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病诊断及防控管理的科学分析
冷志坚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冷志坚,. 猪腹泻病诊断及防控管理的科学分析[J]. 当代畜牧兽医,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7113.
摘要:
猪腹泻病是目前我国养猪业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是由猪轮状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该病会严重影响到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猪腹泻病防控管理科学分析
DOI:10.12721/ccn.2024.157113
基金资助:

引言

猪腹泻病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猪在食用了不洁饲料后出现的腹泻现象,一般为拉稀、水样便。该病在养殖生产中十分常见,并对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这种疾病还会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生率,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猪腹泻病进行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猪常见腹泻病的诊断

1.1猪细菌性腹泻

猪细菌性腹泻作为一种常见的猪疾病,主要由大肠杆菌、产气夹膜梭菌、猪痢疾短螺旋体、胞内劳森氏菌等多种细菌引发。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该疾病在猪场中广泛存在,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冬季和春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新生仔猪由于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更易受到大肠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仔猪黄白痢。病原主要通过饮水、食物、接触等途径在猪群间传播。猪细菌性腹泻的病程表现多样,病程较短的病例症状严重,猪只短时间内出现水样腹泻,粪便颜色为灰色、黄色或浅绿色,伴有强烈的恶臭。病猪体重迅速下降,脱水症状显著。病程较长的病例症状相对较轻,猪只粪便呈糊状,颜色较淡,同时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对病死猪进行解剖观察,可发现其肠道黏膜存在充血、水肿、脱落等现象,严重时肠道甚至发生出血。猪体出现严重脱水,体液量显著减少,细胞内外渗透压失衡,导致器官功能受损[1]

1.2猪病毒性腹泻

猪病毒腹泻的重要诱因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以及猪轮状病毒等。猪流行性腹泻作为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能够通过空气、食品、饮水和接触等多种途径迅速传播。主要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具体表现为呕吐出黄白色、带血并含有凝固血块的大便。病理结果显示,肠上皮细胞出现空泡样变性坏死,肠道绒毛缩短脱落,同时观察到隐窝细胞肿胀变性以及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与猪流行性腹泻类似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同样具备通过空气、食品、饮水和接触等途径迅速传播的特性。该病毒并不具备免疫原性,具有较高的易感率。主要临床表现体现在病猪排出灰或棕色的水样或糊状大便,同时病猪食欲不振,可能出现严重的脱水和瘦弱症状。

1.3猪营养性腹泻

猪营养性腹泻作为一种因饲料中营养成分难以消化或营养元素吸收障碍所引发的严重疾病,病因主要涵盖饲料中特定成分的不易消化性、过量摄入以及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等)的缺乏或比例失衡,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猪的消化道,导致疾病的发生。当前,我国养猪业中部分原料,例如豆粕、蛋白质等,存在具有潜在抑制性的因素,显著影响猪的消化功能。此病症的临床症状显著,以腹泻为主要表现,排泄物中包含大量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伴随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病理结果显示,肠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化及变性坏死,肠道绒毛缩短并脱落,隐窝细胞出现膨胀和变性现象[2]

2猪腹泻病防控管理要点

2.1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协同治疗

在药物应用过程中,为确保治疗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治疗计划。为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推荐采用肌肉注射干扰素的方式,每头猪使用量为1mL,每日一次,持续三天。同时,辅以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或头孢噻呋钠,使用剂量分别为2000IU/kg·bw和30mg/kg·bw,每日两次,连续使用3至5天。为预防腹泻,促进消化道内物质的正常消化,建议在疾病状态下给猪一次性服用3至10g的药物。为加速病情恢复,建议在接下来的5至7天内,每日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予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0至300mL,并加入40mL的维生素C注射液和10至20mL的安钠咖注射液。该治疗方案每日实施一次,持续3至5天,旨在有效控制养殖场的疫情[3]

2.2寄生虫腹泻治疗

在防治猪球虫病、弓形虫病、蛔虫病、类圆线虫病等腹泻病时,务必审慎选用合适的驱虫剂,以确保用药的针对性和合理性。针对猪球虫疾病,常用药物包括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氯吡嗪、氨丙啉、癸氧喹酯等。磺胺类药物的剂量建议为70-100 mg/kg体重,每日服用2-3次;氨基丙啉剂量为50-70mg/kg体重,每日服用2次;癸氧喹酯剂量为10-20mg/kg体重,每日服用1次,持续治疗3-5天。对于弓形虫病,药物剂量通常为70-100 mg/kg·bw,每日服用2-3次,或采取肌内注射方式用药。如有需要,可选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具体剂量为阿苯达唑5-10 mg/kg·bw、伊维菌素0.2-0.3mg/kg·bw,每日一次,上述药物连续使用3-5d。对于类圆线虫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使用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剂量分别为5-10 mg/kg·bw和0.2-0.3mg/kg·bw,一次用药,间隔7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

2.3营养性腹泻治疗

猪营养性腹泻的治疗主要在于平衡饲料营养、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和预防继发感染,临床上可以采用抗菌治疗和中成药治疗相结合的手段,增强猪群身体抵抗能力,加速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为预防细菌感染,可以让患病猪口服盐酸土霉素使用剂量为30mg/kg·bw每天2次,连续使用3d。

结论

在猪腹泻性疾病的防控管理工作中,务必积极推广并应用生态养殖模式,摒弃传统的养殖理念,致力于提升养殖技术与模式。同时,养殖管理人员应深刻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持续提升养殖人员的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养殖培训和在试验示范地进行公开学习,提升整体养殖水平。在猪只出现腹泻性疾病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准确的诊断,并避免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以确保疾病防控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