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创新思路
鞠立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鞠立祥,. 浅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创新思路[J]. 中国建筑,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7004.
摘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建筑装修行业、建筑设备制造行业、建筑与装修材料制造行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但是,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失业率的上升,城市化的进程的减缓,各城市对住宅和公建的需求也越来越少,建筑施工行业已经从过去的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转向了安全高质量的发展,随着建设项目越来越少,国家对安全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探索一种高效实用的安全管理体系,成为建筑企业生存的关键。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创新思想进行了分析,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创新思路
DOI:10.12721/ccn.2024.157004
基金资助:

建筑施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对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制度建设、风险化解、应急救援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需要对各种安全制度进行规范,健全和强化安全体系,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为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环境。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实施机制不健全。如果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会出现安全隐患,扩大事故范围。具体表现为:一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不能对员工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二是安全责任制不清,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致使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落实;三是缺乏安全教育与培训,使员工不能有效地增强安全意识与技能,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四是由于应急预案与救援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事故发生后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造成事故损失的扩大。

1.2.监管模式尚未建立健全

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理管理模式,导致施工现场安全责任划分不清,监理模式存在缺陷,导致监理缺位。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必须提高警觉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和违反规定的行为,消除隐患。监管机制不完善,隐患排查得不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隐患检查,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模式,往往造成隐患被忽略或延误,事故风险不断增加。如果没有有效的管制模型,就很有可能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些行为。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理模式,不能及时、全面地评价和分析施工安全管理的效果。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创新思路

2.1.加强机械设备巡视检查

面对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机械设备,可以建立机械监管团队,对机械进行管理,并对其进行具体的管理,当机械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迅速找到检查记录,从而减少对设备各个部分进行检查的时间。可以根据种类、施工时段、施工区域等更加详细地划分机械,从而使巡视工作更加合理、方便。机械设备不仅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也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如果设备正常运转,就可以为施工提供充足的建材,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设备运行出现故障,就会造成施工停滞,从而影响施工进度。每天的巡视,可以及时发现机器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停止机器,更换零件,既能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又能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2.2.加强技术防范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防范是保证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第一,使用安全设备。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及工作特点,对从业人员配备安全带、安全网、防护栏杆等相关安全设备,以保证从业人员在高空作业、悬挂作业等危险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第二,实施自动化控制。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减少人工干预,减少事故发生。比如在危险的操作中,使用自动机械设备,减少人为的干预,提高安全。第三,环境监测系统。在施工现场部署环境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及早掌握环境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第四,应急救援装备。在紧急情况下,应配备急救包,灭火器,安全绳等专业救援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紧急逃生。第五,实时监控系统。建立现场实时监测系统,全面监控施工现场的运行状况、人员动态和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六,GPS定位技术。结合GPS定位技术,对施工现场人员及设备进行定位,以保证在施工现场发生事故时,能迅速、准确地实施救援。第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根据各种安全指标设置报警阈值,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便立即发出警示预警,提前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第八,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仿真建筑施工现场,使从业人员通过虚拟体验,增强对危险地点及环境的认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3.树立正确的企业安全价值观

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是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纲领,不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会把企业的安全文化带进深渊,因此,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对建筑企业而言,所有的安全价值观念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安全管理制度、宣传和教育等方面加强每个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理解和重视。只有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作为核心的安全价值观,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人文性,并得到新时期劳动者群体的认同。

2.4.规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一是聚焦各类安全风险点,规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施工企业应实行“一企一策”“动态管理”的风险评估。规范安全生产制度,聚焦各类安全风险点,对防控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及时、坚决地予以清除。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也要注意项目上下游的安全生产体系、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还要检查项目上游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否严谨科学。同时,也要加强对项目下游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施工组织不规范,安全资金投资不到位,工期进度不合理等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安全风险。

二是要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能力;在用工管理上,建筑施工企业要把劳务派遣人员和协作团队的人员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之中,对相关人员的安全准入机制和淘汰退出机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劳务人员进场前必须经过安全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好各级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让每个人都能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分辨出自己的安全风险,让所有的员工都能用培训来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二十大之后国家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安全发展已经成为各施工企业能否继续存活下去的重要考验。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施工企业是否能够在大浪淘沙的市场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这将是公司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建筑企业要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保证安全生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彭龙.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3(13):77-79.

[2]杨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案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7):85-87.

[3]姚喜宁.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策略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3(16):96-97.

[4]王力达.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策略[J].油气田地面工程,2023,42(9):25-28.

[5]姚喜宁.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策略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3,(16):96-97+10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