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成本核算方式相对滞后、成本数据不够精确、成本控制力度不足等问题,这使得工程造价超出预算、成本失控的情况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到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建筑企业必须要强化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优化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以提升工程造价控制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1.1 提升经济效益
科学且合理的造价控制措施有助于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省成本开支,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从而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精细化的造价控制能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材料浪费,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从而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此外,有效的造价控制还能缩短工期,加速资金流转速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对工程造价实施全程控制,企业有望实现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从而增强其盈利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1.2 控制工程投资
科学的造价控制能够确保工程投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防止投资失控或资金浪费。通过对设计方案、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各方面的优化和把控,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功能,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控制投资规模。造价控制还能协助投资者合理分配资金,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因此,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是确保工程投资收益的重要保障,对于控制工程投资风险、实现投资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控制工程投资的核心手段,对于保障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3 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造价控制能力已然成为衡量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精准的造价控制能助力企业在竞标过程中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报价,从而提高中标概率。优秀的造价控制能力还能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市场声誉,塑造出专业、高效的企业形象,吸引到更多优质的客户资源。通过造价控制实现成本领先,企业不仅能在保证利润空间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加优惠的报价方案,更为自己增加了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面对当前建筑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作为建筑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路线图,显得尤为重要。
2.1构建全面成本管控体系增强全员参与意识
为了更好地优化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我们首先需要从战略层面上提升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将成本控制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之中。同时,企业领导者应当率先垂范,树立起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从而营造出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成本管理氛围。此外,我们还需定期组织成本管理方面的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和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应该将成本控制目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当中,设立明确的奖惩机制,以此激发员工们的成本控制积极性。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成本控制措施得以有效执行。而要想真正实现成本管理意识的强化,就需要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和制度的有力保障,使成本控制理念逐渐内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进而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文化,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2.2创新成本核算方法提升成本管理效率
2.2.1 运用先进的BIM技术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能够整合工程项目的各类信息,如几何信息、材料属性、施工工艺等,为成本核算提供了全面且精确的数据支持。借助BIM技术进行工程量计算,可以自动生成详尽的工程量清单,从而大大减少人工计算所产生的误差和遗漏现象。此外,基于BIM的可视化成本管理,能够直观地展现出工程项目的成本构成及其变化趋势,为成本优化决策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BIM技术还能实现多专业、多参与方的协同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成本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准确度。将BIM技术与成本管理软件有机融合,便可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监控,进一步提升成本核算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2.2.2 采用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是以市场价格和预期利润为基础,反向推导出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从而将成本控制的重心提前至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及价值工程分析,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功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工程成本。进入施工阶段后,我们则以目标成本为基准,采用激励机制调动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积极性,将成本节约的收益在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目标成本法强调的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有助于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优化,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2.3.1 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
建筑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其产品质量、供货价格、交货及时性等因素,优先选择综合评分高的供应商。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批量采购、长期采购等方式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对于关键材料和大宗材料,可以考虑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实行集中采购,发挥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2.3.2 优化施工工艺
建筑企业应加强施工工艺的优化和创新,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以装配式建筑为例,与传统的现场浇筑施工相比,装配式施工大幅减少了现场湿作业,提高了施工速度和质量稳定性,减少了材料浪费和能耗,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装配式施工采用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的方式,将复杂的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2.3.3 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建筑企业应高度重视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建立严格的材料领用审批制度和台账盘点制度,控制材料浪费,材料堆放要遵循“缩短运输距离、减少二次搬运”的原则,合理布置材料堆放场地。材料堆场要充分考虑材料特性,易受潮材料应存放在封闭干燥库房,钢筋等线材应分类码放并垫离地面。材料领用要根据施工计划编制用量限额,超限额领料必须经审批,领料台账和盘点制度必须齐全,及时记录材料收发存数据,准确核算成本。要加强材料现场保护,采取防潮防锈防损等有效防护措施,尤其是易损材料和贵重材料要专人保管,减少现场材料损耗。余料和废料要分类保管,尽可能回收再利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加强成本管理意识、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加强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建立健全成本信息反馈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成本管理意识是优化成本核算的思想基础,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是提高核算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施工过程成本控制是优化成本核算的重要落脚点,完善的成本信息反馈机制是优化成本核算的有力保障。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优化,为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撑,进而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阶段造价成本控制探究[J].投资与创业,2024,35(2):185-187.
[2] 蒲秀碧,周桃.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措施[J].城市建筑,2023,24(20):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