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技术探讨
姚桂荣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姚桂荣,. 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技术探讨[J]. 当代畜牧兽医,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071.
摘要: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的建设逐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流。然而,规模化养殖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疫病防控问题。本论文旨在探讨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的措施及相关技术,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
关键词: 规模化养殖场疫病防控技术手段管理措施畜牧业
DOI:10.12721/ccn.2024.157071
基金资助:

引言:随着全球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的兴起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显著特征。然而,规模化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疫病防控难题,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的疫病防控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和技术,以期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概况

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的疫病问题一直是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密集化程度的增加,疫病的爆发不仅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更对畜牧业产业链的稳定运转构成威胁。在规模化牛羊养殖场中,常见的疫病主要包括口蹄疫、结核病、布鲁氏杆菌病等,这些疫病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口蹄疫是规模化养殖场中最为常见和具有传染性的疫病之一。该病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和食道感染,引起牛、羊口腔、蹄部黏膜的溃疡性病变,严重时可导致牛羊死亡。牛羊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由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布鲁氏杆菌病又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由消化道传染。由于口蹄疫、结核病、布鲁氏杆菌病的传染性极强,一旦发生,往往迅速蔓延,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口蹄疫、牛羊结核病、布鲁氏杆菌病(布病)是人畜共患病,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人感染了布病,表现全身疲惫、乏力、关节痛等症状。怀孕的女性感染了布病易引起流产,死胎等症状。

除此之外,牛羊伪狂犬病、牛羊破伤风、牛羊痘病、羊快疫等疫病也在规模化牛羊养殖场中时有发生。进而威胁到规模化养殖场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

这些疫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触、家畜饲料、水源传播等途径传播。养殖场内密集的畜群容易形成传染链,使得疫病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此外,由于规模化养殖场存在集中饲养、高密度放养等特点,一旦疫情爆发,其传播速度和范围相较小规模养殖场更为庞大,对养殖业的冲击更为严重。

因此,了解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的概况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定期的疫苗接种、加强动物检疫和提高养殖者的防控意识,可以有效减缓疫病传播速度,降低感染风险,为规模化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为健康的环境。

二、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

2.1疫苗接种与管理:疫苗接种是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定期接种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牛羊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在疫苗接种方面,首先需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疫苗种类,并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期。其次,建立科学的疫苗管理计划,明确接种的时间、剂量和方法,确保养殖场内的每一头牛羊都得到全面的免疫保护。同时,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疫苗效果监测,及时调整接种计划,以确保疫苗接种在疫病防控中发挥最大效果。通过科学而全面的疫苗接种与管理,规模化养殖场可以有效减缓疫病传播速度,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益。

2.2卫生管理与消毒:卫生管理与消毒是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保持养殖场的卫生环境可以有效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首先,养殖场需要建立科学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清理畜舍、排除积水,确保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其次,对饲料、饮水和养殖工具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病原体通过这些途径传播。采用有效的消毒剂,确保彻底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此外,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污染源。

卫生管理与消毒的有效实施可以降低养殖场内疫病的爆发概率,提高畜群的健康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的卫生制度和精细的消毒程序,规模化牛羊养殖场能够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生产环境。

2.3畜禽环境监测:畜禽环境监测是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的关键一环。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养殖场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风险。监测的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温湿度等关键指标,以及动物行为和生长状态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养殖场管理者能够及时判断畜禽健康状况,提前发现异常迹象。

畜禽环境监测有助于建立科学的预警系统,使管理者能够在疫情爆发前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例如,如果监测数据显示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浓度升高,可以加强消毒工作;若监测到饮水源的水质异常,可以及时更换或进行净化处理。这样的实时监测不仅有助于提高防控的精准性,还能减缓疫病传播速度,为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

三、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技术探讨

3.1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的应用对于提升疫病防控水平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在畜舍内部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管理者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畜舍信息。这有助于预测潜在的疫情风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若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动物疲劳,物联网技术能够提前警示,避免疫病爆发的风险。其次,物联网技术可用于动物的健康监测。通过植入或佩戴生物传感器,实时监测动物的生理指标,如体温、心率、运动轨迹等。这使得养殖者可以迅速发现异常情况,早期诊断疾病,从而采取及时的治疗和隔离措施,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用于饲料管理。通过智能化的喂食系统,根据动物的需求和生长状态进行精准投喂,避免过度或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动物因饮食问题引发的健康隐患。

综合而言,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益,更为疫病防控提供了全新的手段。通过实现畜舍的智能化管理和动物的实时监测,物联网技术为规模化牛羊养殖场提供了更为精准、全面的疫病防控策略,推动了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

3.2基因编辑技术与疫病抗性培育

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项创新性工具,为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提供了全新的途径,特别是在疫病抗性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精准编辑动物基因组,研究者可以引入抗病基因,提高牛羊对特定疫病的免疫能力。首先,基因编辑技术允许科学家在动物基因组中准确插入、删除或修改特定基因。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引入表达抗病蛋白的基因,使牛羊具备对特定疫病的天然免疫能力。这为降低疫病发生率、提高养殖场动物整体抵抗力提供了有效手段。其次,基因编辑技术还可用于剔除或抑制疫病相关基因。例如,在养殖场常见的疫病基因中,通过编辑使其失去功能,从而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能力。这种精准调控的方法有望有效降低疫病在养殖场内的传播风险。然而,基因编辑技术在应用中也需谨慎,包括伦理问题、安全性和法规约束等。对于规模化牛羊养殖场而言,尽管基因编辑技术为疫病抗性培育提供了新的前景,但其广泛应用仍需经过充分的研究和验证,确保安全、可行性和社会接受度。

总体而言,基因编辑技术在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的疫病防控中具有巨大潜力,可为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论

通过对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和技术,以期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然而,疫病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金花.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研究[J].新疆畜牧业,2022,37(06):41-43.

[2] 黄吉祥,黄仟色.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19):11-13.

姓名:姚桂荣;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68年3月18日;籍贯:吉林省梅河口市;职称:高级兽医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预防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