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Chinoiserie)源于欧洲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时流行的“中国热”,这一文化潮流因对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联想而产生了一套艺术形式,当时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成了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在当今的全球时尚领域,中国风依然焕发着生生不息的魅力,可以说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衣食住行中的“衣”在某些环境下早已跨越了生存的需要,表达个人审美情趣成为了更为重要的着装动机。近年来,“新国风” 在时尚领域的盛行则是国风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中国风元素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蕴含了一定的人文精神。中国风服饰的意义在于弘扬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表现民族个性与文化自信。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将水墨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融合,进行时尚再造,可以极大地丰富服装的文化艺术内涵,在实践可持续时尚的同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1 水墨画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沉淀着中华几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水墨画讲究构图虚实、笔墨浓淡,气逸其中,富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可以给人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
其一,水墨画的意境之美在于寥寥数笔却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于方寸之间勾勒出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化繁为简凝练出中国美学的无限意境空间。
其二,水墨画的形式之美在于线的运用出神入化、气韵灵动,不单单拘泥于点、线、面的合理排布,而是用线表达情感,就像不断线的风筝,使观者能与作品交流。这便是吴冠中先生的“风筝不断线”理论,即画家所创作的画是要与客观现实存在一定联系的,“风筝”就像作品,“线”就是现实生活。
其三,水墨画的色彩之美在于墨色与水的调和千变万化,运墨而五色具,大美却无言。就好比最为典型的“留白”,水墨画中最为常见,运用也最为繁多,留白本质上也是一种色彩,涵盖着丰富的虚景,是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留白太少,容易使观者视觉上透不过气,就需要密处取气;留白太多,色彩上就会略显单薄,画面撑不住,则需要反过来重塑画面主体物。
2 水墨画概念时尚再造设计手法
全球时尚产业正在迈进可持续循环发展的时代,时尚产业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体系对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时代呼吁着未来需要面向生态文明的新时尚。时尚再造是通过丰富作品的表现来增加新的艺术魅力的一种形式,从根本上重构时尚系统,在原料生产、服饰制造、旧衣回收等方面最大程度改变对环境的影响,续写人与自然的边界艺术。以设计延续纺织品的生命是对自然最好的回馈,赋予设计新面貌、新特征、新风格,使它成为一种具有律动感、立体感的可持续时尚。例如,比利时设计师Martin Margiela用他精湛的结构技术及锐利的目光看穿衣服的构造及布料的特性,如把长袍解构并改造成短外套,以大量抓破了的旧袜子造成一件毛衣,赋予了时尚新的生命。
而中国的时尚再造市场还没有成熟的产业链,若是与新国风等此类热潮相结合,不失为一种践行可持续时尚的新尝试。以下将水墨画为设计概念,进行时尚再造设计手法的探讨。
2.1款式细节再造
水墨画中讲求气韵并举才能灵动,而服装设计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同样也要表现出气韵生动之美。如同水墨中讲究用概括的手法描绘物体的形,服装廓型也是最先反映主体的要素,如X型、A型、O型、Z型、V型等,是人们对于设计的第一印象,它对服装造型与结构起着主导作用。水墨画中对角线构图法即对应了服装的X型廓形,具有集中画面核心的作用,常用于设计重点在前胸或下摆的服装中。除了各种廓形成衣外,不少设计师也会选择用薄纱材质或蕾丝的堆叠来达到宽松自在的效果,好比水墨画气韵灵动中“韵”的部分,没有具体的“形”反而能够表现出更多的“神”。
其次,基于水墨画疏密有致的概念,服装款式上则要讲究“平衡”与“留白”。胸省量全部收省以达到前后身的平衡、前中线两边元素在视觉上保持平衡、色彩冷暖、色块大小、分割线长短的平衡等等,要保持左右两边的吸引力是对等的。水墨画中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通过或浓或淡、或疏或密的用笔在画纸上产生色彩丰富的效果。在水墨画理论中,黑墨属于“色”,白色画纸本身的白,也属于“色”。所以画者尤其注重对画面空白处的处理,正如同服装中也需要“留白”。面料上的镂空纹样、不同面料的拼接效果及局部裸露都能体现出服装中虚实处理的艺术性。
2.2图案设计再造
在水墨画中,往往追求的是“味外之旨”,即“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服装设计常常会运用直接绘画或定位印花等方式进行图案设计再造,比如泼墨、印染等直接在面料上做变化,或是用3D打印的方式将一种印花的每个部分分别印在不同裁片上。这种抽象的手法可以起到增添艺术性的作用,恰到好处的“立象”强化了服装整体的创造性。图案设计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异形,指的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物象融合于一体,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形象。无独有偶,异形也是中国水墨画的一个重要元素,一般出现在花鸟画中,但偶尔也出现在山水画里。这种重新组合的新形象不存在现实的对应物,有些图形从形态上看甚至很荒诞,但它的生命力在于以新奇吸引视觉,同时更重要的是它能表达单一物象所无法表达的图形语言。
2.3面料肌理再造
基于水墨画概念下的面料肌理再造,应遵循其美学特征,就是上文所说“意境之美”与“形式之美”。面料再造手法可分为:做加减法、面料堆叠、解构、印染等。对材质的感受往往依赖于触觉,面料的堆叠融合了裁剪、排列、拼接、折叠等方式使面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这一点与水墨画中山水的错落有致、沟壑纵横、谷底穿插、水潭留白有互通之处。可用面料堆叠去表现水墨画中山水的层次。反之,水墨画中的减法对应了腐蚀、灼烧、镂空、烧花、抽丝等面料改造方式。在服装的领部、袖口、前襟、肩部、裤脚口、侧缝线、下摆等边缘位置常常会用到镂空,增强服装的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提升服装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结语
如今,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共识,通过时尚将世间万物视为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并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墨元素等中国风与时尚再造的结合在延续时尚生命的同时,也将发挥中国古典美学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杨宁伊楠,徐蓉蓉.水墨画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提取与重构[J].美术教育研究,2023,(2):93-95.
[2]易豪清.当代时尚再造中中国符号对服装发展的影响[J].大观,2020,(3):87-88.
[3]张欣茹.浅析镂空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21,43(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