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自动化技术持续创新的过程中,电气工程也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加之当代社会大众极其关注节能环保话题,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一些问题逐渐凸显而出。能源消耗是电气工程自动化常规运行中存在的最大弊端,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未来发展可能会因此受到制约,那么,就需要从节能环保技术上做工作,将其创新研发与科学应用作为重点。电气工程自动化中节能环保技术的助力,能够使其接下来的发展更加顺利,且不影响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各项功能,还能达到节约能源消耗的良性运行目标,从企业本身、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是效益的有效提升,同样也为电气行业构建了更大的创新、发展格局。
1电气工程自动化及其节能技术的应用原则
1.1安全性原则
在工程具体建设过程中,安全问题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考虑因素,而安全性原则是电气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由于工程施工难免会出现安全问题,很难保证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甚至对电气系统安全运行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日常开展系统设计过程中,只有保障各项零部件安全运行,才能防止在施工中引起一系列安全事故,大大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1.2可持续发展原则
现如今,各领域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本原因在于资源受到很大局限性,由于生产可再生资源需要许多物力的支持,所以在日常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中有效控制资源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开展电气系统设计时,尽量使用绿色环保的节能材料,防止在使用材料期间对周边带来极大污染,进一步节省污染治理费用。与此同时,将科学发展观渗透到各项工作中,确保电气工程设计达到国家标准,充分保障整个工程建设安全可靠。
2新能源与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优化
2.1变压器的节能措施
在电气系统中,有许多电气设备,而变压器是这些电气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在电网运行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损失,而变压器的损失占到了总损失的半数以上。所以,如何对其进行技术改进,从而将其损失降到最低,是电气节能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变压器运行过程中所引起的损耗,可将其划分为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和其他损耗。在空载损失方面,由于铁心是变压器的主要磁路。因此,对其进行绕组形式的调整,可降低其损耗,并对其材质进行优化,可有效地提高变压器的工作效率。在变压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适当地调整电流大小、提高绝缘性能、减小绝缘体积、对线圈进行改进和优化可以有效地减少负荷损耗。在其他系统中,对风机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以提高整个变压器的效率;在散热器上,要通过优化散热材料和结构来提高散热性,从而减少这部分所带来的损失。通过对各个部件进行改造,使得变压器能够与被驱动负荷进行合理的匹配,从而达到降低网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目的,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2.2优化电网配置,降低电气损耗
电力网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电力的输送与分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体系,然而,电站与客户往往处在两个不同的地区,在这样的远距离输送中,电网很容易出现损失,从而造成部分电能的浪费,从而大大降低了实际的利用率。电气从发电站向用户输送电气时,其损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无功,(2)谐波。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减小或消除这两种损耗。然而,由于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无功功率,使得电力系统在传输中极易出现电压的变化,从而导致电力系统的损耗和系统的稳定性。这就要求对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与补偿,从而降低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对电力系统的冲击,使电力系统得到合理的分配与使用。要达到减少谐波的目的,可以加大对电网的母线的短路容量,并采用安装滤波器来减少谐波的构成,同时,在电力系统的终端,也要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2.3提升配电技术水平
智能配电系统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络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通过对配电网络各个节点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实现对配电负荷的精准预测和调度,从而提高配电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智能配电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和管理,促进分布式能源与配电网络的有效融合,提升配电系统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新型配电设备可以应用于提升配电技术水平。例如,采用带有智能控制和监测功能的开关设备和保护设备,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络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采用具有节能和环保特性的变压器、开关设备和电缆等配电设备,可以降低配电系统的能耗和环境污染,提高配电系统的节能环保性能。此外,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络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络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自动调整配电负荷和电源的匹配关系,提高配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配电自动化系统还可以实现对电力质量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质量。
2.4协同发展分布式和集中式新能源
在新能源开发过程中,应用电气自动化环保技术,可以协同发展分布式和集中式新能源,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电力供应。首先,通过应用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分布式新能源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智能电网技术能够实现对分布式新能源的实时监测,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的监测。同时,还能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分布式新能源进行有效调度和控制,确保其安全可靠地接入电网。其次,通过集中式新能源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新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集中式新能源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电力传输的距离、传输效率等因素,通过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降低电力传输的距离,提高传输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应用电气自动化环保技术,还可以实现分布式和集中式新能源的协同发展。通过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分布式新能源与集中式新能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能源的优化利用和互补发展,从而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5无功功率的补偿
电气工程自动化供电设备的运行中会存在一定量的无功功率,这些伴随设备运行不断产生的无功功率会加剧能源的消耗,最终会对电网运行效率造成影响,降低用户的用电供给质量。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解决无功功率堆积问题,需要增加相关设备进行科学处理,实现电网的无功功率补偿,这样就能够确保电网常规运行的安稳性,还能使其运行成本得到合理控制。大部分用于补偿无功功率的设备都是就地安装,就地补偿,利用模糊控制投切的形式可以对补偿设备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功率倒流这种问题的出现,同时补偿设备自身的节能效果也可以得到最大化体现。
结束语
电气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此,但是,电力系统的节能设计还有很多发展的余地。为此,设计人员应转变节能设计的理念,采用可实施的节能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炳杰.电气节能技术与电力新能源的应用[J].光源与照明,2023(02):243-245.
[2]季瑶佳.电气节能技术与电力新能源的发展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9(01):42-43.
[3]高艳玲,蔡伟东.电气节能技术与电力新能源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17):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