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数字化发展背景下,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依靠人工智能的分析,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分析当前市场数据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提供决策依据。经济统计作为研究经济现象或因素的主要研究方式,经济统计的科学合理性以及高效性,决定了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以及对于经济促进作用的程度,只有在数据治理方面能够为经济统计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才能确保人工智能分析的结果的可靠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相关知识概述
1.1两者之间的联系
经济统计与人工智能之间存在着协同关系,经济统计数据是人工智能分析的基础,也是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技术,因此良好的经济统计可以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帮助经济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全面的获得,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两者可以体现了“1+1>2”的价值。
当前经济政策的制定、市场监管、经济发展对策等工作都是以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来进行展开的,经济统计在实施过程中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以数据的形式进行收集和整理,采用统计方法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各类经济活动提供决策的依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和了解市场的重要途径,也是人工智能分析的基础。关于统计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研究,浙江财经大学李金昌教授在《人工智能与统计学》报告中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定义,指出人工智能是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或者神经网络来参与计算,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模拟人类某此智能行为,从而实现对数据的挖掘,获得有价值的数据。从原理上讲,人工智能技术是以人脑对信息的处理机制来构建数学计算模型,从而起到对无序数据进行挖掘的效果,应用在线上购物的精准推荐、复杂抽象事物的量化、关键语的提取等。
结合相关研究内容,明确人工智能和经济统计的关系主要是存在于问题、数据和方法三个要素,是以数据为基础的,利用归纳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来体现贝叶斯思想的关系。两者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视角路径的差异、现实感觉的差异、验证方式的差异、评价标准的差异、分析方法和思想的差异。所以说,人工智能和经济统计的关系存在深度的协同关系。
1.2人工智能时代经济统计发展重要性
经济统计的价值作用,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是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的。这一结论从厦门大学曾五一教授在《从资本存量估算研究看经济统计研究的特点》的研究成果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资本存量估算的相关研究工作当中,指标的理论内涵、统计口径标准的制定在大数据时代仍然是首要问题。再者,在开展经济统计相关研究工作时,选择和构建科学而高效的统计方法是过程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经济统计结果的可信性,需要厘清指标与基础统计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说,经济统计发展对于人工智能时代起着关键性作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影响经济统计发展中数据治理的因素
2.1内部影响因素
(1)体制不完善。经济统计系统的建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对于经济统计工作的关注度的不同,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体系建设不规范的问题。例如忽略了对法律法规的统计、数据误报或者漏报等情况都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影响了整个统计经济的结果。再加上统计队伍中存在人员工作不积极、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岗位更换频繁、工作过程质量低下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经济统计发展和数据治理。
(2)不合理的经济统计技术。随着宏观经济统计频率提升和内容的不断深入,使得在一些领域出现了统计方案设计欠佳,调查体制不科学,指标不适用等情况存在,再加上计量过程中存在的抽样误差大、范围不准确、抽样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导致了数据统计结果偏差,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统计的现状。
(3)潜在因素。主要包括潜在亏损、潜在输入和地下经济等。由于以上类型没有被纳入经济统计的范围内,所以数据也不可能被录入统计经济,造成了经济统计的全面性出现失真。
2.2外部影响因素
(1)利益诱惑。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该技术的便利性给统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诱惑力,某些统计工作人员为了尽快完成组织任务,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对数据进行修改,从而干扰了地区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损害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利益。
(2)调查人员工作不严谨。各地方政府为了节省人员开支,通常会安排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员参与到经济调查工作当中,由于这些人员对经济数据缺乏判断的权威性和异常数据的灵敏性,也是造成数据治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经济新事业的创建。智能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新业态的不断出现,给经济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新型事业的特征和特殊性,使得传统的统计工作很难准确的收集经济数据,从而造成了统计数据准确性欠佳。
3、人工智能时代经济统计发展
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中经济统计的发展问题,由中国人民大学杜子芳教授在《统计学如何面对未来,适应新时代要求?》中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见解。她指出经济统计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从而体现其价值作用,一方面需要对传统统计学原理、计量经济学和数学等进行理论提纯,找到适合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关键性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需要重赴统计学本身,以经典理论为根本进行创新与发展。经济统计发展工作真正的与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相匹配,实现协同发展的目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建议如下:
3.1积极改善原有的经济统计工作模式
在原有经济统计工作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与人工智能相匹配的对接途径,在整合各类经济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出专业的符合人工智能数据统计分析规则和标准的数据分析及管理机制。比如,利用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的智能终端,将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标准化,并通过标准化经济统计数据中心进行汇总分析,再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上传,从而确保数据传递过程的安全性和数据上传的专业性,并能够快速的帮助数据校准人员进行定位,找到数据的问题点并及时修正。
3.2切实提升资金投入力度并积极研发相关技术
假如想要对经济统计工作保障机制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做出保证,就一定需要投入适当数量的资金,适当的提升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力度。换一种说法,经济统计智能化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不单单是应当将硬件技术作为支撑性内容,也应当及时完成软件技术的研发工作,以此为基础对经济统计软件升级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出保证。
3.3引导人民群众养成经济统计智能化控制观念
建立全民经济统计的智能化意识,是有效提升数据统计工作的根本,同时也是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统计工作水平的重要群众基础。由于经济统计工作涉及社会所有行业,而统计工作人员不可能掌握所有行业的知识,因此培养全民的经济统计意识可以帮助减少数据统计的错误和提升经济统计的效率。
结束语
经济统计与人工智能存在协同关系,因此发展经济统计可以提升人工智能的价值,而人工智能也可以提升经济统计水平,从而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寇鑫.经济统计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1):61-62.
[2]陈红.经济统计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探微[J].财富时代,2020(01):116.
[3]徐婧婧.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经济统计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3):296-297.
[4]张敏,李禹锋,李勇.经济统计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研究[J].中国统计,2018(1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