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升智能配电网整体系统的运行质量,还可以与时俱进,为电力企业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电力工程技术,可以优化智能配电网的管理工作,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维护,确保智能配电网的健康发展,提升智能配电网中电力工程技术的适应性,以及供电效率与供电质量。由此可见,应加强对电力工程技术的研究,提升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以此促进电力系统的全面升级,确保电力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
一、智能配电网的概述
当前我国电网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积极推动智能配电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不断提升智能配电网建设的网络技术与电源使用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智能配电网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并为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推动智能配电网的可持续发展与应用,同时将当前先进的智能配电网建设技术,与先进网络技术紧密相连,构建更加全面、高效智能配电网,并在实现双向通信功能的前提下,将传感与测量技术结合,将自动控制与电力测量处理结合,全面融入智能配电网工程建设中。智能配电网作为与传统能源网不同的新型能源电网,其本质是将电网中的系统信息流与网络信息流有机地融合,通过高科技手段,对外部信息进行有效地防御,对智能配电网中各类复杂的电网问题进行实时的设计与维修,针对不同的智能电网应用场景,为智能配电网建设提供可靠的供电保障。目前,我国智能配电网的主要发展区域,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这里被列入了智能配电网优先发展区域,相关部门会根据地区发展情况,以及用电需求等问题对智能配电网进行详细地规划,确保智能配电网的稳定运行。
二、智能配电网建设特点
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同样也是能源消耗大国,为了能够满足居民用电需求,应积极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加快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工作。推动智能配电网建设,不仅可以满足我国基础用电所需,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用电需求进行配电设计,有利于综合考虑我国实际发展更好地分配电力。从智能配电网的实际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绿色环保。智能配电网建设过程中,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确保电网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利用,相较于具有一定破坏性的传统建设方式,智能配电网建设中所应用到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与影响。其次,坚固耐用。为了确保智能配电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可以正常运转,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设更加坚固的网架结构,确保室内工作环境的正常运转。再次,实现自动化。相较于传统配电网,智能配电网的主要特点,就是可以实现自动化,在实际投入使用后,智能配电网能够在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运行问题,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故障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确保其正常运转。最后,具有高性价比。智能配电网的建设,通常会利用先进的电力工程技术,减少不必要的建设成本,而且可以有效控制智能配电网的实际运行成本。
三、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现存问题
(一)绿色电力工程技术水平较低
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对电力的需求依旧处于快速增长。在当前能源紧缺的情况下,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将给我国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当前,电力工程技术已经逐步发展为一项全面建设中国配电网络智能化、绿色化的社会基础工程技术。虽然我国绿色电力工程应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可以通过高效构建绿色供电环境,降低空气污染、能耗等方式,实现高效利用输电网络资源。但从实际绿色电力环境发展中却发现,我国电力工程技术在相关项目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很难在环境资源优化与综合利用管理方面起到突出作用。
(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存在局限性
目前,技术人员对智能配电网络的操作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我国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不仅对电力系统的技术要求很高,而且对专业性人才要求较高。随着配电网智能化程度的提升,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提升其自动化、结构智能化、经济性等专业水平,才能确保智能配电网的正常运转。另外,由于部分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实践并不十分熟悉,也会制约智能配电网的建设与开发应用。
四、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一)电网体系结构技术
在推动智能配电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电网结构进行合理地优化,才能有效地缓解当前我国电力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矛盾点。因此,需要采用点对点的电力传输方式,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确保分配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基于电网体系结构技术,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其对实际运行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
(二)电能质量优化技术
通过电能质量优化技术的有效运作,能够持续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用电需要,有利于促进智能配电网建设工作继续向高科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能质量优化技术可以有效实现滤波器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技术、连续调谐滤波器技术等,而这些都是电能质量优化技术应用于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内容。利用上述技术内容,能够大幅度地提升电力传输的质量,同时也能够大幅度地减少电力的使用成本。
(三)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新的、洁净的、对环境影响不大的新能源接入电网,提升输电质量。目前,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通常会传输超高压的输变电,但在实际的建设中,可以利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向智能配电网中添加一些污染较少的清洁能源,以达到对能量的隔离。另外,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灵活运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符合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有利于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利用电力工程技术推动智能配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并使其在未来电力行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优势与作用。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结合应用高压直流输电(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技术和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lternative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s,FACTS),具备多种灵活的传输模式和控制策略。如今FACTS设备种类繁多,FACTS设备的分类(按技术成熟程度)如表1所示。
表1 FACTS设备的分类(按技术成熟程度)
(四)电力通信技术
智能配电网相较于传统电网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智能配电网建设应充分利用电力通信技术构建与开发智能电网,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同时也让信息更加便捷地进行交流,也便于电力行业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对智能配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地了解,从而在电网实时运行过程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而且,随着电力通信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电网运行规律,有利于其及时发现并减缓电网风险,并结合电力通信技术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安全风险缓释机制,确保电网的平稳运行。
五 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未来电力行业发展中,智能配电网将成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运用电力工程技术,完善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对其进行有效地维护与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智能配电网的供电效率与供电质量。因此,我国应加大对电力工程技术与智能配电网的研究,促进电力系统功能的优化,确保我国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赵凤展,王佳慧,卫泽晨,et al.利用改进G1-TOPSIS法的智能配电网层次化评价[J].电网技术, 2016(10).
[2]邢晓溪.EPON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及智能化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产品世界, 2016(5).
[3]汪建涛.刍议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