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新时期,为提升畜牧养殖产业发展水平,了解影响畜牧养殖疫病多发的因素是关键。在发展过程中,养殖等主体要结合当前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形态和具体特征,把握养殖技术、养殖条件、资金链健全等各项内容,进一步地探索疫病的种类和相关频率,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防范疫病的出现保障,畜牧养殖产业的良性循环。所以,笔者在探索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结合畜牧养殖疾病的基本概述和影响因素,进一步地探索未来的控制思路和策略。
一、畜牧养殖疫苗的相关概述
对于畜牧养殖疾病来讲,其分类依据不同,分类表现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以动物检疫法的规定为依据,可以将动医病分为对人和动物产生危害的疫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疫病、常见多发的疫病这几种类型。如果以动疫病的形式为分类依据,可以将其分为普通型、寄生型和传染性。这也说明,畜牧养殖过程中,疫病的类型较多。并且,易感群体较为丰富,扩展的速度也不受控制。因此,强化疫病防护意识,避免出现受到大范围的感染是当前工作部署的重中之重。
二、畜牧养殖疫病多发的影响因素
2.1基于养殖主体防疫意识亟待优化的因素分析
从主体意识形态分析角度来看,养殖户自身的防疫意识是否丰富、科学与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养殖户大多数是在乡镇农村或者城郊区域建设养殖场,其文化水平、综合素质亟待优化,很多主体的思想较为保守,更加倾向于利用以往的经验,对养殖工作和疫病预防进行推进。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导致疫病安全隐患无法被排查而出现疫病扩大化的问题。例如,一些养殖户资产规模较小,考虑到经济成本,即使出现了一些疾病,也没有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在此种情形之下,并不断传染,也就会对整体的养殖产业造成极大的冲击。
2.2基于养殖管理模式亟待创新的因素分析
当前,很多地区的养殖方式较为落后,特别是一些散户和小规模的养殖主体,在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没有应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整体的工作把握并不精准,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比如在对饲料的用量、喂养的时间进行把控的过程中,只是对经济成本和使用的娴熟度进行了考量,而没有对畜禽的成长发展需求进行把握。并且,一些养殖主体没有全面的划分,养殖的密度养殖密度过高,一些粪便没有及时清理,也会使疫病的风险不断加大。所以,通过科学评估、指引,创新养殖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2.3基于检疫工作较为滞后的因素分析
除了上述影响因素之外,在对检疫工作推进过程中,检疫部门自身的工作具有一定滞后性,也是疫病多发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很多检疫工作的准备工作不足,只有出现问题时才进行排查,没有通过前期接种疫苗、定期检查的相关方式,了解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形态,在外部监督等多个层面都存在较多不足。
三、重点提升畜牧养殖疫病防控水平的策略和方法
在研究中,主要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具体主要表现如下。
3.1有效强化养殖户的疫病防护意识
在对疫病防护工作推进过程中,养殖户作为重要的直接性主体,需要强化自身的防护意识,从长远发展和宏观发展角度入手,进一步地了解畜牧养殖疫病防范的具体要求。一方面,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普及,进一步地使养殖户可以了解专业的疫病防护知识,当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对畜禽的疫病进行科学判断,避免疫病出现大范围的爆发。另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养殖协会等相关组织,加强养殖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等相关形式,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普及,相关人员也要注重定期推送专业知识的信息,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当出现问题时,养殖户之间也可以及时互相通知,从源头角度出发,遏制疫病的扩展。
3.2采取相关措施,优化养殖管理的先进性
为更好解决当前养殖模式较为落后的具体问题,采取科学措施,使畜牧养殖工作可以趋向于规模化、自动化、科学化的趋势发展,也可以实现可持续运行的基本目标。一般来讲,要尽量规避养殖散户的频繁出现,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的管理,促进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一方面,要引导鼓励养殖散户积极参与到联合组织之中,拓展整体的养殖规模,通过职责分工,使具体的疫病防治工作更加顺畅。例如,安排专门人员对先进品种进行筛选,而一些人员则对疫病的防护和治疗进行推进,一些人员负责整体的安全卫生整治,通过不同环节的有效,使整体的养殖水平更高。另一方面,要对智能化养殖工作进行推进。例如,通过配备智能化的机器人或远程监视器,及时了解促进的具体状态,如果出现疫病隐患,可以及时地通过预警的传输,优化科学策略的采取。
3.3科学推进检疫工作优化制度构建
当然,在对畜牧养殖疫病进行防范的过程中,政府以及检疫部门也要加强检疫工作的定期开展,尤其是要通过定期检查,了解畜牧养殖疫病的发生风险,并组织养殖户定期接种疫苗,进一步地避免疫病的频繁出现。与此同时,要健全防疫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配备专门的消毒设施,保障消毒剂的环保性,引导养殖户对养殖区、生活区、隔离区进行有效隔离,避免疫病的快速传播,并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完善的防疫制度,通过促进成长规律和基本特性的分析,全面落实防疫制度的细节,按照检疫流程,经过检疫的品种才能够进入到养殖区,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优化了其养殖的科学性。
结束语:现如今,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在行业拓展、市场份额优化等多个层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畜牧养殖疫病多发,使得畜牧产业的稳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从源头角度规避畜牧养殖疫病的频繁出现,积极探索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及时通过制度构建,及时建议控制具体问题的出现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曾红平,林全贵. 畜牧养殖疫病多发因素及有效控制措施分析 [J]. 农村实用技术, 2023, (01): 117-118.
[2]李兰. 畜牧养殖疫病多发因素及有效控制措施 [J]. 畜禽业, 2021, 32 (06): 106-107.
[3]段美玉.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发病因素与防治策略 [J]. 今日畜牧兽医, 2020, 36 (07):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