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的不足
1.1信息闭塞
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不同部门的工作难以协同配合。例如,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困难,从而给现场施工带来困难。而施工部门也无法及时反馈现场情况给设计部门,导致设计方案无法及时调整,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其次,传统管理模式下,信息闭塞还会导致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例如,施工现场发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进而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此外,由于信息闭塞,项目管理人员也无法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资源利用情况,导致项目管理无法精准、高效地进行。最后,信息闭塞还会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例如,由于不同部门之间信息闭塞,导致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而且,由于管理层无法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管理决策无法及时调整,导致资源的低效利用和成本的不必要增加。
1.2缺乏协调性
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的缺乏协调性表现为各个部门在项目管理中缺乏合作和协作,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和配合,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例如,在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不同的部门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设计出现错误,采购与施工不匹配,施工进度延误等问题。此外,在施工管理中,传统管理方式往往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即各个部门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缺乏整体协调和统筹,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1.3风险控制不足
在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中,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措施,导致项目管理方面的风险控制不足。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具有较高的风险,例如土壤承载力不足、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如果没有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就会给项目进度和质量带来隐患。在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下,往往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方法,工程风险管理往往局限于对单一因素的分析,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同时,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与项目实施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不能够有效地应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无法为项目管理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因此风险控制不足成为传统施工管理方式的一个主要缺陷之一。
1.4低效率
首先,传统施工管理方式注重的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但这种管理方式容易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闭塞、沟通不畅。施工现场需要的资源、材料、设备等信息,如果无法及时传递到相应的部门,就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工作重复,影响项目的进度和效率。其次,传统施工管理方式中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由于施工现场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但协调不足,往往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同时,传统管理模式中注重个人的业绩考核,容易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和推卸责任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协调不足的问题。第三,传统施工管理方式中风险控制不足。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往往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方法,没有对潜在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和控制。这种管理方式容易造成工程质量和进度受到威胁,甚至发生重大事故。传统施工管理方式的流程较为繁琐,效率较低。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各个部门之间需要不断地协调、确认、审批,导致流程较为繁琐,效率不高。同时,传统管理模式中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使得各项工作需要手动完成,进一步降低了施工管理的效率。因此,传统施工管理方式的效率低下,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建筑施工的需求。为了提高施工管理效率和质量,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如项目管理理念。
2项目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2.1强化项目计划和控制
采用项目管理理念,强化项目计划和控制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首先,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可以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为项目实施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同时,制定项目执行方案可以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和进度要求,有利于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其次,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通过对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等方面的监控和控制,可以有效避免项目延误、超预算或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最后,对项目的计划和控制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在项目实施中,随着项目进展情况的变化,项目计划和执行方案需要及时调整。这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敏锐的判断和灵活的应对能力,以及科学的决策和分析能力。
2.2提高信息沟通效率
在传统施工管理方式中,由于信息闭塞和缺乏协调性等问题,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导致沟通不畅,影响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采用项目管理理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沟通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信息沟通效率。通过信息共享,不同部门可以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需求,以便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决策。同时,通过沟通机制,可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得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和高效。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误解和冲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更加顺利和高效。此外,项目管理理念也强调要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建立专业的监控系统和跟踪机制,可以实时监控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可以避免问题的扩大和深化,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另外,项目管理理念还注重团队合作和绩效评估。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互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绩效评估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和发展。总之,采用项目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信息共享和沟通效率,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促进团队合作和绩效评估,从而实现项目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2.3强化风险管理
强化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方法。而项目管理理念注重风险管理,强调在项目启动阶段就应对风险进行规划和管控。具体来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管理者应该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识别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应对措施。风险管理计划需要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责任分工、工具和方法、风险评估和监控等方面内容。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识别潜在风险的类型、程度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减轻风险的影响。实施风险监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及时监控风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通过收集数据和信息,对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新出现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在风险发生时,需要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信息闭塞、缺乏协调性、风险控制不足、低效率和不可持续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筑工程管理中引入了项目管理理念,通过强化项目计划和控制、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强化风险管理、强化团队协作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实践,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康,李欣.项目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筑,2019(13):157-158,167.
[2]刘爱民.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建筑科技,2018,49(12):84-85.
[3]张海艳,杨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闭塞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