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是电厂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正常运行对于电厂的稳定陨星至关重要。而锅炉的水质直接关系到锅炉的安全运行和节能减排。但是现有的化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繁琐、检测周期长等,且电厂锅炉水质质量难以得到可靠保障,这对于电厂的整体运行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对锅炉水质进行常规化验,并进行质量控制探究是一道紧迫且重要的课题,也是相关人员最为重要的探索任务。
一、电厂锅炉水质常规化验方法
电厂锅炉水质对于保证锅炉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常规化验方法可以有效地监测和评估水质硬度、酸碱度和溶解氧量等指标,为电厂锅炉水质控制提供依据。
(一)水质硬度常规化验方法
水质硬度主要由镁和钙离子的存在形式决定,硬度高的水容易产生水垢,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测定水质硬度的方法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和复合指示剂比色法。其中,滴定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滴定法通过使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作为配位剂,与镁、钙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进行测定。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并加入微量硬度铬黑T指示剂。然后向水样中加入EDTA滴定液,滴定过程中出现颜色转变,从初始橙色或粉红色到蓝色。再者,记录滴定液总体积V和所消耗的滴定液的体积V0。最后,计算水样中的镁、钙离子的浓度。
(二)水质酸碱度常规化验方法
水质酸碱度也叫做pH值,能够反映了水中氢离子的浓度,同时也能够反映了水体的酸性或碱性程度。电厂锅炉水的酸碱度对设备的运行和水质稳定有很大影响。测定水质酸碱度的方法有玻璃电极法、指示剂法和红外pH计法。其中,玻璃电极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玻璃电极法是通过玻璃电极与测试液中的氢离子发生电化学反应测定pH值。在具体的化验中,相关人员首先应该用标准溶液进行校正,根据标准溶液的pH值调节仪器,然后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并将水样倒入测定容器中。继而将电极插入容器中,浸泡在水样中,等待一段时间,让电极与水样达到平衡,最后读取pH值。
(三)水质溶解含氧量常规化方法
水质中的溶解氧量是反映水中氧气含量的重要指标,对维持水中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测定水质溶解氧量的方法有溶解氧电极法、亚硝酸盐消耗法和比色法。其中,溶解氧电极法的运用最为广泛。溶解氧电极法是通过氧电极和溶解氧电极的测量,计算出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首先,在采样环节,相关人员应确保锅炉在正常运行时,用无菌锅炉水样瓶采集锅炉水样。然后将采集到的水样尽快送至实验室,避免样品在运输过程中氧的溶解量发生变化。在实验室中,具体应该将水样过滤掉颗粒杂质,以减少后续分析过程中的误差。继而将处理好的水样倒入溶解氧测试瓶中,加入适量的饱和盐溶液和指示剂,并用橡皮塞密封。接下来将其置于恒温槽中,恒温槽温度一般为25℃。将搅拌器放入瓶内,通过横向运动搅拌,促使溶解氧从水中逸出。使用溶解氧电极测定瓶中氧的浓度,通过电极的信号变化确定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最后进行结果分析,主要通过电极的信号变化,将其转化为溶解氧的浓度值。
二、电厂锅炉水质质量控制路径
(一)强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电厂锅炉水质质量控制是保障发供电、供热设备运行安全和节能环保的重要环节。实施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前提是具备一支素质优良的工作人员队伍。具体做法如下:其一,加强专业知识培训。锅炉水质控制与化学分析等相关专业知识是工作人员必备的基础。针对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组织相关培训课程,包括锅炉水处理技术、化学原理、水质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其二,建立严格的岗位要求和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流程,确保每个工作岗位的任务、要求和责任能够清晰明确。同时加强工作人员对岗位要求的理解和认同,提高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再者,加强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培养。锅炉水处理工作涉及一定的化学物质和高温高压环境,安全风险较高。电厂管理人员应加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了解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工作。同时,加强事故防范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提升锅炉水质质量控制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二)积极引入智能化仪器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仪器设备在电厂锅炉水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逐渐成为新的趋势。与传统的手动采样和人工分析相比,智能化仪器设备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多指标监测和数据管理等优势,能够提高水质质量控制的准确性、效率和可靠性,为电厂的生产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智能化仪器设备还能够实时监测和预警异常情况,提高了对水质质量控制过程的响应速度和准确度。此外,智能化仪器设备提供了更多的水质指标监测和分析能力,不仅可以监测常见的水质参数如PH值、硬度和溶解氧等,还可以监测特殊的水质指标,如重金属含量和有机污染物等。这种多指标多参数的监测能力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水质状况,帮助电厂实现更好的水质质量控制。
电厂在引入智能化仪器设备首先需要从选型入手。根据电厂锅炉水质质量控制的具体需求,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的智能化仪器设备。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适用范围、操作便捷性、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因素,以保证设备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智能化仪器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设备的安装应根据厂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以便于操作和维护。安装完成后,对设备进行严格调试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性。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还要建立相应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定期巡检、维护保养、校准调试和故障排除等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以确保设备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锅炉水质化验制度
锅炉水质是电厂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其质量控制路径的健全与否关系到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保证锅炉水质的良好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锅炉水质化验制度。
首先,建立科学完善的化验项目体系。锅炉水质化验项目应涵盖常规分析、主要污染物测试以及特殊成分检测等,例如,包括pH值、溶解氧、总硬度、铁、钠、总磷、氨氮等指标。同时要结合前期水质调研,根据特殊情况设定相应的特殊成分化验项目。
其次,建立化验频次和化验标准。化验频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电厂的具体情况,以保证水质监测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同时要根据锅炉的不同工况,制定不同工况下的化验频次。化验标准应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和电厂的实际情况,结合设备特点和水质要求制定。
再者,建立化验数据监控和数据分析的机制。电厂应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及时记录分析化验数据。对化验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建立数据报警机制,提醒相关人员密切关注水质变化,防止事故发生。
最后,建立水质化验结果评价和记录报告的制度。根据化验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修复。建立完善的记录报告制度,记录化验结果和处理的情况,为水质质量的分析提供参考。
总结
总而言之,通过对电厂锅炉水质常规化验方法进行了有效分析,探索更为高效、精确的化验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为电厂锅炉水质化验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有助于提高锅炉水质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确保电厂正常运行。但是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以适应不同电厂的需求,并提高化验的自动化程度。
参考文献
[1]潘倩.电厂锅炉水质常规化验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J].山西化工,2022,42(03):87-88+92.
[2]李雷.探讨火力发电厂锅炉水质常规化验方法及质量控制[J].当代化工研究,2021(06):151-152.
[3]郝建坤.电厂锅炉水质常规化验方法及质量控制[J].居舍,2019(0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