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电力是我国国民生产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伴随着日益增加的电力需求,电力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为了保障国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我国加大了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了输变电线路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目的是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电力施工系统质量问题的原因包括建设人员技术水平和经验不足、输电线路占地问题以及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材料管理问题等,针对现存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提高电力工程输变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水平。
一、电力工程输变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应用
各个电力工程项目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几个重点项目,这是决定输电线施工质量的关键,例如架线以及杆塔工程的施工,一旦某一项目的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电力工程的整个体系,而且电力工程输变电线路施工拥有一套完整且固定的顺序和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只有做好每个阶段的衔接,实现有据可依,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的施工建设做好铺垫。首先,需要对施工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进行仔细勘探,包括地形结构、土壤条件和材质等分析,这是确保架线稳定、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在确保符合标准条件时进行下一步工作。随后则是导线和放线的连接,这一步的目的是确保电路连通以及线路的稳定,完成后需要对线路参数进行登记分析,确保设计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最后是对于输电线路附件的安装,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较多元化的处理手段。
二、电力工程输变电线路施工技术分析
(一)基坑开挖施工技术
输变电线路施工首先要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施工技术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整个电力施工的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基坑开挖,避免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造成质量问题。开挖前期施工地的勘探是必要的,通常包括对现场地质、土壤、周围环境、人文景观条件等进行的勘探,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的自然情况,了解岩土环境,地表水,地下水以及电路安装工作等,这也是进行厂址选择的关键。同时要根据调研和地形地貌分析结果,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施工设备,并且制定更符合实际施工情况的制度和施工条例,尽可能地做好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和施工设备材料管理,切实保障施工的质量。
(二)钢管杆施工技术
钢管杆施工技术是电力工程输变电施工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最为常见和基础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钢管杆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圆形和多边形,而在实际过程中,通常所选用的钢管杆是16边形或者正12边形,其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在进行线路安装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安全稳定与其质量外,还要考虑实际的美观情况,通常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多边形的边长,同时要确保截面形式,避免其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钢管杆之间的连接方法也有以下几种,包括法兰连接型、套接型和焊接型,焊接型是实际施工过程中常选用的,这是因为焊接能够更好地把控其质量,稳定性也会更高,如若选用钢管套接法,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形、弯绕的情况,其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工作人员在进行法兰连接过程中,要确保精准度,使得钢塔的用量尽量少,这将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架线施工技术
架线施工技术是输电管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通常情况下首先需要确定导地线的位置,这是确保架线条件的关键,而且要调整放线张弛度。滑车是进行架线的重要设备,其具有较大的轮径以及耐磨性,同时要确保所应用的导地线直径与滑车轮槽直径相符。其次对磨损较大的导线和钢芯铝绞线进行二次处理,导线和钢芯铝绞线在架线过程中可能发生磨损,但要尽可能减少磨损的面积,通常情况下磨损不应超过5%,如若超过,则需将线路切断重新进行连接。紧线过程所需要的弧度值需要在标准范围内,需要将其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通常比标准值小,然后再进一步的扩大弧度值使导线稳定在标准范围内。当架线电压等级超过330千伏时,需要保障安全,因此使用的是张力放线,如若导线拖地,将会引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因而导线坚决不允许拖地。高压架线必须使用张力紧线,而在低压架线过程中,也同样能够使用张力紧线,但无论是哪种紧线方式,都需要做好导线磨损的预防情况,尽可能地减少磨损率,提高线路的安全与稳定性。放线滑轮选择的轮径一般是小于导线直径的,通常要小于十倍左右,而紧线过程中所使用的牵张机械,由于其使用和维修费用较高,而且使用过程较为麻烦,因而存在一定弊端,但其能够保证张力,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三、电力工程输变电线路施工技术对施工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
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由于电力工程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而其质量和安全是重点考虑的内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切不可经验行事,给施工过程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要确保质量以及一定的操作规范性,这是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二)缩短电力工程施工周期
电力工程施工除了要确保安全与质量外,同时要尽可能地提高经济效益,缩短项目工期,有效地协调各企业部门工作,满足更高的施工要求。因此施工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效率,也在安全和质量方面有了一定保障。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开展施工控制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协调建筑部门之间的内部关系,缩短施工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三)提高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
正所谓技术是重要的驱动力量,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这对于提高项目投资综合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施工效率上,其次对于项目预算、拨款和质量监督、资金监管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工作水平,企业间的良性互动使得工程建设效率显著提高。
四、电力工程输变电线路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完善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是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方式,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技术要点是相互衔接的,这与质量标准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为了确保电力书院建设的合理科学性,需要实现施工指标的反馈、评估以及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是有效控制质量,减少安全隐患的重要内容。首先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指标层,其次是目标和准则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要明确各个施工阶段所要达到的标准值,确保施工所需要的数据符合标准指标。其次要明确工程施工的目标,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最后是相关的准则,要明确施工工作,做好企业内部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培养工作,尽可能地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落实相关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明确组织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其企业内部形成质量的分工。分配和监管工作,首先建设一支专门的施工团队,这是提高整个施工质量的关键,其次要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做到奖罚分明,避免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最后由于电力输电工程建设的规模大,而且占地面积较广,因而在开展过程中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做好安全质量监督工作。
结束语:
电力工程作为一个较长期且系统性的工程项目,从准备、筹划到最终的施工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相关部门和具体实施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控制输变电线路的施工,从安全质量监控、技术人员培养以及组织管理流程优化等三个角度出发,进一步做好质量控制,提高电力工程输变电线路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彪. 电力工程输变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 2020.
[2] 陈鑫. 输变电工程线路施工技术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下, 2013(10):2.
[3] 刘立妹. 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管理[J]. 写真地理, 2020.
[4] 黄晓旭. 输变电线路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及措施探究[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