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猪肺疫流行特点
猪肺疫属于急性传染病,以多杀性巴氏杆菌为致病菌,通常发生于育肥猪。根据急性猪肺疫发生发展条件,其病原分散性强,养殖场饲养以及环境管理不当,卫生条件差等,都是该病产生的关键因素,如果未能积极采取科学化的治疗措施,容易产生继发感染,大幅增加猪只死亡率。因此,为了严格控制急性猪肺疫疾病传染情况,保障猪只生存条件,养殖户应当探究急性猪肺疫流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发病症状,开展诊断工作,为后续制定防治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从急性猪肺疫流行特点来看,其具有高度传染性,在养殖场中,一般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传播以及饮食污染等途径传播,一旦某猪只感染急性猪肺疫,便会急速传染整个猪群,疫情扩散难以控制。急性猪肺疫通常具有季节性的特点,由于不同季节气候环境不同,该病流行程度也存在差异,通常表现为秋冬季发病率高。急性猪肺疫可以发生于猪只的各个年龄阶段,从其生长期、育肥期到成年期,猪只均有感染疾病的风险。而不同成长期的猪只,在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存在差异习惯,对于生长期猪只而言,急性猪肺疫死亡概率大幅提升。该病易感性强,如果养殖人员未能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一旦疫情发生,会引起猪群大面积感染死亡。从该病临床表现来分析,情况较为复杂,通常呈现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体重下降等多种症状。在不同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猪肺疫中,猪只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二、急性猪肺疫症状与诊断
(一)急性猪肺疫临床症状
急性猪肺疫在发病阶段,严重影响猪只呼吸系统,猪只难以保证正常的生理状态和活动行为。其中,呼吸急促和窘迫是该病典型症状之一。猪只一旦感染猪肺疫,便会表现出明显的不规则呼吸节奏。因此,在诊断急性猪肺疫过程中,呼吸急迫性增加是重要的诊断指标。在发病过程中,猪只通常会出现高热情况,体温上升到40℃以上,呈现出持续性发热状态。咳嗽是急性猪肺疫的又一感染症状,猪只由于呼吸紧迫,通常会导致持续性干咳,咳嗽声音呈嘶哑状态。在这一症状影响下,猪只食欲显著降低,从而导致体重下降,身体机能状况恶化。由于猪只呼吸道产生大量黏液分泌物,导致其鼻孔内部分泌物相应增多,容易诱发打喷嚏情况。如果养殖户不能采取及时治疗控制措施,猪群在高度感染情况下,容易产生肺炎、心血管等多种类型的并发症,从而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
(二)诊断方法
科学化控制急性猪肺疫传染度,提高猪只生长质量,应当以现代化的诊断方式为前提,为采取治疗控制措施提供客观依据,从而大幅降低急性猪肺疫的蔓延风险。为了提高诊断检测的精确度,养殖户可以采取实验室检测方式。聚合酶链反应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高效检测急性猪肺疫病原体的核酸,在这一检测条件下,可以提高病原体DNA或RNA的识别精确度,在此基础上确认猪只感染急性猪肺疫。【1】其次,采用病毒分离和培养,有利于进一步确认猪肺疫感染的具体病原体,具体操作是将呼吸道分泌物等样本,与细胞培养实验室动物接触来培养病原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以及血清学检测都属于免疫学检测范围,是急性猪肺疫诊断的重要途径,通过检测猪只体内产生的抗体和抗原,继而确定是否感染疾病。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更为直观地提供诊断证据,确认猪只感染猪肺疫,这一方式对已经发病死亡,或者严重感染的猪只,是重要的诊断方式。通常需要检测人员精确化分析肺部组织样本,充分观察分析组织内部产生的病变、炎症以及病原体。此外,流行病学调查需要相关人员,及时研究了解急性猪肺疫的流行病学特征,一般采取追踪方式,探寻猪肺疫感染全过程中的情况,明确其传播路径,感染猪只的接触史和生长环境的各种信息,从而确定急性猪肺疫的感染源头和实际传染扩散情况。
三、急性猪肺疫防治措施
(一)生物安全措施
由于急性猪肺疫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现病情,养殖户需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确保病猪与健康猪完全分离,设置专业化的隔离场地,远离猪场和猪舍,严禁病原想起他场地扩散。病猪所接触过的设施、用具等物品,都需要采取全方位的消毒清理措施,以免影响其他猪只。与此同时还应当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现象,养殖户需要在管理病猪的过程中,穿戴专业化的防护服,配备相应的器具,将操作工具设备等彻底消毒,抑制病原体的快速传播。
(二)严格疫苗接种
采取疫苗接种措施,是预防急性猪肺疫的关键途径,因此,养殖户应当严格控制疫苗接种工作,保障疫苗应用的高效和安全性。当前猪肺疫疫苗类型多样化,通常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和活疫苗等。在选择疫苗类型的过程中,养殖户需要综合考量猪只疾病情况、养殖环境条件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等印度,提高疫苗应用的效率,选择正规兽药生产企业生产的疫苗,在专业兽医的指导下开展接种工作。根据疫苗类型和猪只所处的年龄阶段,养殖户需要科学化规划接种时间,初生仔猪通常应当在出生之后10d内接种,当接种完成后,需要在21d后复苗。对于成年猪,需要每间隔一年接种一次。从接种方式上来看,主要包括注射与喂食两种,如果采取注射方式,需要根据猪只实际情况,采取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以皮下注射为主。在喂食方面,需要将疫苗加入合适的饲料或饮水中,通过口服达到接种目标。【2】
(三)优化饲养管理方式
饲养管理方式是否科学,是影响急性猪肺疫产生形成的关键要素,养殖人员应当加大标准化养殖环境建设力度。以不同生育期为依据,采取分类养殖措施,根据猪只活动空间情况,合理设置饲养密度。对每日猪舍产生的粪便尿液应当及时清理,及时更换垫草,保持猪舍内部良好的通风条件。猪群在生长活动期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变化影响,产生严重应激现象,需要采取保温措施,为其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条件。在饲料选择方面,应当应用全价饲料与清洁水源,对食槽、饮水器等设施彻底消毒,优化养殖环境,降低疾病发生传播概率。
(四)急性猪肺疫治疗措施
通过临床诊断,确认猪只急性猪肺疫之后,养殖人员应当在相关专业人士指导下开展治疗工作,通常采取西药治疗方式,西医治疗方式通常需要按照每千克体质量选取30ml 10%磺胺嘧啶钠,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合理规定注射时间,通常连续注射3d可以获得成效。或者每千克体质量选取0.007g 10%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及时缓解患病猪只的症状。为了有效消除症状,可以依据每千克体质量,选择50mg盐酸环丙沙星颗粒剂,采取饮水服用的方式,持续用药4d可消除临床症状。【3】
四、结束语
对于规模化养殖行业而言,为了全面保障猪只健康情况,提高生产效率,应当针对传染性高,传播范围广的急性猪肺疫疾病,采取科学化精细化的防控措施。采取生物隔离方式有利于弱化急性猪肺疫的影响程度,维护养殖行业的稳定性。养殖人员应当根据疫情发生情况,建立应急规划,保障急性猪肺疫得到科学有效地处理。优化管理方案,降低疫情风险,提高猪只生长质量。
参考文献
【1】孟换换.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J】吉林畜牧兽医.2023.09.23-24 .
【2】袁明忠. 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探究.【J】中国畜禽种业.2019.02.131.
【3】朱田.猪口蹄疫的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 .【J】北方牧业.2023.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