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会计专业课教学应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二、《成本会计》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塑造人的灵魂,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知识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面对的应该是人的灵魂,应该教育学生在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方面符合社会主流取向,实现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当前,随着“双一流”战略的推进,我国踏上了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教育的目的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虽然不同的专业课讲授的文化知识不一样,但是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都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2、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大学阶段是学生逐步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相对于文化知识的积累,大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丰富,心理还不成熟,在离开父母独立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老师及时、正确的引导。一般来说,大学生对专业课学习比较重视,与专业课老师接触较多,因此专业课老师完全可以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结合,通过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教会学生做事先做人,正确引导学生客观地认知自我,建立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形成崇尚理想、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
3、从《成本会计》课程特点来看。《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理论性、系统性、操作性较强。该课程主要以工业企业为例讲授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及制度、成本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企业的商业秘密等,因此,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加强思政教育是必须的。
三、《成本会计》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措施
1、将“ 立德树人” 的教学理念贯彻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中,增加德育目标的相关内容,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教师应明确自己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要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
2、深入挖掘思政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首先要求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道德和高度敬业的精神。例如,成本核算要遵纪守法,严格执行我国的成本会计制度;成本记账要把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以公允、客观的态度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财经法规,不做假账;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运用需要考虑企业的生产类型与管理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爱岗敬业,守正创新。其次,在我国会计学科及会计教育发展过程中有许多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教授,通过对他们事迹的介绍,学习他们执着求真、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学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会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以外,还要关心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关心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财经法规等,从中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例如,中国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能够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成本会计实践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教学形式方面可以开展案例收集、课堂讨论、总结反思等形式,也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宽课程思政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范围,增强思政元素的渗透力。
3、言传身教,自觉提升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首先,教师自身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课程思政水平。其次,教师应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作为良好道德品格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在良好师德师风的影响和带动下,以教师个人魅力去感动、影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发挥榜样的作用。另外,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真诚以待,正确引导。专业课老师并不都是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机会不一定多,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上课和下课时间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师言传的认同和接受,从而实现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 陈晓芳,陈 昕,洪 荭,李 琴. “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价值意蕴与教学实践[J].财会月刊,2022(1):1-9.
作者简介:
童云峰,会计学硕士,扬州大学商学院财会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