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用于接种的疫苗种类很多,猪场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符合本场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来确定自已的免疫接种。
一、猪场常用疫苗使用方法
(一)猪瘟病毒疫苗
该疫苗针对猪瘟的流行特点和发生机制进行设计,为保证最佳免疫效果,必须在接种前后执行严格的消毒工作,这一步骤可以显著降低疫情爆发的风险。需注意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干净通风,避免病毒交叉感染。一年内应至少保证两次常规免疫与适时补免,尤其是种母猪,对自身与生产仔猪的健康举足轻重。搞好猪瘟疫苗基础免疫,能有效增强猪体抵抗力,降低疫病感染风险。
(二)猪口蹄疫灭活疫苗
面对口蹄疫O型的威胁,首次免疫应安排在猪只40至45日龄时进行,每头猪接种1毫升;10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剂量增加至每头2毫升。对于种猪,建议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免疫,每次2毫升,以维持其免疫力。【1】
(三)高致病性蓝耳病活疫苗
仔猪断奶前后是首次免疫的理想时间窗口,此时应肌肉注射1份疫苗,并在4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配种前20天,需为生产母猪执行免疫,同样是肌肉注射1份,其免疫效力可达4个月。值得一提的是,怀孕母猪禁止使用该类弱毒疫苗,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防护。
(四)其他常用疫苗
1.猪细小病毒活疫苗
母猪配种前约30天执行初次接种,紧接12日后进行第二次。产下首胎仔猪15日时,需加强一次免疫,按1头份量实施。完成上述三步后,便能为猪只提供长期抵抗力。
2.猪乙型脑炎弱毒活疫苗
建议在每年四月为种猪及成年猪实施2毫升规格的弱毒活性疫苗接种,以保证9个月内的免疫效果,此外,需在次年增加一次同等剂量的加强接种,从而将免疫时效延伸至两年。
3.猪喘气病弱毒活疫苗
对8日龄的仔猪进行1毫升规格的弱毒活性疫苗首次接种,并在60日龄时再次执行,确保疾病防控工作到位。
二、猪场使用疫苗的注意事项
(一)疫苗采购环节注意事项
1.猪场在选购、应用及保存兽用生物制品,包括疫苗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要点进行讨论。必须强调选择信誉良好的兽药生产商至关重要。合规的生产企业会拥有GMP(良好生产规范)证书,并且其所提供的产品需获得国家农业部门的认可批文。鉴于疫苗往往需要在特定温度下运输与存储以保持效力,故而采购时务必通过厂家指明的配送服务。
2.一旦采购完成,紧接着的步骤便是详细阅读并遵从疫苗的说明和标签信息。了解疫苗的性质、适用情况、剂量计算、稀释比例、单头动物使用量、注射手法及必备的注意事项显得尤为重要。需特意留意,活体(弱毒)疫苗应处于冷冻状态以确保保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有效性,而灭活疫苗则需置于2至8摄氏度之间,千万不可冻结。
3.接收到疫苗,验货环节也不容忽视。任何未按规定贮藏、超出使用期限等情形,均直接列入禁止使用的范畴。
(二)疫苗使用环节注意事项
1.注射前的注意事项
(1)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仅对身体状态良好的猪只进行疫苗注射,确保所有接受疫苗的猪只未出现如发烧、腹泻等症状。对患有慢性病或最近进行过去势手术的猪只应予以排除。对于处于高风险环境中但尚未感染疾病的猪群,可以考虑紧急接种。
(2)注射孕妇母猪时需格外小心,避免引发机械性流产。避开配种后三周至临产前2周期间给孕妇母猪注射疫苗,以预防因应激而导致的流产。
(3)混合稀释的疫苗需要立即使用。如果温度低于15℃,则在4小时内使用;温度在15-25℃范围内,2小时内使用;若超过25℃,则1小时内完成使用。
(4)遵循正确的免疫程序,猪场管理者需了解当地的疫情和存在的特定威胁,并寻求疫苗制造商提供的专业意见,确保科学有效实施免疫计划。
(5)操作细节,注射器和针头每次使用后都应彻底清洗并煮沸消毒10分钟。忌用化学消毒剂处理,以免残余化学物质损害弱毒疫苗活性。抽取疫苗时切勿使用曾经为猪只注射过的针头,避免污染疫苗液。建议利用一根灭菌针头专门用于吸取疫苗,并确保针头常态插入瓶塞并包裹酒精棉球以保持无菌。同一支注射器中不宜混合使用多类疫苗,未经清洗消毒的注射工具也应避免使用。活疫苗在稀释过程中,避免剧烈振荡以减少气泡生成和活性降低,轻拿轻放促使疫苗溶解更加均匀。
(6)选取稀释液时,必须严格遵守疫苗生产厂家配备的指导手册,仅使用专业配套的稀释剂进行操作,切勿以白开水或其他非专业的液体替代。这样做是为了确保疫苗成分的完整性和活性,避免因稀释不当导致免疫力下降。对于灭活疫苗而言,在注射前应先将其恢复至接近室温状态,从冰箱或冷藏设施中取出后置于常温环境中回温。直接使用低温状态的疫苗不仅可能刺激受种动物,还有可能影响疫苗的有效性。
(7)施打疫苗时,正确的消毒和防止交叉感染措施同等重要。建议采用一次性针头或在每次使用后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对于处于同一栏位、频繁接触的个体,可适度考虑使用同一个针头,但前提是必须在防范传播疾病的基础上操作。
(8)精确定位每一只动物的接种位置,并保持其稳定,是避免“漏打”现象的关键。特别是肌肉注射应倾向于45度角进针,避免垂直方式,减少疫苗流失。不同年龄段的猪需要选择符合身体条件的针头规格,这对减少药物浪费与确保注射效果具有明显作用。滴鼻接种技术的运用也需小心谨慎,完成后标记已接种的个体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操作,确保免疫计划的执行。
(9)疫苗间可能存在的干扰,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在给予病毒性疫苗前后三天内避免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免降低疫苗功效。多种疫苗混合使用前应咨询疫苗制造商,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2.注射中的注意事项
(1)执行疫苗注射时守则必须严格按照制药方提供的说明书办理。剂量的确定不容有任意改变的余地,偶尔因实际需求需要增加剂量时,应在权威收益分析指导下谨慎行事。保持规定剂量既是对动物负责也确保了接种过程的安全性。
(2)考虑到个别生猪体质差异或隐匿的亚健康状态,某些疫苗引起的副作用不可完全避免,但这类情况一般不会延续时间过长,多能自我调整恢复。普通副作用表现为动物显得萎靡、食欲减退、微热以及习惯性躺卧等情形,通常无需专门治疗介入,1至2天内可见好转。而急性反应可能包括在疫苗注射后20分钟左右出现的快速呼吸、喘息、眼部结膜红肿、颤抖、皮肤呈红紫色或苍白、口沫涎流、四肢无力直至坠倒和痉挛等症状。面对此类情况,可以立刻进行0.1%盐酸肾上腺素肌内注射,每头1毫升或者10毫克地塞米松(孕期的母猪除外),再配合每公斤体重1至3毫克的盐酸氯丙嗪肌注,并辅以适当心脏强化处理。极端急性反应的处理,在采取以上救援方式同时,应迅速补充500毫升5%葡萄糖溶液、Vc 1克及Vb6 0.5克。
(3)进行疫苗接种的选时十分关键,安排在群体处于平静状态及一日中温度相对较低之时。广泛接种疫苗期间,特别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待,给予适量电解质与多维抗压力成分,并确保清新水源供给充足。
结语
针对猪场中常用疫苗的稳妥应用及预防措施,细致遵守产品说明是核心。针对不同种类传染病准备的疫苗各不相同。专业人员依据疫苗特性及使用指南,精确调整投放量,同时,正确操作步骤、贮存温度和运输标准也无可忽视。疫苗的采购、运输、保存、使用等各环节管理规范、严谨,科学制定免疫程序,认真阅读疫苗说明书,熟练操作,准确掌握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才能有效保证疫苗效果,提高抗体合格率,保障养殖业健康、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田.猪口蹄疫的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 .【J】北方牧业.2023.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