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全球经济运行停滞,世界各大经济体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尽管中国行动果断,在第一时间就采取了严厉的防控措施,但是由于国外防控不利,中国的经济依旧遭受了不小的冲击,进出口受阻,一大批外贸企业发展陷入困境。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恐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关税壁垒、核心技术封锁等手段来遏制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2020年5月,党中央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二、双循环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一个社会的经济循环可以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部分,简化之后,便可以归纳成生产、流通和消费三部分[1],其中,生产是开始,消费是终结。我国要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就需要打通生产、流通和消费这三个环节,特别是要让生产和消费相匹配。2020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强调要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一个国家的消费可以分为国内消费和国外消费两种,国外消费主要表现为出口。当前,由于疫情的蔓延以及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保护,我国的出口收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消费,特别是国内消费的拉动作用。[2]当前国内的消费还有很大的潜力尚未被发掘。首先,国内消费对于我国经济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这表明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3]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这还远远不够。
其次,我国的消费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升级。要让消费在未来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所需要关注的便不能仅仅是消费的数量,消费的质量以及国内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才是接下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所要关注的焦点。
(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力都有了质的突破,但是这依旧还是满足不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当前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中,我们在注重激发国内消费潜力的同时亦要注重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供给侧的深化主要依托于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是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会带来产品供给结构的改变,它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会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种类数,进而推动产品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升级。[4]
因此,我国经济要构建循环发展格局的另一个着力点便在于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上。未来我国必须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国内产业的升级,实现中等收入陷进的跨越,进而推动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消费和技术创新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消费和创新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我们要注意到消费和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让消费和技术创新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5]消费和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1.消费为技术进步提供方向和动力
消费对技术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消费可以为一个社会技术的进步提供方向和动力。[6]消费既包括消费的总量,也包含消费的层次。从消费的总量上来说,任何一个社会的人们总是希望在自己收入许可的前提下消费更多的产品,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人们消费的产品的总量也会增加。面对人们对于产品总量不断增加的消费需求,企业会不断通过技术研发来改进自己的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7]最终推动本国生产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
从消费的结构层次来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会更加倾向于消费质量更好、档次更高的产品,人们的消费结构也会不断的升级。与此同时,人们也将不满足于现有产品的种类,一些新的消费需求也将出现,进而产生新的消费市场,为了占有这个市场更大的份额,企业们也会大力进行技术的改革和创新,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技术的进步。
2.技术进步会带动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会创造需求。一个社会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这个社会的产品供给方面。技术的进步会改变一个社会产品的供给,表现为产品供给的数量、种类以及所提供的产品的质量上。技术进步对于消费的推动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
技术进步对于消费提升的直接作用表现为,原有工艺的改进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会提高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当新的生产技术出现时,新的生产技术往往可以生产出新的产品,增加产品的种类数,使得消费者的购买选择更加多样化,进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技术进步对于消费提升的间接作用表现为,技术进步以后,劳动生产率会相应的而提高,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得单个商品的价值下降,这相当于间接的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收入的增加又会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促进消费的发展。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1. 制定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方案
如今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我们国家的收入分配仍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基尼系数居高不下。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实施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方案,减小我国低收入群体,增加中收入群体的收入,以此来激发我国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促进我国经济向着更高质量发展。
2. 加强自主创新,营造有利的创新环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技术向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营造更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要更加注重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于创新成果的保护和奖励。让技术创新真正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3. 政府加强监管,积极引导
消费和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源泉,但二者之间只有形成良性的互动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必须要加强监管,引导消费者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实现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同时也要引导企业朝着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方向进行技术创新,让消费和技术创新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推动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想与企业应对之道[J].企业经济,2020,39(12):5-13+2.
[2]朱华雄,周文蕾,阳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历史演化与展望[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1-14[2021-02-27].https://doi.org/10.14100/j.cnki.65-1039/g4.20201215.001.
[3]陆岷峰,徐阳洋.经济双循环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机遇、挑战与成长的着力点[J].西南金融,2021(01):73-82.
[4]孙祁祥,周新发.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7(03):140-149.
[5]张平.创建“消费-创新”新循环——2035经济新主题[J].文化纵横,2020(06):16-25+158.
[6]金晓彤,黄蕊.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的互动机制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要素配置分析[J].经济学家,2017(02):50-57.
[7]产健,许正中.消费结构升级、政府支持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视角下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8):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