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言
水质检测属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基础保障部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下,水质污染已是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伴随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严控排放,有些水污染治理已获得初步效果,但是,大部分水体表现出重度污染现象。为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单位要提升水质检测质量,规范组织水质检测活动,保证水质测定结果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2、影响水质测定结果质量的主要因素
2.1水样收集与保存
通常情况下,取样偏差一般大于分析偏差,水质测定中如果取样偏差超过分析偏差的3倍,就算检测十分认真与准确,也毫无意义。取样方法通常按照检测项目决定,收集的样本要均匀具备代表性[1]。取样时先用拟取的样本冲洗容器3-4次,再慢慢灌入瓶内,塞紧瓶塞,密封,贴上标签,尽快送往实验室。因样本存放过程有些物质会出现变动而影响测定结果,甚至部分样本瓶质量不达标,容易溶出待检组分或吸附待检成分,进而影响水质测定结果。所以,取样与分析的间隔时长越短则分析结果越有效;检测一些易变动的成份及数值时,需要现场添加相应的保存剂或固定剂。
2.2检测工具
若想保障水质测定的精准性,就必须采用专门的检测工具,如此方可测定出真实的结果,并保障水质检测效果。首先,采用性能好的水质检测设备,保障其技术参数符合水质检测标准,即这些设备在测定水质时可以保障被检测样本参数的技术标准。
2.3化学试剂
研究水质时,采样、样本分析等均要用到化学试剂,试剂内可能存在待检成分和干扰成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真实性。实验室内所采用的化学试剂通常是分析纯与优级纯试剂,而针对痕量分析需选择高纯度试剂。
2.4检测者
检测者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检测者违背操作标准,个人固有的各种不好习惯通常会引起很多误操作,所以要对检测定时培训,仔细学习操作规程。
2.5检测环境
水质测定实验室中的仪器精度往往很高,容易受温度、室内灰尘影响,进而造成水样参数分析存在偏差。实验室中的温湿度、光照和清洁程度等均会影响水质测定结果,为确保水质测定的精准性,必须优化实验室检测环境。
3、水质测定结果质量管理措施
3.1完善管理
(1)收集水样
水质测定环节收集水样将直接影响对待测范围内水质的判定。不同水体需采用合适的水体收集点,确定收集点时要按照不同水体种类确定合适的取样频率及取样方法,经管理样本收集保证水质测定的精准性。而且,采样时要遵守规章制度,把浑浊度、耗氧量和含氧量等实验结果清楚记录,并根据平行样品组的参数,仔细说明偏差范围和补偿等流程,检测者必须为后期检测任务的精准度提供依据,如果发现水体异常,要立刻上报并申请检查,促使检测者系统掌握水体测定信息。
(2)筛选分析项目
按照水质测定目的选取水质测定分析项目。通常水质测定分析项目包含四类:①水体内的物质状态,例如温度、pH值、水体电导率与清晰度等;②水体的主要组分,如水体内的阴阳离子Cl-、Na+和K+等;③水体内的一般性污染成分,如COD、BOD与DO等成分;④对水体造成重度污染的项目。
(3)提升检测者专业素养
水质检测者较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是保证水质测定结果质量的关键基础,为提升水质测定结果的精准度,有必要提高检测者专业素质[2]。水质检测者既要了解实验室中的测定体系、测定项目、标准方法与测定设备,也要熟练使用,可以对各种水体测定优化检测方式,提高水体检测能力,保证水质安全。因此,水质检测单位要组织定期培训,提升检测者专业素质以及技能。
(4)校正仪器
水质测定器材的精准度直接关系着水质测定的精准度,所以,水质检测时要保障设备精度,例如,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滴定管等要具备符合相关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计量检定证书,确保水质测定的真实性。
3.2检查信息质量的办法
保障水质测定质量以后需要制定检测报告,提高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监管数据时要采用统计法。管理水质测定结果时要检查样本完整性,保证其具有可用性以及代表性。检测者要规范管理样本,监控样本收集、接受与保存等环节。
(1)挑选分析方法;选取分析方法时要根据水样特征采用恰当的分析方法,例如,当水样内待测成分的浓度很高时,能采取化学分析法;当水样内待测成分的浓度极少时,要采取仪器分析法。
(2)重视样本复检法的运用;为保证水质测定结果的真实性,通常会以复检方法管理检测结果。展开水质复检时要再选择检测者,且和第一次检测相比较,由此提升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3)加强比较与能力验证;测定水质时要加强对比与能力验证,指各实验室间展开比较、各检测者间展开比较、各检测方法间展开比较,这样均可以提升水质测定的精准性[3]。若条件允许的话,水质测定机构要加强相互之间的写作,提升整体水体测定效果。
(4)测定值探讨;图1给出了多种pH条件下水里碳酸化和成分离子含量的变动曲线图。由图1发现,水体的H2CO3平衡和水体pH值有关,如果水里H2CO3、HCO3-、CO32-三类离子含量的高低与pH值关系存在明显不同,就要深入讨论。
图1 不同水里碳酸化合成分离子含量随pH值变动的曲线图
(5)采用校准曲线管理方法;一般情况下,水质检测采用的校准曲线处于该分析办法的直线区域。标准曲线检测要根据水样检测办法求解应用回归方程,进而获得校准曲线具体系数与截距、斜率,一般获得的系数值是r≥0.999。比如,采取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检测信号与含量的线性关系时,当求出r≥0.999时,能采取内插法整理测量信息;当r<0.999时,能采取比例法计算信息。
3.3强化水质监督及检查
水质检测期间,水质监督及检查是最后一个关卡,还是社会大众可以用上健康、无污染水源的关键保障[4]。因此,水质检测过程要制定完善的企业自检与行业监督制度,并鼓励社会大众踊跃参与进企业监督当中,调动群众主动性,拓展监督范围,提高监督效果,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心,避免企业产生违规现象,保证企业可以贯彻执行自身职责,进而大幅度提高水质检测综合质量。
4、结束语
为获得准确的水样测定结果,要求检测者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以及完整的仪器设备,如此方可获得精准的检验结果,而且还要在检测早期、检测过程和检测后续管理样本采集,这样能保障水样测定结果质量。另外,水样检测仅仅是确定水体污染问题的一种途径,只是为处理水污染的早期任务,若想真正削减水体污染,还有许多任务要做,唯有在多方面对水资源污染问题同时发力,才能削减污染物的排除,并保障水体不被污染,这是维护水环境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许美玲.水质检测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2(19):49-51.
[2]朱玙璠,吴越,沈雪,冀涛.水质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与保证[J].食品安全导刊,2021(23):39-40.
[3]竺叶.某水质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与保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3):114-115.
[4]詹歌.水质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与保证[J].化工管理,2019(3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