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
迟晓栋1 迟秀丽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迟晓栋1 迟秀丽2,. 试论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J]. 当代畜牧兽医,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7035.
摘要:
伴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昌盛,畜牧业的成长壮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如何预防和控制畜牧养殖动物的各种病症问题,已经逐步成为了推动畜牧业迈入发展快车道的关键途径。本篇文章首先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产生的深层次根源进行了浅显易懂的描绘,然后明确无误地阐述了防控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重大意义所在,接下来详细列举了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三个主要类别,分别是普通类、传染类以及寄生类,最后,针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我们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广大畜牧养殖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35
基金资助: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养殖场生产的各类肉制品最终将流入市场,因此,畜牧养殖动物的身体健康状况与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然而,在畜牧养殖的全过程中,由于饲养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以及动物所处的生长环境恶劣等因素,使得病毒和寄生虫有机可乘,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深入探讨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有效防控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畜牧养殖动物疾病产生的原因

绝大多数的畜牧养殖场通常采用群体饲养的模式,这就意味着群居动物容易患上多种疾病。举例来说,部分动物可能因为先天体质较弱,再加上在群体饲养的过程中,养殖场的空间过于狭窄,生长环境条件不佳,导致动物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身体抵抗力减弱,进而引发各种疾病。此外,在饲养员进行动物饲养的过程中,一旦操作不当,也很容易引发动物疾病的发生。例如,在为鸡、鸭等家禽动物接种禽流感疫苗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标准,为它们注射适量的疫苗。如果疫苗注射过量,将会破坏动物自身的免疫系统,轻则导致疫苗接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重则引发流感疫情,使养殖场内大部分动物遭受感染。同样,在动物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如动物之间打斗、跌倒等意外伤害情况,这些都会导致动物的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若不能及时处理伤口,将会导致伤口化脓,严重威胁到动物的生命安全。

二、关于畜牧养殖动物的常见病症类型

(一)典型的动物疾病

首先,动物通常会面临各种典型的疾病考验,这类疾病尽管频繁,但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旦涉及到病情处理的问题,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这类典型的动物疾病,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部分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外伤,例如腿部划伤、眼睛损伤等。这些情况往往出现在动物外出活动时,由于疏忽大意,导致它们的身体与墙壁、树木等物体发生摩擦。针对此类疾病,工作人员需持续关注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及时为患病动物涂抹药物,以防止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第二,部分动物可能会因为生活环境、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上一些内部器官的疾病,比如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内脏功能衰竭等问题。尽管这些疾病不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动物,但是却会对个体本身的健康成长构成重大障碍。因此,工作人员应当时刻关注动物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有动物生病,应立即展开详细的检查。

第三,这类疾病相对较为复杂,主要涉及到动物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疾病处理,概括而言即为动物的生产疾病。动物的生产过程可以细分为怀孕期、分娩期和产后期这三个阶段,在此期间,动物可能会遭遇流产、水肿、难产等产科疾病。对于各类疾病,我们需要依据动物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其次,传染性疾病主要源自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对动物机体的侵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养殖产业规模日益壮大,然而,许多养殖户在引入动物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盲目引进畜禽动物,从而忽视了疾病对养殖业发展所带来的潜在威胁。结果,传染性疾病在人们的忽视中逐渐演变为无法控制的局面,不仅导致同种类动物感染疾病,甚至还可能引发不同种类动物间的交叉感染,进而引发大规模的疫情。众所周知,动物传染性疾病的爆发,极易使整个养殖场乃至整个养殖行业陷入病毒的“围攻”之中,从而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三、畜牧养殖领域动物疾病预防及管控策略

(一)高度重视防疫工作

在正式实施畜牧养殖之前,必须对所选养殖品种进行严格的检疫作业。首先,对于新购入的动物,需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并及时接种相应疫苗,这不仅能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还可以间接降低养殖成本。其次,在养殖工作启动后的第一个星期内,需要密切关注动物的生活习性,对于表现不佳的个体进行深入调查,如有必要,可进行隔离观察,通过血液检验等手段来确认动物的健康状况,以防动物疾病向无法控制的方向恶化。接下来,我们需要加强对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的研究力度,研发针对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特效药物,并结合养殖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养殖管理制度,从而减轻养殖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确保动物疾病预防与管控工作的高效执行。最后,我们需要加大对动物疾病预防与管控工作的资金投入,养殖企业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消毒、检测等专业设备。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动物疾病预防与管控技术的研究,研发出能够检测危害畜禽类动物病毒的专业设备,比如,远程监测动物体温、观察动物现状等设备,为防疫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重视动物养殖过程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许多动物疾病的爆发,主要是因为饲养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足够的防控意识造成的。而科学的养殖观念不仅有助于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率,更有利于疾病预防和管控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提升养殖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饲养过程在整个畜牧养殖工作中的核心地位。首先,我们要确保饲料的配比科学合理,注重动物饮食的营养均衡,适当在动物饲料中加入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此来增强动物自身的抵抗力。其次,我们要特别注意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定期对养殖场内部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同时,也要保证处理动物排泄物的频率,防止细菌滋生对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最后,我们要时刻关注动物的排泄物、食物残渣等情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现象,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并查阅相关资料,力争将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

(三)完善疾病过后的相关工作

养殖工作任务繁杂,部分养殖人员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足。在疾病大面积发生时,才意识到其严重性,但其没有长远的眼光,往往只重视疫情的治理工作。在疫情过后,没有完善处理的意识,导致疫情的反复。例如,在某个养鸡场刚刚经受了禽流感的打击,但事后的完善工作无人处理,工作人员仍然使用疫情期间没有经过消毒程序的食槽、水池等,给了病毒可乘之机。针对此类问题,养殖人员一定要认真处理疫情期间使用的工具以及相关场所,对其进行消毒、通风、晾晒等,避免细菌再次滋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达到动物疾病防控的目的,不仅需要增强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其相关专业水准,也需要畜牧企业合理规划养殖工作的运营,对养殖场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对外来引进动物及时做好检疫工作,观察身体状况不良动物的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疾病防控,为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全面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质量,促进畜牧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永强.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1,23(10):94-95.

[2] 连玉霞.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策略[J].今日畜牧兽医,2021,37(5):1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