在多方面凸显了这一实践教学的优势,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不断夯实。
四、结束语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推动产学研融合的高等学校育人新机制形成,是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农林类高校当中占有重要位置,在该专业探索校企合作创新方式,利用暑期实践活动,通过顶岗实习、师徒帮带等方式来打造更加新颖、有效、贴合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把校企合作的优势作用有机渗入到学生实践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更为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并且将实践基地、企业、学校三方面的价值作用整合起来,集中落地到高水平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方面。运用校企合作等实践教学模式,着力增强种子工程专业人才的科研和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燕,郭东伟,李学军,冯永忠,马守才,李得孝,闵东红,孙晖,高翔.校企合作创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探索[J].种子科技,2019,37(01):1-2+5.
[2]孙军涛,肖付刚,张永清.基于校企合作下地方本科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21,40(05):84-87.
[3]朱颖.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西部旅游,2021(04):69-70.
[5]吴如涛,朱扬,陶辉.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推动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于X高校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