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随着大数据概念提出,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得到广泛关注。在科技日益更迭、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经济发展亮点突出、要素转化加快、基础再造提速、动力优化升级、融合创新提质,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助推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种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新经济形态,在数字共享的世界普遍潮流中,推动世界经济不断焕发新活力[1]。随着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的经济机会和增长都依赖于数字世界[2]。但是数字经济的繁荣也伴随着网络风险,全球数字经济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与挑战,各国经济金融安全面临威胁[3]。在世界数字洪流中,各国政府竞相将数字经济发展上升国家战略,不断出台数字政策,积极布局,抢占数字经济未来发展制高点。
1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数字经济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不同视角可以解析不同的内涵。陶金元认为随着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的概念和范围不断延伸扩大[4]。如今,数字经济活动早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突破了原有的范畴,成为一种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的新型经济形态。何大安从微观经济研究视角出发,认为数字经济内涵集中体现在企业以数据为基本分析要素,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手段进行投资经营[5]。王俊豪等提出数字经济是信息经济的高级形态,互联网与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数字产业体现了数字经济[6]。周蓉蓉分析了国内外数字技术发展水平与发展战略,发现其数字经济内涵基本一致认为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基本分析要素,以互联网网络为要素载体,以信息技术和移动技术为手段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7]。郭晗等认为技术创新驱动数字经济发展,数据是重要生产要素,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要载体,数字经济展现出一种全新经济形态[8]。从外延看,数字基础设施与社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数字政府、数据安全,数字社会等构成数字经济发展的环境[9]。同时,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拓展与完善。
图1 数字经济的内涵
2国外数字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
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社会动荡,世界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凭借自身优势不断发展,为稳定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力量,各国政府更加鼓励数字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层出不穷,意在争夺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全球数字经济正在向智能化、智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据中国通信院信息统计,在规模方面,美中德日英数字经济规模占全球的79%,数字经济呈稳定发展。
2.1美国的IT和数字政策
2020年,不管是从规模还是占比角度,美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作为数字经济先发国家,美国政府非常重视数字技术的创新研发,不断投资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等科研活动,积极推出数字芯片的ERI、JUMP计划等项目计划,为来自物联网、移动和云技术等新领域的网络威胁做好准备,努力促成关于数字基础设施、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国际战略合作,与英国、日本、波兰等国家都有签订合作协议[10]。2021年,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美国的全球数字经济大战略》报告,标明美国关注数字系统建设,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不断部署国家战略,抢先布局数字经济关键领域。
2.2日本“超智能社会”——Society5.0构想
目前,全球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比重上涨较快。劳动人口逐步减少,人口结构老化,社会保障体系负担加重,老龄化对经济的冲击越来越大。日本作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正积极努力利用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将数字经济向适老化应用扩展。日本政府提出“Society5.0”概念,意在依托科技创新助推社会变革,利用技术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Society 5.0也是超越“工业4.0”的一种“超智能社会”,其特点是应用信息化技术,将虚拟与现实融合,构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高度人性化的、充满活力的“超智能社会”。
2.3 德国的“数字战略2025”
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一直秉承制造业立国理念,依托其制造业优势,大力推进工业4.0政策,不断地推动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数字化作为实现工业4.0的基础,必须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引领新的工业革命。2020年以来,德国不断加快“数字化”议题的讨论,同年5月,总理默克尔强调重视数字主权,减少数字化对外依赖程度。2021年1月,德国发布《联邦政府数据战略》,旨在充分挖掘数据潜力,尤其是在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数据价值化能够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021年2月,德法共同制定《欧洲新工业战略》中,强调要加强工业和数字主权。为进一步推动德国工业创新发展,德国不断强化数字经济政策布局,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打造高端制造强国奠定了基础。
3我国数字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
3.1数字经济现状
(一)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技术发展快
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全面展开,国内已经部署上万个服务于工业的5G基站,虚拟专网,混合专网建设并行推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不断涌现,数字基础设施提速发展。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创新升级,不同领域出现了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活力增强。
(二)数字政府建设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行,我国政府逐步注重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大力实施数据隐私保护平台搭建,公共服务体系高效完备,政府政务智能化水平提高,政务决策愈加科学,政府的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趋向数字化、智能化,数字政府创新发展实现惠民利民便民。在数字政府建设稳步进行中,诸多不足之处也逐渐显露。例如,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驱动力低;部分地区政府数据信息开放程度低,信息共享水平低,用户获取信息难等。
3.2数字经济政策实施
近两年,国家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其发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态迅猛,迈入成熟期。2021年国家不断通过立法,将数据主权纳入国家主权范畴,强调数据要素的发展和安全,有利国家数字化转型,为构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提供法律保障。
表1 中国2020-2021年部分重要数字经济政策
4数字经济国家发展战略分析
4.1科技创新,技术赋能
受疫情影响,国际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各国政府逐渐认识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已经作为新引擎、新动力,在数字经济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美国、日本以及我国等国家已经将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在人工智能、5G等关键领域不断投入,持续巩固科技创新生态;日本在《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20》中制定了关于AI、物联网等网络空间基础技术、自动驾驶交通技术、机器人、3D打印等制造技术的研发计划,持续推广战略性创新创造计划;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一些前沿领域,制定了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
4.2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
如今,数字经济发展处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时期。其中,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释放数字经济潜力的关键。疫情发生后,国内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中小企业面对环境变化格外敏感,由此各国纷纷将中小企业数字化作为政策焦点,争先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潜力。德国很早就不断制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计划,建设数字化试点;日本2019年投入大量资金在中小企业数字创新产品及服务开发,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中国2020年以专项资金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企业建立开放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4.3抢占先机,布局未来
目前,全球数字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国际竞争格局重塑,各国政府纷纷将数字经济上升为战略地位,不断布局未来,抢占先机。美国为首的数字经济发展程度高,创新驱动能力强,力图继续巩固美国数字经济的优势地位;日本重视科技解决问题,致力于“社会5.0计划”,社会5.0强调从解决社会问题出发,利用数字经济,技术赋能,将人口老龄化劣势转变为机遇,实现社会和经济同步发展;德国出台高科技战略,加大人工智能战略实施等。
5总结
2020年以来,疫情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全球经济GDP同比下滑,但是在这场百年难遇的危机中,数字经济表现出强大的韧性,经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效应对全球疫情冲击,强力带动全球经济增长。数字经济国家战略呈现数字化转智能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各国抢占先机,积极布局未来的三大发展趋势,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启示如下:
(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创新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关键领域技术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我国要发展5G、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普及,积极推进社会基础设施智能化。
(二)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
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不断创新数据要素开发机制,分辨多种类型数据的异同之处,探索多样化的数据要素开发机制。依托新兴技术开发、挖掘数据价值,不断创新数据要素应用场景,推动实现数据要素全面深度应用。
(三)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国家不断出台和完善法律法规,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政府要强化治理和监管机制,坚持引导和监管双管齐下,让引导和监管贯穿创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
(四)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相关会议,建立多层次交流机制,加强国家间政策制定和立法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 王齐齐,许诗源,田宇. 中国数字经济研究二十年:研究评述与展望[J]. 管理现代化. 2021, 41(06): 118-121.
[2] 姜珂,陈怀超,崔文卉. 贸易伙伴国数字经济对中国服务出口贸易的影响[J]. 金融与经济. 2021(12): 63-70.
[3] 陶金元,王晓芳. 数字经济驱动创新发展的挑战与对策[J]. 宏观经济管理. 2021(06): 18-25.
[4] 何大安. 中国数字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J]. 治理研究. 2021, 37(03): 5-15.
[5] 王俊豪,周晟佳. 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其溢出效应[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 38(03): 103-119.
[6] 周蓉蓉.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基于国际经验的考察[J]. 西南金融. 2020(04): 90-96.
作者简介:李丹阳(1998-),女,汉族,四川南充人,学历:硕士在读,单位:西南石油大学,610500,研究方向:数字经济发展及企业管理